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溪橋的“碑刻”和“記”當中,我們都看到了“李光”。李光,字泰發,越州上虞人,他是宋朝四大名臣之一,與當時的李綱、趙鼎、胡銓合稱四大名臣。崇寧五年(1106年),李光中進士後,即任開化知縣。其時年未三十,正值風華正茂、施展才幹之際。到任開化後,他勤政愛民,整肅吏治,約束衙役濫用權勢,無事不得擾民,使百姓安耕樂居,把開化治理得井井有條。他以教育為本,到任後不久,發現開化縣學在縣治西邊,靠山逼仄,屋宇簡陋,難以發展教育事業,就再三選擇校址,並利用原縣學可利用的材料,建成新縣學。新縣學建成後,寄信當時在吳江、臨淮一帶任地方官的北源村(今長虹鄉)人程俱,請程俱書寫“建學記”。程俱官至秘書少監,徽猷閣待制,在當地頗有名望。程俱接信後,非常高興,於政和五年(1115年)八月寫了“建學記”,並稱讚李光“好古強志”、“奉法愛人”、“廬里懷之”,認為他“小試即可書”。李光同時還心繫民眾疾苦,重視改善鄉村交通條件,修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橋樑。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光出巡走訪小橋頭村,發現一溪之隔的小橋頭村村民要往返對岸的上溪村及蟠桃山村一帶非常不方便,遂下令架設木橋。這是“雙溪橋”最早的雛形。
李光自宋政和二年至宣和元年(1112年—1119年),任開化知縣長達八個年頭,留下了良好的政績和名聲,離任後十數年,開化的百姓還記得他是一位好官。他知道後,不禁感慨系之,遂寫小詩紀念:“已然山色與溪聲,歲月崢嶸只目驚。獨有老農能耐久,路旁猶說長官清。”60年後,也就是淳熙八年(1181年),開化邑人為其立“三達尊祠”以祀之。李光在開化離任後,仕途順利,步步高升,曾任吏部尚書,累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時值金兵進犯,他力主抗金,立志收復中原大好河山。無奈秦檜等投降派賣國之徒把持朝政,為非作歹,嫉賢妒能。皇帝則一心偏安江南,不僅沒有把賣國賊治罪,反而對力主抗金救國者一貶再貶,直至將李光謫貶到海南島。南宋紹興三十六年(1156年),秦檜死後的第二年,李光才得以重返中原大陸,而此時的他已經80多歲了。
經歷過多個朝代的更迭變化,遭受過無數次風雨和洪水衝擊的雙溪橋,仍保留著其古樸的風貌,在默默地發揮著它的作用。
相關詞條
-
雙溪橋鎮
雙溪橋鎮位於湖北省鹹寧、大冶、武漢、通山四縣市交界處,國土面積182.16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人,轄33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連續五年被市評為“...
自然資源 經濟發展 集鎮建設 廉政建設 信息網路 -
雙溪橋鄉
雙溪橋鄉,東與沅古坪鎮相連,東南接謝家埡鄉,西南與沅陵縣的七甲溪鄉、火場鄉交界,西與石長溪林場、區林科所接壤,西北與三岔鄉為鄰,北交慈利縣金岩鄉,轄雷家...
鄉鎮概況 地理位置 經濟狀況 沼氣池年增收節支1.2億 雙溪橋鄉幹部 -
鹹安區雙溪橋鎮雙溪初級國小
湖北省鹹寧鹹安鹹安區雙溪橋鎮雙溪初級國小
-
雙溪橋鎮雙溪中心國小
湖北省武漢江岸區雙溪橋鎮雙溪中心國小
-
雙溪橋鎮雙溪中學
湖北省武漢市雙溪橋鎮雙溪中學
-
《雙溪橋亭》
《雙溪橋亭》是宋代詩人趙孟禹寫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雙溪橋亭周圍景色的讚美之情。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鹹安區雙溪橋鎮
鹹安區雙溪橋鎮,位於鹹寧、大冶、武漢、通山四縣市交界處,國土面積182.16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人,轄33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連續五年被市評為...
交通便利 資源豐富 工業基礎雄厚 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 集鎮面貌日新月異 -
雙溪漂流
有“江南第一漂”之稱的杭州雙溪漂流位於杭州市西北30公里處的徑山鎮,景區範圍7.5平方公里,杭州雙溪漂流景區先後被命名為浙江省消費者信得過單位、杭州市消...
榮譽 景觀 結構 旅遊信息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