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園參

園參是指野山參移植後野生條件下由人工進行種植管理的人參。 集安域內使用人參的歷史長達數千年;栽培人參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遼代。 集安人參呈畫柱形或紡槌形兩種,俗稱邊條參、普通參。

園參是指野山參移植後野生條件下由人工進行種植管理的人參。人參主根肉質,淡白黃色,屬五加科;為多年生草本、著名的藥用植物,其根、葉 和果實皆可人藥。藥用功能僅次於野山參。集安域內使用人參的歷史長達數千年;栽培人參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遼代。其間,域內山民採集山參人場(人市)或進關(進人華北)出售前, 常於一定地點將先期採到的山參“秘” 起來,以便湊集一定數量一起出售或採集野山參參籽;採挖幼苗進行人工培植。
遼代末期,進人長白山南麓的鴨綠江女真在包括集安一帶的長白山南麓將“秘”人參發展為小規模的種植,到明代正德、嘉靖年間這種方式興盛一時。這些人參人工栽植的舊址,在柳條邊解禁前人們進入域內時,就在中興、馱道、東明、新建等地的老林中有所發現,其中今東升西葫蘆溝古時園參用地遺址最為清晰,令人詫異不已。柳條邊封禁期間,偷入禁區者採取了同樣的辦法保持人參的鮮度。通化市政協編著的《東邊道經濟開發史略》則記載,“輯安一帶從清康熙元年(1662 年)仍有栽培人參的,主要集中於境內新開河流域的東升、東明、荒崴子、興 安、劉家、橫路等地。《集安縣誌》記載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後,新開河下游的霸王朝、久財源子、花甸子、柞樹村和葦沙河流域的頭道、葦沙河、砬 子溝、腰營、馱道等村,已經出現一批較大參戶和參園,如曲武南、郭俊清等栽參大戶,每戶栽參上千簾。”新中國成立後,人參產業有了更大的發展。集安人參呈畫柱形或紡槌形兩種,俗稱邊條參、普通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