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縣一中

1957年7月,雲縣人民政府撥款六萬元,在縣城東南隅校場壩征地籌建雲縣第一中學。1958年學校建成,同年8月開始招生,9月開學。1960年雲縣一中完全中學建制完成。“文革”初期,學校曾一度停止招生。1971年學校恢復辦學至今。1995年學校被上級認定為國家二級一等完全中學。

基本信息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40687m2,校舍建築面積27667m2,其中框架結構17006m2,磚

雲縣一中學生集體相雲縣一中學生集體相
混結構7200m2,磚木結構1821m2,土木結構1640m2。校舍總建築面積中危房占3789m2。

辦學目標

雲縣一中繼續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辦學理念,堅持以政治堅定明方向,教學科研創一流,為人師表當楷模,培養人才見成效的管理目標,努力把學校辦成師資強,設備優、環境美、校風好、質量高、特色明、人氣旺的臨滄市優質高中和臨滄市北大門的視窗學校。

辦學規模

雲縣一中計畫2007年秋季高中招生13個班,學生780人,高中辦學規模達38個教學班,2234人;國中招生2個班,學生108人,國中辦學規模10個教學班,567人,學校辦學規模共48個教學班2835人。
該校教師目前有171人,尚有空編6人,計畫招聘教師6名,以解決學科教師緊缺的困難,保證教學正常運轉。現有專業教師154人,研究生10人,本科學歷124人,專科學歷20人,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29人,一級教師60人,教職工受市廳級表彰教師達16人,受過省部級表彰6人,兩位教師曾被推選為省黨代表和省人大代表。

辦學效益

由於學校多年以來加大加強了人才工作基礎建設,教育教學成績喜人,得到了豐碩的回報。2000年高考本科升學人數取得了歷史最好水平。從1999年6人上升到42人,本專科升學人數達150多人,升學率達70%以上,得到縣委、政府的嘉獎;2001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又從2000年的42人上升到74人,本專科升學人數達186人,升學率達75%以上;2002年本科升學人數又從2001年上升到103人,本專科升學人數達226人,升學率達80%以上;2003年本科升學人數達134人;2004年突破200人大關;2005年高考又有新突破,600分以上有6人,本科錄取220人;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277人,本科上線率達50.2%,本專科升學人數達438人,總上線率達79.4%;2007年雲縣一中高考本科上線262人,本科上線率47.38%,專科以上465人,專科上線率84.09%;理科最高分681分,居全市第二名,理科660分以上全市9人,該校占3人;全市前5名,該校占2人;文理600分以上人數14人,在2006年基礎上翻一番,羅成婷同學考入北京大學。音體美特長生近6年來已有60多人被本科大學錄取,中考連續五年取得優秀率、及格率、升學率全縣第一的好成績,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好評,並獲臨滄市教學優質獎。

教學質量

(1)高中招收農村優秀貧困學生“英才班”20名,招收五個擇優班,八個普通班,實行滾動式教學。
(2)繼續抓好“音、體、美”特長生的培養。
(3)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300人,高考本科錄取到350人,國中繼續保持各項成績居全縣之首。

所獲榮譽

1999年學校被評為地區級文明學校,2000年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2001年被評為地區級文明單位,2002年還被評為地級綠色學校和地區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無毒社區,學校團委被縣委授予“青年文明號”,學校工會被評為地區先進教育工會,學校還鼓勵教師積極撰寫論文,已有6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在論文集登載,2003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學校和省級綠色學校,2007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硬體建設

1、根據中共雲縣委[2007]1號檔案精神,雲縣城市教育資源整合一中搬遷到東嶽宮山勢在必行,一中搬遷完工後,一是可整合教育資源,使城市教育資源達到最佳組合和最高效益利用;二是可基本滿足廣大人民民眾對高中以上教育的需求,緩解雲縣國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壓力,提高高中入學率。
2、雲縣一中搬遷項目目標:根據縣委、縣人民政府和教育局及學校自身的發展要求,在“十一五”末在校學生達8000人左右,2010年雲縣第一中學將申報雲南省一級二等完全中學。項目建設主要內容:征地309.4畝,新建教學及輔助用房建築面積67357平方米,田徑運動場4個,籃球場20個。
3、添置計算機54台,多媒體教室1個,計算機教室2個。
4、綠化美化校園。

教育管理

1、教師管理

嚴格按照《雲縣一中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考核、評價。按德、能、勤、績四方面將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推向重在學生評價。建立競爭機制和師生雙向選擇,貫徹學校聘任年級組長及班主任,班主任選擇學科教師的有效辦法。

2、學生管理

嚴格按照《雲縣一中學校“十不準”》管理要求,杜絕校園暴力,查處違紀學生,請愛華公安分局、文體局、工商局、衛生局等部門協助我校外借宿、城區網咖、遊戲室、食品衛生等方面的檢查。
加大對優秀學生表彰獎勵力度,對年級前20名學生給予獎學金鼓勵,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安全教育。

3、安全管理

嚴格貫徹《交通安全條例》、《食品衛生管理條例》、《學生宿舍規定》,堅持杜絕水、火、電等安全隱患及安全事故發生,安全問題要警鐘長鳴,長抓不懈。

4、財產財務管理

學校財產,嚴格規定執行,學期結束,做好校產清查,學年結束,做好校產接交,損壞財物,照價賠償,抓好學生行為規範,愛護公共財物。
學校財務,繼續執行每年有學校財務清核組進行清核制度,實行財務公開制度。

5、教育科研管理

教育科研,是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要繼續抓好以下工作:
(1)組成年級學科備課組,進行集體備課,研究學科教學問題;
(2)繼續參加省教育廳、市教育局召開的高考研討會、中考研討會;
(3)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充分發揮我校的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培養、提高作用;
(4)繼續辦好《雲縣一中教師論文集》,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論文的發表。
七、校園文化建設
1、刊出《南河文苑》4期,每學期2期。
2、搞好學校專欄的各類主題宣傳。
3 、開展一年一度的冬運會及書畫展。
(一)作好“一篇文章”—擴班增容
為滿足廣大人民民眾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學校發展規劃,擴班增容,整合素質教育資源,內挖潛力、擴大高中辦學規模。2010年前,高中每屆發展到18個教學班,高、國中在校班級達56個教學班,學生3360多人,辦大辦強雲縣第一中,特別是要按照縣委、政府的發展思路,認真貫徹中共雲縣委[2007]1號檔案精神,為實現雲縣一中跨越式發展,做好每一項工作。
(二)努力實施“一個戰略”,做好“三個工程”,突出“兩個特色”
1、“一個戰略”:增強名牌意識,努力實施學校的名牌戰略,加大激勵機制,吸引優秀學生,吸引優秀生源,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培養優秀學生,千方百計多培養出能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等世界一流名牌大學的學生,振學校師生之氣,樹學校形象,打造優質品牌完中。
2、“三個工程”:(1)“學校名師工程”,學校加大優秀教師引進和培養力度,努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教師構建成名的平台,提高教師知名度,提升學校品牌。(2)“愛心工程”,關心救助貧困生,特別是一些優秀的貧困生,要讓優秀貧困生進得來,出得去,留得住,學得好,考出去。(3)“綠色工程”,重視環境教育,增強學生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環境行為,綠化美化校園,使校園更亮、更綠、更美,人文色彩更濃,構建環境示範教育基地,用環境育人,培育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一代新人。
3、“兩個特色”:(1)良好的信息資源和現代教學手段。幾年來,學校與北大附中聯合辦學,搶占教育制高點,開辦遠程教育網路示範班——“元培班”,利用北大附中先進的教育理念,豐富的教育資源,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讓學生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優生優教,讓學生樹立進北大附中網校,考北大的雄心壯志。目前,學校已積累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擁有了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2)抓音、體、美特長生培養,繼續發揮學校音、體、美特長生培養的優勢,使音、體、美特長生培養數量上再增多,層次上再提升,成效更顯著。
在縣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各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將以發展為要務,與時俱進,努力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

未來發展

在中共雲縣委、雲縣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關心下,在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雲縣一中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管理日益科學規範,辦學效益越來越突出。學校進一步加強校園精神文明活動建設,積極調動和發揮全校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和8月31日在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八榮八恥”,知榮辱、促和諧、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治校”的方針,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把學校辦成臨滄市北大門視窗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