簡介
![上海雲翔寺](/img/b/717/nBnauM3XwUjMyAzMzITO1UzN0QTMwMjNygDNzQTNwAzMxAzLyk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千年古剎“雲翔寺”原名“白鶴南翔寺”,始建於公元505年。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聖祖書“雲翔寺”額賜南翔寺,乃改名“雲翔寺”,沿用至今。凇滬抗日戰爭爆發,十九路軍總指揮部設在南翔寺,寺廟屢遭日機轟炸。到解放前夕,雲翔寺只剩一個小和尚看守殘存的一座地藏殿了。
原上海南市區內有座名寺“留雲寺”,創建於公元1876年,抗戰時期毀於戰火。1998年,經政府批准,在南翔恢復已經毀損了二百多年的雲翔寺,並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為“雲翔寺”題匾額。上海南市區原有座創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留雲寺,抗戰時期毀於戰火。2001年,留雲寺第六代傳人、台灣悟明長老倡議重建留雲寺,上海佛教界集合眾議,決定由慧禪法師受命在南翔古鎮原址西移60米重建留雲禪寺,使雲翔寺與留雲寺合而為一,續接香火。歷時三年又五月,仿唐式建築留雲禪寺於2004年建成,總占地面積一公頃,寺廟面積和建築規模在上海寺廟中堪稱第一。
2000年雲翔寺經政府批准,撥地五十畝進行重修,周圍另有五十畝生態園林,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普賢寶殿、文殊寶殿、伽藍殿、法堂、大勢至殿、大背紀念堂、雲水堂、鐘鼓樓以及僧寮、齋堂等殿宇堂室、“揚佛之光”中國佛教協會為雲翔寺重建落成,全寺佛像開光誌慶匾,懸掛在僧侶習誦佛經的佛堂。寺廟仿唐代建築風格,氣勢恢宏,建築色調古樸莊重,盡顯東方佛土莊嚴。
雲翔寺承繼留雲禪寺法脈於原址重建,至2004年落成,為江南地區少有的仿唐風格的寺院建築群、上海西北地區較早恢復的寺院之一。而真正的雲翔寺被毀於一旦,遺址在南翔老街南翔鎮大街上。
![上海雲翔寺](/img/8/e81/nBnauM3X0ATNwMzN2ITO1UzN0QTMwMjNygDNzQTNwAzMxAzLyk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南翔雙塔
![上海雲翔寺](/img/6/fb7/nBnauM3X4ADM4EzM0ITO1UzN0QTMwMjNygDNzQTNwAzMxAzLyk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建普同石塔一座,塔高2米餘,塔身為六角形,採用多塊精緻石刻堆砌,基座運用覆蓮作須彌座裝飾,塔基上多以寶蓋,以仰蓮承受各層塔座,塔身鐫如來佛像和各式花紋文字等。普同塔原坐落於南翔寺九品觀的荷花池中,現存放於南翔古猗園荷花池中。
唯五代吳越王錢鏐、錢椒,世崇佛法,吉光片羽,猶有存者,故而後周亡宋興,佛教中興,並在五代北宋之際(907—1126),重建山門,山門前兩側同時建築兩座磚塔,成為上海古塔中的最古老者。塔前豎有石碑、銘刻有時年107歲的蘇局仙手書“南翔雙塔”四字。1986年對雙塔全面修復,現雙塔高11米,灰磚砌築,仿木結構樓閣式,八面七層,塔底層直徑1.86米,每級四面為壺門,四面為直欞窗,設腰檐、平座、欄板;檐下施五鋪作單抄單昂斗拱,八角形攢尖灰瓦頂,頂上立相輪、剎桿,寶珠構成的鐵鑄塔剎,雙塔已成為南翔千年古鎮的重要標誌。
梁朝井,始建於梁天監年間(505—519),俗稱八角井,久旱不竭,為宋元南翔寺八井之一。明重修。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新建井亭。2008年南翔老街整修中,考古清理出南翔寺山門外的兩口水井,左右對稱,形制相同。井深3.5米。鋪砌有致的磚井台、八角形青石井圈上鐫刻的[明弘治十四年重修]題記等。反映出南翔古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南翔寺山門
![上海雲翔寺](/img/3/33d/nBnauM3XwUTO2kzM1ITO1UzN0QTMwMjNygDNzQTNwAzMxAzLyk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世界佛教僧伽聯合會名譽會長、台灣海明禪寺法主和尚悟明長老題寫“留雲禪寺”匾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教協會會長、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和尚題寫山門聯“雲留雲翔領略幾許禪機此地有雲散天開真如界;塔內塔外普示無邊圓覺是故曰塔影雙照解脫門。”上聯暗喻留雲寺與雲翔寺的隆重合併,下聯暗指五代磚塔的千年滄桑,是為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