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編目

集中編目是由一個中心編目機構負責編目,眾多文獻情治單位共享其成果的活動。世界上已有數十個國家開展了集中編目工作。

集中編目

正文

由一個中心編目機構負責編目,眾多文獻情治單位共享其成果的活動。集中編目可避免重複勞動,提高目錄質量,統一著錄格式,有利於文獻資源共享。
集中編目的主要特點是:①通常由國家圖書館或某一地區的大中型圖書館作為國家編目中心或地區編目中心,向全國或某一地區的圖書館發行印刷目錄卡片、機讀目錄,並負責解答文獻編目業務諮詢。②編目方法力求做到規範化、標準化,以實現書目情報交流。③著錄項目齊全,便於各類型文獻工作機構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詳簡程度。
美國是最早開展集中編目的國家。1850年圖書館學家C.C.朱厄特提出開展集中編目的主張。1893年美國圖書館局開始向一些圖書館供應目錄卡片。1897年由美國圖書館協會繼續此項工作。1901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實施目錄卡片發行計畫。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形成多層次集中編目體系,不僅有全國集中編目中心,還有地區編目中心、 專業性編目中心和商業性編目中心。 蘇聯從1925年起實行集中編目,逐步形成多種編目中心。除全蘇圖書局和各中心圖書館向全國大眾圖書館或科學圖書館供應目錄卡片外,還有一些編目中心發行專用的目錄卡片。世界上已有數十個國家開展了集中編目工作。
中國,1936 年1月國立北平圖書館開始實行集中編目,發行印刷目錄卡片。同年9月國立中央圖書館也開展此項工作。 後因抗日戰爭爆發, 兩館的集中編目活動先後中止。 1953 年底北京圖書館恢復了集中編目工作,在北京地區發行中文圖書目錄卡片。1958年北京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等單位合作,在全國第一中心圖書館委員會的統一組織領導下,先後成立中文、西文、俄文3個統一編目組, 開展全國性集中編目。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破壞,中文和俄文圖書集中編目工作先後於1966年和1968年被迫中斷。直到1974年,中文圖書集中編目工作才得到恢復。全國性的中文和西文圖書集中編目工作均由北京圖書館負責進行。 1984 年上海圖書館開展中文圖書集中編目,向上海地區發行鉛印提要目錄卡片。1985年起,上海圖書館又對中國的連續出版物進行集中編目,向全國發行鉛印目錄卡片。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