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間性

在生物學上,雌雄同體(Hermaphrodite (plant) or Intersexual(human being)),又稱雌雄不分相,是指同時有雄性和雌性特徵的生殖器官、第二性徵。人類的雌雄間性情況稱為陰陽人。

概論

關於雌雄同體的發生率,最高的估計(Fausto-Sterling et. al., 2000):有1%的活產兒有某種程度的性別不明,有0.1到0.2%的活產兒會因性別不明現象引起醫療關注,包括以手術消除此現象。其他人(Leonard Sax, 2002)估計的真正雌雄同體的發生率則低很多,約為1.8/100000。在一般人類胚胎的發育過程中,SRY基因會使生殖腺發育為睪丸,沒有SRY基因生殖腺則會發育為卵巢。在此之後,內生殖器與外生殖器的發育是由某些胚胎生殖腺分泌的荷爾蒙決定。在受孕幾周后的胚胎生殖腺基本上是雌性的,擁有一對“泌尿生殖皺摺”,中間有一小隆起物,隆起物後有尿道。如果生殖腺發育為睪丸,而睪丸分泌睪脂酮,而且細胞也對睪脂酮有反應,則外側皺摺會腫起,中線會融合以形成陰囊。隆起物會長大變直形成陰莖,皺摺內側會包住陰莖,中線會融合以形成陰莖尿道。出生後睪丸會下降入陰囊。如果生殖腺發育為卵巢,另外一套過程會形成雌性內外生殖器。以上一般過程中出現特殊變化,就會形成程度不一的雌雄同體現象。有幾十種已經命名的醫療狀況會引起雌雄同體的構造。生育能力不一定。(見生殖器之發育)

19世紀習慣以性腺的顯微特徵判定“真正的性別”。21世紀則以性染色體判定。一般雄性有XY染色體,雌性有XX染色體。

成因

一般雄性有XY染色體,雌性有XX染色體。運動比賽有時用有無Y染色體來決定性別(但時有其他混淆)。某些上述兩種之外的性染色體會造成雌雄同體。

染色體XX(一般為雌性)的胎兒之中,雌雄同體之生物成因則有:

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會造成染色體XX的胎兒雖有雌性內部構造,但有性別不明或雄性的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徵。此為最常見之性別不明現象。Progestin-induced virilisation,由避孕用合成黃體素藥物Progestin(又叫"孕酮"或"黃體酮")引起。個體有雌性內外生殖器,只是有某些雄性第二性徵。而 染色體XY(一般為雄性)的胎兒之中,雌雄同體之生物成因則有:

“頑固性密拉氏管徵候群” (Persistent mullerian duct syndrome),胎兒個體有雄性身體以及子宮和輸卵管。睪脂酮不敏症候族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由於身體對睪脂酮無反應導致。胎兒個體外觀是雌性身體,但是沒有子宮和輸卵管。5-alpha-reductase deficiency,個體有睪丸,陰道,陰唇,還有小而可以射精的陰莖(位於相當於陰蒂的位置,出生時看來也像陰蒂)。這些個體就像一般女孩一樣長大。但是青春期時睪丸會下降,也會變聲,通常也會自我認同為男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