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裂科雷蘭

雙裂科雷蘭

雙裂科雷蘭(學名:Cleistes bifaria)地生,根狀莖,莖直立,稍粗壯。葉多枚,散生於莖上,席捲式,草質,基部無關節。花序頂生,不分枝;花扭轉;唇瓣基部常有距;花葯以寬闊的基部或背部與蕊柱完全合生或融合;兩藥室基部稍叉開或分開;花粉團2個或4個,粒粉質,由許多可分的小團塊組成,具花粉團柄,後者從花葯基部伸出粘附於粘盤;蕊喙位於兩藥室之間;柱頭1個。產於北美洲,沿墨西哥灣沿岸分布,從佛羅里達到路易斯安那州,達阿巴拉契亞山脈南部海拔較高的地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雙裂科雷蘭屬地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狀莖。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草質。花葶側生;花通常兩側對稱,有特化的唇瓣,一般扭轉,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粒粉質,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團柄並連線於粘盤,柱頭個,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實為蒴果。種子通常兩端有延長的翅。莖長,具有很長的窄須,褐色或紫色,萼片綠色,花瓣粉紅色。花期4至5月。
植物高(12 - )15-46(-64)厘米。葉:葉片上的開花莖,(2.5)45-145 ×(4 - )6-25毫米。花:萼片24-55 ×(2 - )3-5毫米,花瓣-36 × 6-10(-12)毫米,唇21-33(-38)× 13-16毫米,中部莖比較厚,寬2.4 -2.6毫米,凹槽0.3毫米深,有5-7處疣狀突起或不連續的脊;列13-19毫米。蒴果(9 - )27-41(-81)×(3.2 -)4-8(-8.5)毫米。 2N = 18。

生長環境

棲息生長沿海平原,稀樹草原,草甸,橡木或松木林地的開闊地,從海平面到海拔1000米的高山均有分布,常旱生,喜酸性土壤。
1、喜陰涼
蘭花生長在靠陰面的山林間,蔥蘢茂密的樹木(灌叢中)遮擋了強烈的陽,照射到蘭花上有些斑陽光,蘭花生長的地方就都比較陰涼。強光直射不利於蘭花的生長,造成蘭葉的焦斑,甚至枯黃。
2、耐乾忌濕
耐乾忌濕,蘭花與其他花卉一樣,同樣需要雨露滋潤。自然生長蘭花的地方都是空氣新鮮,濕度比較大,排水容易,泥土濕潤,關鍵是排水流暢,不積水。由於一年四季中降雨不均,土壤含水量的變化較大,蘭花植株各部分的構造也就表現出耐旱的特徵,假鱗莖和肉根都能貯蓄水分,吸收水分。
3、喜通風
蘭花最忌濕悶。蘭花生長在谷風四盪的山野溪旁,土質疏鬆,透氣良好。蘭葉隨風飄搖,空氣新鮮,這非常有利於蘭花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怕污染
蘭花身居山野,空氣清新、溪泉清淨,環境幽靜,生長健茂,最怕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粉塵危害等。

時空分布

雙裂科雷蘭分布圖
沿墨西哥灣沿岸分布,包括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田納西州,維吉尼亞州,阿巴拉契亞山脈南部海拔較高的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