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薙刀是日本的古式武器,在日本封建時期十分普遍,類似歐洲的戟,是一支橡木長柄上帶有一把約 30 至 60 厘米長的彎刀。薙刀的大小視個人喜好及戰場條件而定,它的造形雖然簡單,但其實很難揮耍,精通更是不易。薙刀術是揮舞雉刀的技法,至今仍然有人研習。
薙刀原來是寫作“長刀”,起源可追溯至遠久前的平安時代。南北朝時代以七尺、五尺的長刀登場,演變成為以“薙刀”這兩個字來代表。薙刀最早是日本武士的隨從或僧兵所使用,它可以在近距離內有效瓦解騎兵部隊的戰鬥力。不過火藥類武器問世以後,薙刀的重要性立刻下降,通常在上戰場時留置在家。因為它變成日本婦女保衛家園的主要武器,而成為日本婦女的表征。它也是女性武士選用的武器。時至今日,薙刀術仍被視為是一種女性武術,是女性為家庭奉獻的象徵。研習者女多於男。
靜留的薙刀與《櫻花大戰》里神崎堇的長刀如出一轍。神崎家則是由江戶初期的神崎萬次郎始創了「神崎風塵流」,而改以“長刀”的名字稱之。神崎風塵流更加注重長刀的形態美,因此特別適合神崎堇大小姐使用。
別名
薙刀由於字形相近,經常被認為是'雉刀',實際上是一種白字現象。
也有種說法認為,薙刀因其刀刃形狀類似雞尾羽毛,因而得名為'雉刀',
參考 中文 日文字典 以及中日翻譯字典中對, '薙' '雉'二字的解釋,就可以否定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