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龍宮遺址
(瓦碴坡)
據《隴西李氏文化續集》 ( 隴西李氏文化研究總會編 ) 有關文章述,李家龍宮在今北關西北隅移心行政村界。系唐貞觀年間,當時的治隴官員與聚居此處的李氏族人籌資所建的李氏宗祠,因唐太宗書“李家龍宮”而得名。龍宮建築群龐大,分前、中、後三院,樓閣林立,雄偉輝煌。主殿屋脊瓦九獸,所有建築安置雕龍計一千八百多條。這一宏大建築群,在唐代末年,因社會動盪,戰亂頻仍,毀之殆盡。此地僅留連片成堆的瓦礫。人們便把此處叫做“瓦碴坡”。遺址東西長 600米,南北寬 400 米。
李長吉昌谷里碑
在縣城南門外大碑院西昌谷路十字東側,立一石碑,名《重勒李長吉昌谷里碑》碑身高六尺,寬二尺四寸。正面碑文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大書“唐才子李長吉昌谷里”九字。豎排三行,每行三字;下部分為小字碑文,寫李賀神道碑已傾圯,重勒新碑,以表先達遺蹟雲。此碑立於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碑文為時任隴西知縣的李師唐所撰。
李長吉昌谷里碑,毀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李賀南園遺址
據乾隆《隴西縣誌》載,“南園在城南十里,唐李賀之園,見賀詩,今廢”。李賀南園遺址在今鞏昌鎮昌谷袁家灣。乾隆初年雖廢,但民國實行保甲制,將轄袁家灣仔內的昌谷村仍名為“南園保”,可見遺址猶存。
五李亭
據清乾隆《隴西縣誌》卷之一“幅員圖”所示,五李亭在縣城東、荊河(南河)以東,離烽火台不遠的地方,具體地址待考。五李亭是為唐文士李揆(隴西人,僑寓滎陽)、李觀 (隴西人 )、 李益(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李遨(隴西成紀人)、李賀(祖籍隴西昌谷里人)修建的紀念亭。毀於何時,不詳。
太白井
在縣城西南大井巷。相傳,唐偉大詩人李白幼年隨父南遷時曾住隴西。後人為紀念這位“詩仙”,便在此掘井命名為太白井。一九三八年著名歷史學家顧擷剛考察西北教育時,同行歷史學家王樹民在日記中寫道“太白井,俗稱大井,在南街路西,相傳為太白之井”。並仍存。
李靖廟
在縣城東南文峰鎮境內的翠屏山,為祭祀“托塔天王”李靖所建。廟已毀,遺址猶存。
太白故里碑
在縣城上西關“土城門”(西郭城樓遺址)外南側立一石碑,圜首 , 高六尺許,寬三尺許,上刻“太白故里”四字 ,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碑仍在。今已消失。
天子廟
在菜子鎮東隴殪公路南側高處蟠龍寺,為紀祀唐太宗李世民而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菜子藥材收購站占用。遺址存。
演武場
據《鞏昌府志》第一冊記,乾隆縣誌《幅員圖》、《北關圖》所示,在北郭一里,唐宋故址,元明因之,清順治六年 ( 公元 1650 年 ), 總兵王允久重建,康熙四十年 ( 公元 1702 年 ), 游擊呂虎臣重葺,有一大建築物, 前樹一對鐵旗桿。其他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