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雙城塔,一至二層、四至七層為穿心式階梯,第三、四層有平座,由塔身、鋪作層、腰檐和平座組成;其餘各層無平座,由塔身、鋪作層、腰檐組成。塔身外檐一至三層為五鋪作計心磚雕斗栱承檐,平座斗栱為四鋪作;五、六層外檐斗栱為五鋪作,逐跳偷心;七層以上為四鋪作磚雕斗栱承檐,十層以上斗栱均無泥道栱。塔身外每層均有排列規整的未封閉洞口,應為建塔時搭建腳手架所留。塔內部通道頂部均有斗栱承托藻井、天花,天花以雕刻蓮花、牡丹、雙線紋等裝飾;各層斗栱、腰檐、勾欄、門窗、藻井、神龕等均以特製磚拼裝而成,榫卯相扣,嚴密合縫。塔剎早年損毀。在二層內部天花斗栱和塔檐條磚上有模印“修塔陳陟記”銘文。紅安雙城塔為磚砌仿木閣樓式佛塔,平面六角,13層,通高35.4米。是宋代建築塔形,是我國磚仿木結構佛塔的代表性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歷史記載
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部將鄒普勝(當地人,後為太師)據此,建此塔。,13層,形態美觀,氣勢凝重。塔內有階盤旋至頂,眺望四周,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在紅安縣七里坪柳林河畔的雙城舊址之上,故又名雙城塔。據縣誌記載,元末紅巾軍天完政權太師鄒普勝等曾駐此,塔亦為此時所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塔為磚砌,仿木結構,東西向,平面六角十三層,高近40米,由下而上逐層遞減,各層斗拱、檐角、勾欄、門窗、神龕均以特製磚件拼裝,榫卯相扣,嚴密合縫,其上所有蓮瓣、牡丹、雙錢等裝飾花紋,精巧玲瓏,布局有致。通體比例均衡,收分圓和,形態健美,氣勢凝重,具有宋代建築風格。內有階梯,盤旋至頂,遠眺四周,令人心縱神馳。
據傳,此塔原址原為一座寺廟,和尚眾多,香火旺盛。寺廟和有朋養猴之愛好,幾經繁殖,猴群較大,經常盤繞於塔頂及各層沿壁及樹枝上。由於孫悟空的傳說,於日這座寺廟被人稱為“大聖寺”。後來幾經戰亂,各尚逃散,猴群亦逃散。由於上述傳說,現今仍有不少盜寶份子,認為此處必有鎮塔之寶,經常盜挖,但均被村民發現而逃跑……
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安雙城塔名列其中。這是紅安第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該塔始建於元代,為宋型塔。紅安縣文物部門於1964年、1982年兩次對該塔維修,現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