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的貓科動物]

雪豹[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的貓科動物]

雪豹(Panthera uncia 或 Uncia uncia,英語:Snow leopard),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和旗艦種,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雪豹具有高度發達的分配血液、調節呼吸等技能。對氧化變化很敏感。紅血球[血液細胞]直徑很小——5.5μm(4.73~6.15μm),紅血蛋白高度集中(16.4g%)。血球比容計指標(即紅血球的出較量為47%)跟血液中的大量紅血球(14.1~16.8百萬/平方毫米)相符。雪豹原產於亞洲中部山區,中國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稱。 2016年9月,新龍縣環林局與貓盟CFCA共同啟動了新階段野外貓科動物調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調查並確認甘孜州新龍縣分布有雪豹。2019年3月,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新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烏蘇分局轄區範圍布設的25台紅外相機中發現,有21台相機捕捉到雪豹影像資料,拍攝到417張雪豹的照片及視頻。2019年3月23日下午,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委宣傳部披露,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境內首次拍攝到雪豹活動影像。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雪豹雪豹

雪豹,體長110~130厘米;尾長90~100厘米,體重一般50~80公斤之間。 全身灰白色,布滿黑斑。頭部黑斑小而密,背部、體側及四肢外緣形成不規則的黑環,越往體後黑環越大,背部及體側黑環中有幾個小黑點,四肢外緣黑環內灰白色,無黑點,在背部由肩部開始,黑斑形成三條線直至尾根,後部的黑環邊寬而大,至尾端最為明顯,尾尖黑色。

眼虹膜呈黃綠色,強光照射下,瞳孔所為圓狀。舌面長有許多端部為角質化的倒刺,舌尖和舌緣的刺形成許多肉狀小突。前足5趾、後4趾。前足比後足寬大,趾端具角質化硬爪、略彎,尖端鋒利。趾間、掌墊與趾間均具有較濃而長的粗毛。腹下有4對乳頭。肛門部有一對乳腺孔。

顱形稍寬而圓近於形。腦室較大。額骨寬突與眶後顴骨眶均較長且尖銳。鼻骨短寬,其前端尤為寬大。顴弓粗大。上頜骨額突呈三角形,且超過鼻骨的後端。眶間較寬。成獸的人字嵴高聳,尤老體更為顯著。異狀骨的突起向後伸出,尖而細直。鼓室扁而低,副枕突較長,在下方超出聽泡。下頜骨骨體寬厚,下緣平直。

牙齒:上、下門齒均呈一橫列,中央的一對門齒較小,外側門齒最大。犬齒髮達,其內側刃部銳利。上頜前臼齒左右各3枚第二枚前臼齒形小,僅具一個齒尖。第三枚前臼齒側扁,呈三角形,在主尖之後有一不甚明顯的低尖。上裂齒外側具4個齒尖。第二尖峰(前尖)最大,高而尖,內緣前端僅具一個低小齒尖(原尖)。臼齒形小似橫列。下前臼齒左右僅具2枚,第一、二前臼齒缺如,第三四前臼齒均發達,第三前臼齒側扁呈山字形,主尖位中央,前後各有一小齒尖。第四下前臼齒主尖高大,位於中央,前有一小齒尖,後有二小齒尖。下臼齒形大。後齒尖峰略高於前尖峰 。

幼獸通體帶有淺玫瑰紫色。身上的黑色環斑輪廓不清、黑灰相雜。

生活習性

雪豹具有夜行性,晝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黃昏為捕食、活動的高峰。其行動敏捷機警,動作靈活,善於跳躍,3~4米的高崖可縱身而下。白天很少出來,有時會躺在高山裸岩上曬太陽。其上下山有一定的路線,喜走山脊和溪谷,經常沿著踩出的小逕行走。雪豹一年換一次毛。

平時獨棲,僅在發情期前後才成對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設在岩石洞中、亂石凹處、石縫裡或岩石下面的灌木叢中,大多在陽坡上,往往好幾年都不離開一個巢穴,窩內常常有很多雪豹脫落的體毛。巡獵時也以灌叢或石岩上作臨時的休息場所。

食物

雪豹以岩羊北山羊盤羊等高原動物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旱獺、鼠類等小動物以及雪雞、馬雞、虹雉等鳥類,在食物缺乏時也盜食家畜、家禽。其獵食往往採取伏擊或偷襲的方法,常在野羊活動地區附近隱藏,其進食時一般先食腹部、內臟,然後再吃肌肉,最後食頭。食時用前爪抓肉,類似小貓,並以臼齒撕裂咬食。為了獵食,雪豹往往出去很遠,常按一定的路線繞行於一個地區。 雪豹飽食後可以一個星期不進食。雪豹在襲擊牧民的羊群時,總是先悄悄地潛伏在岩石峭壁的縫隙里,而且一次只獵殺一隻。雪豹在食物短缺時也吃植物。

棲息環境

雪豹是高原地區的岩棲性的動物。經常在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及寒漠帶的環境中活動,在祁連山4500米以下至4100米以上的山頂脊部,在珠穆朗瑪峰北坡5400米高的雪地上曾見雪豹的足跡。常棲于海拔2500~5000米高山上。夏季可在3000~6000米的高山上見到,冬季多隨著食物的遷徙而下降至2000~3500米。有的雪豹在冬季仍生活在5000米的高山上。雪豹並非全部都生活在海拔高的地方或是山上,內蒙古包頭以西約10公里的烏拉山(最高僅2185米)一帶的雪豹常年是在1000米左右的環境中生活。也有居住在600~1500米高的草原地帶。

生長繁殖

自然繁殖

未成年雪豹未成年雪豹

雪豹的配偶期多在冬末1~3月。此時,它們的食欲不振,經常嘶叫相互尋找,若兩隻雄獸相遇必有一番惡鬥。雌獸的發情期每次都將持續5~7天,它們每次交配約十餘次,每次時間都較短。僅數秒或十餘秒。交配姿態與虎、豹相同。交配時,雄豹發出特有的嗚叫聲。若沒有懷孕,雌獸則過一、二月後再繼續發情。

配偶期過後,雌性各自回到自己的領域。妊娠期98~103天,一般在4月中旬或6月初產仔,每胎3~5仔,大多在清晨生產。

剛出生的幼仔體重300~700克,體長約24厘米,尾長16~18厘米,通體帶有淺玫瑰紫色,身上的黑色環斑輪廓不清、黑灰相雜,體質很弱,叫聲似小豬。閉著眼睛,到7~9天才睜眼。10天后開始爬。前半個月雌豹精心護理哺育它的幼崽,很少離開。一個月後幼崽體重可達1~1.5千克,一個半月後幼獸能開始吃一點碎肉。幼獸2個月時體重可達4千克,體長800毫米,可以跟隨母豹外出活動。3、4個月後可參與捕食,約在18~22個月後離開母親,獨立生活。一旦獨立,它們將會離開故土,長途跋涉,穿越廣袤的地帶以尋求新的棲息地。這可能有助於減少近親繁殖現象的發生。雪豹約2~3歲時性成熟。雪豹在野外的壽命一般8~13年。

人工繁殖

雪豹雪豹

由於雪豹生活於高海拔地區。國際上許多動物園都試圖進行飼養繁殖,但成功例子不多。1983年7月,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青海省西寧市人民公園,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通過幾年的努力,解決了人工飼養條件下雪豹的繁殖問題。但至今未形成飼養繁殖種群。由於雪豹很難適應低海拔地區的濕度、溫度、氣壓和日照變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動物園中,能繁殖雪豹的數量很少。北京動物園1955年開始飼養展出,1995年繁殖雪豹成功。

動物園中的雪豹經常患有體內寄生蟲,有蛔蟲、蟯蟲等。易患肺炎、結核病和貓類腸炎、傳染性腹炎及腹水病等。

雪豹在動物園的壽命可超過15年,

雪豹在飼養條件下生活的時間都比較短,容易患病,往往飼養一、二年就死去。可能是山區動物難以適應海拔高度、濕度、溫度和氣壓的一系列變化。

雪豹在中國西安動物園中已成功進行繁殖。在國外已有一些動物園成功地繁殖了雪豹。

分布範圍

雪豹分布範圍雪豹分布範圍

雪豹是中亞和南亞山地的特產,分部為斑狀分布,分布面積廣達123萬平方公里,跨越中亞的12個國家,歷史上也曾在緬甸有分布。具體而言,其分布於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前蘇聯的中亞各國、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爾、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地,以及中國的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等省區的高山地區,如喜馬拉雅山、可可西里山、岡底斯山、天山、帕米爾高原、崑崙山、唐古拉山、阿爾泰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烏拉爾山等等。在平原地區偶爾也有蹤跡。

甘孜州新龍縣。

亞種分化

雪豹雪豹

雪豹有兩個亞種。在《世界哺乳動物手冊》上,其亞種名分別為“U. u. uncia”和“U. u. uncioides”。前者分布於中亞及東北方的蒙古和俄羅斯,後者分布於中國西部地區和喜馬拉雅山。

雪豹在生物分類學上的定位,曾經為單獨的一個屬——雪豹屬(Uncia),其種名為“Uncia uncia”。主要理由是其舌骨基本骨化,而豹屬動物的舌骨中部為韌帶性軟骨。因此,雪豹不能像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一樣發出低沉、強烈的吼叫,而只能嘶嚎。同時,雪豹與虎、豹等動物很難進行雜交,且沒有產生過雜交種,而獅、虎、豹、美洲豹之間能夠進行雜交,並有過雜交種的記錄。

2011年魏磊等人研究《豹屬線粒體基因組分析》,發現獅是雪豹最親的物種,而豹屬是由虎、豹、雪豹、美洲虎、以及獅所構成,並主張將雲豹屬也歸類於豹屬。研究人員並發現,整個豹亞科(原文稱之為豹屬)是約在1130萬年前與貓亞科動物分開演化,而雪豹與獅的演化分歧時間大約在463萬年前,此時青藏高原正在隆起、成形中;在約26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進入第二階段,形成更高海拔的高原,這段時期可能是雪豹演化成高原特有種的關鍵階段;在約170萬年前,原本分布於高原的雪豹開始往周圍高地進行輻射擴散。

物種現狀

雪豹處於高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亦被人們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而由於非法捕獵等多種人為因素,雪豹的數量正急劇減少,現已成為瀕危物種。在中國,雪豹的數量甚至少於大熊貓。

雪豹是亞洲高山高原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國際上正在實施一個保護雪豹行動計畫,期待使雪豹得到很好的保護,進而能夠保護整個高山地區的動物區系和生態系統。

2018年10月,北京大學、世界自然基金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19家保護組織、科研單位及保護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雪豹調查與保護現狀2018》報告顯示,全球雪豹60%的棲息地位於中國。

全世界雪豹的分布情況和大概的數量.中國數量第一,約占全世界的40%左右

•Nepal(尼泊爾): 350~500 (1992)

•Bhutan(不丹): 100~200 (1994)

•Indien(印度): 200~600 (1994)

•China(中國): 2000~2500 (1998)

•Kasachstan(哈薩克斯坦): ca. 200 (2001)

•Kirgisistan(吉爾吉斯斯坦): > 200? (2001)

•Afghanistan(阿富汗): < 100 (2003)

•Mongolei(蒙古): 500~1000 (2000)

•Pakistan(巴基斯坦): 200~420 (2003)

•Russland(俄羅斯): 150~200 (2003)

•Tadschikistan(塔吉克斯坦): 180~220 (2003)

•Usbekistan(烏茲別克斯坦): 20~50 (2003)

中國雪豹現狀及保護

新疆拍到中國首張高清雪豹捕食照新疆拍到中國首張高清雪豹捕食照

中國青藏高原及帕米爾高原地區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區。在青海,雪豹總數約650隻,再加上青海西北的崑崙山系和可可西里部分,估計青海的雪豹不會低於1,000隻。在西藏,雪豹分布區的面積至少為青海的兩倍,加上甘肅、新疆和四川西北部,估計全國雪豹的總數在2,000~3,000隻左右。但據Novell 和Jackson (1992), Schaller 於1992 和Jackson於1992年曾報導,中國分布總共估計有2,000~2,500左右,該報導還稱全世界共有4,510~7,350隻。

2007年12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鄉祁家村村民捕獲1隻成年雌性雪豹,年齡在5~6歲之間。

塔什庫爾乾自然保護區,1992年中國承辦了第七屆國際雪豹學術討論會,對保護和科學研究雪豹起了推動作用。

2004年在新疆首次開始雪豹痕跡調查工作,涉及天山、崑崙山、帕米爾高原、阿爾泰山、喀喇崑崙山等。新疆自然保育(Xinjiang Conservation Fund)以托木爾峰保護區作為試點,2004年啟動了“立體模式的新疆野生雪豹的可持續性保護”項目。

2005年10~12月,2012年6月,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新疆天山托木爾峰拍攝到野生雪豹,之後青海三江源地區首次拍攝到雪豹影像,引發較大關注。2013年11月28日,新疆紅其拉甫邊防檢查站海拔51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中巴邊境出現一隻兩到三歲的未成年雪豹;12月20日和22日,在三江源腹地、寧木特林場寧木特管護站古圓柏林區“阿什崗”地段拍到雪豹行蹤。

2018年7月19日,從“與豹同行”國際雪豹金錢豹研究與保護論壇獲悉,位於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全境估算現存雪豹數量或已超過1000隻,被學界公認為世界雪豹連片分布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四川臥龍拍到野生雪豹母子影像

2015年3月下旬,四川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鄧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的巡護隊員在高海拔的銀廠溝熱水塘區域開展新一年的高原野生動物行為研究的監測巡護工作,首次獲取到雪豹母子的珍貴照片和視頻。

此次為期8天的野外監測巡護工作在平均海拔3700米的區域進行,監測巡護隊員除了新增安放14台紅外相機和維護先前安放的紅外相機外,還收集高原野生動物動物痕跡,為分析研究高原野生動物行為規律準備詳盡的基礎數據。

生存競爭

拍攝到的雪豹拍攝到的雪豹
拍攝到的豹拍攝到的豹

隨著氣候變暖,喜馬拉雅山的林線逐步上移,這給了森林殺手豹向上擴張的可能,豹可能會進犯到雪豹的棲息地,與其形成競爭。

2016年2月28日,在一處四川貢嘎山保護區一處海拔4000米以上的裸露山脊,一隻豹於下午16:42分經過紅外相機前;2小時後,一隻雪豹在18:56分以同樣的方向走過紅外相機。這證實了以上的猜測。 (註:安裝紅外相機時沒有調整紅外相機的安放時間,故相機照片顯示為2011年2月21日。上述時間是專業技術人員通過收集紅外相機資料拍攝的野外照片及GPS定位資料校核得出)

物種保護

致危因素

人為活動及經濟開發致使其生境縮小,棲息地呈零星斑塊狀。過度放牧導致草場嚴重退化,作為雪豹食物資源的有蹄類數量顯著下降。

非法偷獵直接影響並危及雪豹種群的發展。如1990年,青海省湟中縣5位農民用攜帶的45套鐵踩夾,捕獵雪豹14隻。70~80年代,青海僅報導偷獵雪豹的數量就達60隻。1972~1984年間,青海省天峻縣12名礦工,共偷獵雪豹28隻。1983年春,青海都蘭縣少數民族8人,2~5月間偷獵了19隻雪豹。

動物園從野外的活捕,對種群下降也不可忽視。1968年到1984年,僅西寧市動物園在青海5州11縣就收購雪豹73隻。僅1982~1984年西寧動物園從天峻縣疏勒硫磺前後溝收購到21隻雪豹,多數是成體。但是,很少見到在動物園中成功繁殖的統計報導。可以肯定,繁殖的數量遠遠少於野外捕得的數量。

非法貿易業曾經是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雪豹骨代替虎骨入藥,以及雪豹皮毛本身作為昂貴的裘皮製品,其價格高昂。80年代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和外蒙都曾有過銷售。

1.人為活動及經濟開發致使其生境縮小,棲息地呈零星斑塊狀。過度放牧導致草場嚴重退化,作為雪豹食物資源的有蹄類數量顯著下降。
2.非法偷獵直接影響並危及雪豹種群的發展。如1990年,青海省湟中縣5位農民用攜帶的45套鐵踩夾,捕獵雪豹14隻。70~80年代,青海僅報導偷獵雪豹的數量就達60隻。1972~1984年間,青海省天峻縣12名礦工,共偷獵雪豹28隻。1983年春,青海都蘭縣少數民族8人,2~5月間偷獵了19隻雪豹。
3.動物園從野外的活捕,對種群下降也不可忽視。1968年到1984年,僅西寧市動物園在青海5州11縣就收購雪豹73隻。僅1982~1984年西寧動物園從天峻縣疏勒硫磺前後溝收購到21隻雪豹,多數是成體。但是,很少見到在動物園中成功繁殖的統計報導。可以肯定,繁殖的數量遠遠少於野外捕得的數量。
4.非法貿易業曾經是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雪豹骨代替虎骨入藥,以及雪豹皮毛本身作為昂貴的裘皮製品,其價格高昂。80年代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和外蒙都曾有過銷售。

保護級別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極危 CR A1cd

•依據標準:生境嚴酷和脆弱、人類的過度干擾和放牧、食物資源下降、存在偷獵及非法貿易

•中國紅皮書等級:瀕危

•中國紅皮書等級生效年代:1996

•CITES附錄:附錄I

•CITES附錄生效年代:1997

•國家保護級別生效年代:1989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動物。

保護措施

雪豹郵票雪豹郵票

瀕危物種公約(CITES)將雪豹列為附錄I物種,禁止其進入國際貿易。1980年,中國政府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條例》(草案)將雪豹列為二類保護動物,至1988年正式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提為I級保護對象。相繼在有雪豹分布的地區建立或籌建了一批自然保護區,如:東大山保護區(甘肅)、塔什庫爾乾保護區(新疆)。1992年,中國承辦了第七屆國際雪豹學術討論會,對中國保護和科學研究雪豹,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保護建議

嚴厲打擊偷獵及非法貿易活動。

嚴格限制動物園和其他飼養設施等從野外捕捉雪豹;動物園要進行協調,在有條件的動物園建立自我維持的繁殖種群,確保對動物園的供應。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和羌塘自然保護區作為主要的雪豹保護區要加強有效管理和學報野生種群的監測。

1.嚴厲打擊偷獵及非法貿易活動。
2.嚴格限制動物園和其他飼養設施等從野外捕捉雪豹;動物園要進行協調,在有條件的動物園建立自我維持的繁殖種群,確保對動物園的供應。
3.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和羌塘自然保護區作為主要的雪豹保護區要加強有效管理和學報野生種群的監測。

考察研究

雪豹活動狀況雪豹活動狀況

“新疆雪豹研究”是中國的一次較為重要的雪豹研究活動,由新疆自然保育基金(簡稱XCF)於2004年啟動,得到了國際雪豹基金會(ISLT)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資助。在2004年的秋冬季節,馬鳴率領的考察小組曾兩次深入到新疆阿勒泰山、東天山、北塔山以及托木爾峰地區展開雪豹調查,通過對雪豹的各種痕跡進行分析調查來評估雪豹當前存在的數量及面臨的威脅。“新疆雪豹棲息地調查及生存環境野外考察”是“新疆雪豹研究”自2004年開始以來的第四次聯合考察。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美國和英國等的專家和志願者共同參與,共持續半年多時間。考察內容包括套用紅外線自動相機開展野外動物拍攝,記錄雪豹晝夜活動規律、個體特徵、數量以及對雪豹食物資源的調查及保護宣傳工作。

相關事件

雪豹雪豹

2015年4月29日,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宣布,該組織首次利用紅外照相機拍在長江源地區拍攝到活體雪豹圖片及視頻。圖為拍攝到一隻成年雪豹在班德山一處懸崖下方的活動記錄。這是在長江源頭的沱沱河地區首次拍攝到活體雪豹活動圖片,進一步證實了雪豹是長江源頭地區極其重要的生態環境組成部分。

2016年2月7日,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在保護區布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雪山之王“拖家帶口”覓食的珍貴畫面。

2017年11月5日,據首屆橫斷山雪豹保護行動研討會獲悉,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拍到四隻雪豹同框畫面,3個點位分別記錄到一母三子行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