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雙石鋪鎮位於鳳縣西部,縣政府駐地。地處小峪河與嘉陵江匯流處,嘉陵江將全鎮分為東南、西北兩街區。轄3個社區、16個行政村。寶(雞)成(都)鐵路與316國道、212省道過境。
沿革
1958年設超英公社,1961年設雙石鋪鎮(1966年稱紅星鎮,1970年復改雙石鋪鎮)、雙石鋪公社(1984年改雙石鋪鄉)。1996年,雙石鋪鎮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新民街、新建路、寶雞路、漢中路、天水路、車站路、老街7個居委會;雙石鋪鄉面積634.3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西莊、雙石鋪、堡子、橋頭莊、草店、關底下、張家窯、何家坪、龍家坪、西山、東山、十里店、陰灣、上川、峰崖、酒奠梁、馬場、扈家窯、安溝、王家坪、興隆場、陳家灣22個行政村。
1997年,將雙石鋪鄉的雙石鋪村、橋頭莊村、陳家灣村、興隆場村、王家坪村、安溝村、西莊村、堡子村、十里店村、陰灣村、馬場村、峰岩村、扈家窟村、酒店梁村、上川村等15個行政村劃歸雙石鋪鎮管理,雙石鋪鄉更名為草店鄉。2001年,撤銷草店鄉併入雙石鋪鎮。
地理氣候
雙石鋪鎮地貌具有東、西、南、北四面環山,主要山脈呈東西走向,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以嘉陵江為軸向西南拓展,山谷、河川兼備的山間盆地的特點。海拔943-1767米。在大氣環流及秦嶺阻隔作用影響下,氣候特點表現為垂直變化明顯,小氣候差異大,光熱條件不足,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冬季不嚴寒,夏季無酷熱,氣溫日差較大,屬暖溫帶半濕潤地氣候。
歷史面貌
位於縣境西部,縣人民政府駐地。北魏稱困冢川,北宋稱方石鎮,明、清稱方石鋪。因老街嘉陵江岸,一石“雙峰逼水依土”,歷年江水暴漲未被淹沒,人謂此石有鎮水護岸之祥,民國初改稱雙石鋪。鎮處小峪河與嘉陵江匯流處,北依豐禾山,嘉陵江將全鎮分為東南、西北兩街區。東南處河谷,地勢平坦,為老街區;西北處半坡高地屬新建城區。全鎮總面積3.5平方公里,轄7個居民委員會、2780戶、8132人,其中回族202人。寶(雞)成(都)鐵路、寶(雞)漢(中)公路平行穿越全境,華(家嶺)雙(石鋪)公路在此起點。南通巴蜀,東北接關中,西連甘肅,是陝、甘交通樞紐。鎮北豐禾山蒼翠屹立,嘉陵江大橋橫跨江上,連線南北交通,風景秀麗。
民國初年,僅有嘉陵江南岸一條街道,店鋪錯雜兩旁,多為簡陋茅屋瓦舍。每月二、五、八為集日。“七·七”事變後,因交通方便,利於防空,戰時物資過往頻繁,軍政機關如經濟部、財政部、軍政部及省、區、縣30個單位於此設立派出機構,並設有軍事委員會寶雙段輕便鐵道雙石鋪車站、國際招待所、私立西北高級機械科職業學校等。中國工業合作協會西北辦事處在雙石鋪設事務所,辦有機器、紡織合作社等17個企業和培黎學校、工合醫院、招待所,使雙石鋪成為工合西北區的實驗中心。
1952年修建嘉陵江河堤,逐年擴建江北地區,使該鎮日益繁榮。1981年8月21日,特大洪水災害,嘉陵江暴溢,江南老街區遭嚴重破壞。經過恢復、改建,全鎮樓房鱗次櫛比,江南為商貿中心,日平均上市7000人次,最高可達萬人次。江北沿新建路駐有黨、政、軍機關。
雙石鋪鎮歷史悠久,歷代為戰略要地。鎮東南新莊村和鎮東北鏵廠村有西周文化遺址。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秦嶺南麓一座新興山城。
自然資源
雙石鋪鎮河流以嘉陵江為網系的有兩大支流河,小峪河、紅崖河,流經該鎮,入甘肅境流入長江。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有森林面積31200畝,森林覆蓋63.90%,有雪松,白皮松、椴等幾十種珍貴木材,經濟林以核桃、花椒、蘋果、漆樹為主,群山密林里有鳳黨、黃芪、杜仲、天麻、豬苓、五味子等百餘種名貴野生中草藥,特別是鳳椒質優產高,鳳椒“大紅袍”,馳名省內外。境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珍貴動物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種。
歷史文化
雙石鋪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境內山川雄峻,自然風光絢麗多資。人文、自然景觀星羅棋布。城北的祖師廟是道教聖地,抗日戰爭時期開展“工會”運動國外友人艾黎舊居。自然景觀風景美麗,有杜鵬程《夜走靈官峽》之名作,平添了幾分神奇,大凡來過這裡的人都被其景色所迷戀。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境內蘊藏有豐富的鉛鋅礦、金礦、鐵礦、石灰石,耐米粘土,有煙煤等,尤其是鉛鋅礦品位高,儲存量大,開發利用前景可觀。
工業發展
雙石鋪鎮工業以礦產開發為主。現有鎮村企業11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選礦已成為鎮域經濟的一大主導產業。
交通通訊
雙石鋪鎮交通便利,寶成鐵路橫貫東西,陝川公路、316國道穿越全境,縣、鄉、村三級公路網路布局合理。通訊電力設施完備。程控電話遍布全鎮鄉村,移動通信網路覆蓋率達到89.7%。城鎮樓房嶙次櫛比,全縣農貿市場主要商業區均在該鎮。嘉陵江南岸為商貿中心,日上市7000人次,最高可達萬人次。
鄉鎮企業
在鄉鎮企業的發展方面,對全鎮9家集體企業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改制,對其經營方式,發展方式,發展方面,生產內容等進行了一次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發展的調整。2004年,全鎮的鄉鎮總產值12210萬元,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1259戶,稅金達886萬元。
經濟發展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鎮政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向土地要效益,讓窮山變金山,因地制宜,選準以種植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多科經營,走出了一條具有該鎮特色的經濟發展新路子,提出了以多種經營生產為主體,工副業和畜牧分為兩翼,發展拳頭產品,建設規模效益,努力搞好果、椒、藥、、畜四大支柱產業的開發生產。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達4552噸,果園總面積發展到3646畝。栽植花椒300萬株,種植藥材3200畝,經濟作物發展到10000餘畝,占農作物面積67%。200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741.8萬元,其中多種經營收入1203元。
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事業得到發展。近年共投資130多萬元,改造危漏校舍3456平方米。全鎮村辦國小24所,在校教師99人,在校學生132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
該鎮有文化站1所,村屬醫療所18個,全鎮開設病床38張,有醫護人76名,全鎮兒童免疫人保率達98%以上。衛生保健水平穩步提高。
退耕還林
雙石鋪鎮黨委,政府領鎮全體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緊緊抓住部大開發,國家退耕還林歷史機遇,及時制定了“多經”富民強鎮的發展戰略。在鞏固原有多經項目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逐步由“多經”向“特色”項目發展,把有地區優勢主導或特色的花椒、中藥材、畜牧業確立為本鎮的支柱產業,並確定了西、南、北三個產業帶和五個花椒重點村,三個中藥材村,五個乾雜果村,三個畜牧養殖村。大規模發展中藥材和花椒,力求村村有特色,戶戶有項目。同時提倡農戶聯營,允許多種形式存在的土地租賃和轉包,由點帶面,逐步壯大規模,形成“大氣候”。還成立了農村專業合作社,統一組織苗木、種子的調入和產品銷售,方便民眾的需要,截止2004年底,全鎮完成栽植花椒300萬株,種植藥材3200畝,建成千畝花椒專業村三個,百畝花椒示範園2個,三個中藥材示範點。完成封山育林68190畝,還因地制宜栽植油松126.5萬株,核桃15000株,漆樹65.2萬株,退耕還林12839.6餘畝,荒山造林14500畝,退耕還林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46.5%,糧經飼比例已逐步調整到5:4:1。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後榮獲“全國計畫生育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鄉鎮”、“陝西省計畫生育綜合服務優秀鄉鎮”、“寶雞市綜合治理模範鄉鎮”的榮譽。
發展思路
雙石鋪鎮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礦業富縣,藥椒大縣,畜牧強縣,生態名縣”的要求,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進一步明確了“大力發展藥椒、最佳化畜牧養殖”的工作方針,重新規劃三條產業,8個重點示範村。要求鎮、村、組幹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發揚白河“三苦”精神,解放思想,帶領全鎮人民真抓實幹,建成千畝花椒3個,藥材示範點3個,藥椒大戶20戶。從2005年開始,用2-3年時間完成全鎮150萬株花椒,6000畝中藥材、10000頭牛、10000頭豬、10000隻羊的規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