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明閣

離明閣,建立於1676年, 於嘉慶年間和光緒年間曾經兩次翻修補建。

基本信息

簡介

離明閣建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於嘉慶年間和光緒年間曾經兩次翻修補建。在七八十年代,以前的建狀如文筆的離明閣
築物都不高,離明閣在附近算拔尖的了,登高遠眺,是著名隔朗村八景中的“離明遠眺”和“帽崗煙雨”。

說起離明閣的建立,其中還有一段避瘟疫的故事。話說康熙早年,隔朗村這裡連年遭到牛瘟襲擊,村民損失慘重。無奈之下,有人請來一位道士,請他教授避瘟之法。道士說:因為你們村後山和紗帽崗遠看像一頭臥牛,紗帽崗像雙角翹起的牛頭,山旁附近卻全無可以栓住這頭“牛”的建築,所以遭牛遭瘟疫。解決辦法是在山下附近修建一座塔,把牛牢牢“拴住”。村民聽信道士的解釋,就在離後山不遠的地方建起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離明閣”。

正因為這段典故,隔朗村和附近一些鎮村的風俗也存在較大差異。眾所周知,鶴山獅藝遠近聞名,幾乎各鄉各鎮都有舞獅的習俗,但是隔朗村因避“獅吃牛”之嫌,別樹一幟地選擇了“舞火龍”。“舞火龍”的習俗在隔朗村流傳至今。

除了“避牛瘟”,離明閣據說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旺文才”。原來,後山除了狀如牛頭,翹起的雙角頗似舊時官老爺的烏紗帽,故此也名“紗帽山”。村民在紗帽山附近建起一座“狀如文筆”的離明閣,也有鼓勵後生勤奮讀書的寓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