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甘肅省簡稱]

隴[甘肅省簡稱]
隴[甘肅省簡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省名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定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地處中國西北地區,東通陝西,南瞰四川、青海,西達新疆,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國接壤,境內為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高原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總面積42.59萬平方千米(其中飛地53.22平方千米)。

截止2017年末,甘肅省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 ,常住人口2625.7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77.0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9326元。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餘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

2018年8月3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甘肅省撤銷華亭縣,設立縣級華亭市,以原華亭縣的行政區域為華亭市的行政區域,華亭市由甘肅省直轄,平涼市代管。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漢青銅器馬踏飛燕(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漢青銅器馬踏飛燕(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商代,居於涇河、渭河流域尚處於氏族部落階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開拓了中國最早的農業。周文王滅商以前,戰敗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擴展到密(今靈台縣)。這一時期,甘肅境內有羌方、共(今涇川縣北)、密(今靈台縣西)等方國部落。

西周時,秦人的祖先在省境東部,即天水地區定居下來,開始了由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而遊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時期,周莊王九年(前688年),秦國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區,設邽縣(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中國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兩個縣。戰國時期,秦國的疆域已達今甘肅的東南部。秦惠文王更元五年至更元十一年(前320至314年),秦國多次兵伐義渠,平定西部諸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設定隴西郡,9年後,即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 年)再建立北地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統天下,設定36郡,甘肅仍屬於隴西郡和北地郡。

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在隴西郡和北地郡基礎上,增設武威郡和酒泉郡,統轄甘肅西北部 。元鼎三年(前114年),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張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 。始元六年(前81年),從天水、隴西、張掖3郡各分出2個縣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肅共設定十個郡。

東漢時,行政區劃大體上是州、郡、縣三級制,沿襲西漢建制,增設張掖屬國和張掖居延屬國兩個少數民族管理區,隸屬涼州。

三國時期沿襲東漢建制。大部分地方屬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區屬蜀漢。

西晉時期隸屬涼州、秦州和雍州 。從西晉末到十六國時期,跨境或在甘肅境內先後建立的割據政權有:後趙、前秦、後秦、前涼、西秦、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各占有約當今甘肅一部之地。

南北朝時期,甘肅先後為北魏、西魏、北周的統治地區。這一時期,南北對峙,國家分裂,州縣林立,政權更替頻繁,行政建置混亂。北魏,甘肅境設定8個州、35個郡、91個縣;北周,設22州、56郡、104縣。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隋統一中國,裁併郡縣。省內共設16郡,76縣。隋煬帝後期大亂,東突厥崛起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強盛程度。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占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歸附於東突厥。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軌被李淵所滅。唐代改郡為道,省境分屬關內道、隴右道和山南道,共轄22州。廣德二年(764年),包括甘肅在內的河西、隴右被吐蕃占據。大中三年(849年),唐重占秦、原、安樂、維、扶、河、渭等州。大中五年(851年),漢人張議潮占據包括甘肅在內的河西、隴右,歸附於唐朝,唐朝再次占據甘肅。

北宋年間,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元朝時期,設甘肅行中書省,轄黃河以西七路二州,黃河以東地區為陝西興遠路。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明朝時期,改省設司,省境屬陝西布政司、陝西都司、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轄地大部繼承元朝,按照明的定製,衛、所設於邊境和要害地區,在邊境重鎮設行都指揮使司,每省設一都指揮使司。衛、所實行軍屯,屬軍事機關,但後來在邊境地區衛、所也兼理民政。

清朝時期,設陝西右布政司,後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範圍。光緒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

中華民國二年(1912年)甘肅省境又劃分為寧夏(原朔方)、西寧(原海東)、蘭山、涇原(原隴東)、渭川(原隴南)、甘涼(原河西)、安肅(原邊關)七道。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邊、寧夏。,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為省,民國十八年(1929年)分出青海和寧夏兩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省境隴東地區屬陝甘寧邊區的隴東和關中兩分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肅行政公署,下轄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臨夏、慶陽、天水、平涼、武都11個分區(專區、市)、73縣(局)。甘肅行署隸屬於西北軍政委員會(後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1954年撤銷)。

1950年1月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

1954年,根據內務部的通知,將撤銷的寧夏省併入甘肅省。1957年,以民國十八年(1929年)的原寧夏省行政區域為基礎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隴上江南官鵝溝隴上江南官鵝溝

1958年,劃3個專區(自治州)、19個縣市歸寧夏回族自治區管轄。1962年,專區增加到13個,即蘭州、白銀、慶陽、平涼、天水、武都、定西、臨洮、武威、張掖、酒泉、臨夏、甘南。1965年,共有12個專區(自治州、市)、81個縣,32個區公所、1559個人民公社,88個街道辦事處。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分別劃歸甘肅省酒泉地區、武威地區管轄。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甘肅省酒泉地區額濟納旗、武威地區阿拉善右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5年,甘肅省共設14個行署(州、市),轄86縣(自治縣、市、區),至此,形成今甘肅省行政區域。

2004年,甘肅省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

2018年8月3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甘肅省撤銷華亭縣,設立縣級華亭市,以原華亭縣的行政區域為華亭市的行政區域,華亭市由甘肅省直轄,平涼市代管。

行政區劃

截止2018年初,甘肅省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合計14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7個自治縣(合計86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甘肅省人民政府駐蘭州市城關區中央廣場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20100000000 蘭州市
620200000000 嘉峪關市
620300000000 金昌市
620400000000 白銀市
620500000000 天水市
620600000000 武威市
620700000000 張掖市
620800000000 平涼市
620900000000 酒泉市
621000000000 慶陽市
621100000000 定西市
621200000000 隴南市
622900000000 臨夏回族自治州
623000000000 甘南藏族自治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域遼闊。介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大部分位於中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寧夏並與蒙古國接壤。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總面積45.59萬平方千米(其中飛地53.22平方千米),占中國總面積的4.72%。

地形地貌

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複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9千米,南北寬530千米,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岭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

甘肅是個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脈有祁連山、烏鞘嶺、六盤山,其次有阿爾金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西傾山、子午嶺山等,多數山脈屬西北—東南走向。省內的森林資源多集中在這些山區,大多數河流也都從這些山脈形成各自分流的源頭。

隴南山地

隴南山地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盪,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

隴東、中黃土高原

隴東、中黃土高原位於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裡歷史上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建立過炎黃子孫的家園,億萬年地殼變遷和歷代戰亂,災害侵蝕,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區成了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但隴東、中黃土高原蘊含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甘南草原甘南高原——甘南草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裡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餘千米,寬由幾千米到幾百千米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祁連山地

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1000多千米,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植被垂直分布明顯。甘肅省最高點為祁連山主峰團結峰,海拔5827米。

河西走廊以北地帶

河西走廊以北地,東西長600多千米、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裡地近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連片,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

氣候特徵

甘肅各地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0—15℃,大部分地區氣候乾燥,乾旱、半乾旱區占總面積的75%。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沙塵暴和霜凍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烏鞘嶺以西降水明顯減少,隴南山區和祁連山東段降水偏多。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無霜期各地差異較大,隴南河谷地帶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數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間,年降雨量約300毫米(40—800毫米之間)。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內陸河內陸河

甘肅省水資源主要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3個流域、9個水系。黃河流域有洮河、湟水、黃河幹流(包括大夏河、莊浪河、祖厲河及其它直接入黃河幹流的小支流)、渭河、涇河等5個水系;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內陸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蘇乾湖水系)3個水系。河3個水系,有15條;年總地表徑流量174.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7萬平方千米。

全省自產地表水資源量286.2億立方米,純地下水8.7億立方米,自產水資源總量約294.9億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總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其中,1億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條。黃河流域除黃河幹流縱貫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條。該流域面積大、水利條件優越。但流域內絕大部分地區為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長江水系包括省境東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龍江和西漢水,水源充足,年內變化穩定,冬季不封凍,河道坡降大,且多峽谷,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724.15萬千瓦,居中國第10位,可能利用開發容量1068.89萬千瓦,年發電量為492.98億度,水力發電量居中國第4位。

土地資源

甘肅省總土地面積約為45.44萬平方千米(據國務院勘界結果為42.58萬平方千米),居中國第7位,折合6.8億畝。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丘陵占總土地面積的78.2%。

甘肅省土地利用狀況圖甘肅省土地利用狀況圖

全省土地利用率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8681.4萬畝,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鹽鹼、沼澤等。總量為4544.02萬多公頃,人均占有量2公頃,居中國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澤、石山裸岩、永久積雪和冰川等難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萬公頃土地可用於生產建設,占土地總面積的60.11%。各種林地資源面積396.65萬公頃。各類草地資源面積1575.29萬公頃,占土地資源總面積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萬公頃,占草地總面積的99.34%,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之一。

植物資源

甘肅是一個少林省區,據第七次甘肅省森林資源清查,全省林地面積1042.65萬公頃,全省森林面積507.4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1.28%;全省活立木總蓄積24054.88萬立方米,森林蓄積21453.97萬立方米。森林主要樹種有冷杉、雲杉、櫟類、楊類以及華山松、樺類等。在全省活立木蓄積資源中,冷杉占52.9%,雲杉占11.7%,櫟類占26.9%,楊類、華山松、樺類只占8.5%。甘肅主要林區分布在白龍江、洮河、小隴山、祁連山、子午嶺、康南、關山、大夏河、西秦嶺、馬山等處。

草場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連山地、西秦嶺、馬山、崛山、哈思山、關山等地,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間,氣候高寒陰濕,特別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牧草生長季節短,枯草期長;這類草場可利用面積為427.5萬公頃,占全省利用草場總面積的23.84%,年平均鮮草產量4100千克/公頃,總貯草量約175億千克,平均牧草利用以50%計,約可載畜600萬羊單位。

野生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主要資源有7大類:油料植物有100多種,如文冠果(木瓜)、蒼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纖維和造紙原料植物約近百種,如羅布麻、浪麻、龍鬚草、馬蓮、芨芨草等;澱粉及釀造類植物有20多種,如橡子、沙棗、蕨根、魔芋、沙米、土茯苓等;野生化工原料及栓皮類有20多種,如栓皮櫟、五倍子、槐等;野生果類100多種,如中華獼猴桃、櫻桃、山葡萄、枇杷、板栗、沙棘等;野生藥材951種,有大黃、當歸、甘草、紅黃芪、鎖陽、肉蓯蓉、天麻等;特種食用植物10多種,其中比較名貴的野生植物有髮菜、蕨菜、木耳、蕨麻、黃花菜、地軟、羊肚、蘑菇、鹿角菜等。甘肅是中國藥材主要產區之一,有藥材品種9500多種,居中國第二位。主要經營的藥材有450種,如當歸、大黃、黨參、甘草、紅芪、黃芪、冬蟲草等。

動物資源

甘肅境內共有野生動物650多種。其中:兩棲動物24種,爬行動物57種,鳥類441種,哺乳動物137種。這些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隴南市的文縣、武都、康縣、成縣、兩當等地。文縣讓水河、丹堡一帶,已列為中國第十三號自然保護區,出產大熊貓、金絲猴、麝、猞猁、掃雪等世界珍貴動物,並對梅花鹿、馬鹿、麝進行人工飼養。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稀有珍貴動物有90多種,其中屬一類保護的24種,二類保護的24種,三類保護的4011種。

礦產資源

甘肅省境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截至2006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產173種(含亞礦種),占中國已發現礦種數的74%。甘肅省查明礦產資源的礦種數有97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5種、非金屬礦產53種、水氣礦產2種。列入《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產地891處(含共伴生礦產),其中,大型礦床77個、中型202個、小型612個。據中國主要礦產資源儲量通報(2005年),在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種中,甘肅省列中國第一位的礦產有10種,前五位的有25種,前十位的有49種。有亞洲最大的金礦——甘肅陽山金礦。陽山金礦累計探獲黃金資源量308噸,是亞洲最大類卡林型金礦。據估算,陽山金礦已探明的黃金資源量潛在經濟價值達500億。

氣候資源

甘肅風能資源豐富,總儲量為2.37億千瓦,風力資源居中國第5位,可利用和季節可利用區的面積為17.66萬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內部分山口地區,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風庫”之稱。

甘肅是中國太陽能最為豐富的三個區域之一,各地年太陽總輻射值大約為4800—6400兆焦/平方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中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按現有利用水平測算可開發資源量約為520萬噸標準煤/年。

人口

截至2017年末,甘肅省常住人口2625.71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15.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18.07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46.39%,比重提高1.70%。全年出生人口32.93萬人,出生率為12.54‰,上升0.36‰;死亡人口17.12萬人,死亡率為6.52‰,上升0.3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2‰,上升0.02‰。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漢族為主體,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族、藏族、東鄉族、土族、裕固族、保全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薩克族、滿族等16個民族,此外還有38個少數民族成份。

政治

省委

省委書記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

省委副書記

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

省委副書記:孫偉

省委常委

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李榮燦

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廷禮

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劉昌林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員會書記:馬世忠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

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元平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青

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王嘉毅

省委常委、省軍區政治委員:蒲永能

秘書長

省委秘書長:王嘉毅

省政府

省長

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

副省長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 亮

副省長:張世珍

副省長:李 斌

副省長:李沛興

副省長:何 偉

副省長:余 建

副省長:常正國

秘書長

省政府秘書長:常正國

副秘書長

副秘書長:楊隴軍

副秘書長:王 鋒

副秘書長:石培文

副秘書長:郭春旺

副秘書長:賈 寧

副秘書長:曹天民

副秘書長:唐志峰

(截至2017年)

經濟

綜述

2017年,甘肅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77.0億元,比2016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63.6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2562.7億元,下降1.0%;第三產業增加值4050.8億元,增長6.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3.85:33.38:52.7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9326元,增長3.0%。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甘肅省固定資產投資5696.3億元,比2016年下降40.3%。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382.0億元,下降43.7%;第二產業投資1188.3億元,下降63.1%,其中工業投資999.4億元,下降54.9%;第三產業投資4126.1億元,下降26.8%。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463.6億元,下降42.6%。高技術產業投資72.0億元,下降52.0%。全年項目投資4751.8億元,下降45.3%。其中,製造業投資540.8億元,下降5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371.3億元,下降48.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956.6億元,下降13.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777.3億元,下降27.6%。

財稅收支

2017年,甘肅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5.6億元,比2016年增長7.8%。其中,稅收收入547.1億元,增長10.4%;非稅收入268.5億元,增長2.9%。從主體稅種看,國內增值稅270.8億元,增長6.8%;企業所得稅67.2億元,增長22.3%;個人所得稅27.3億元,增長33.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07.3億元,增長5.0%。其中,交通運輸支出289.9億元,增長32.2%;公共安全支出170.5億元,增長8.9%;節能環保支出103.0億元,增長8.1%;農林水支出519.0億元,增長6.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08.6億元,增長6.1%;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289.3億元,增長5.9%。

人民生活

2017年,甘肅省居民消費價格比2016年上漲1.4%,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1.0元,比2016年增長9.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63.4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6.1元,增長8.3%。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120.1元,增長7.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659.4元,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029.7元,增長7.2%。全省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6%,下降0.6%,其中城鎮為29.2%,農村為30.4%。貧困發生率9.7%,下降2.9%。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7年,甘肅省糧食總產量1128.31萬噸,比2016年減產1.1%。其中,夏糧產量304.92萬噸,減產0.7%;秋糧產量823.39萬噸,減產1.2%。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78.25萬公頃,減少3.15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68萬公頃,增加0.35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2.08萬公頃,減少1.12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56.98萬公頃,增加2.28萬公頃,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0.93萬公頃,增加0.38萬公頃;中藥材種植面積30.10萬公頃,增加1.06萬公頃。果園面積46.07萬公頃,減少1.22萬公頃。主要經濟作物中,蔬菜產量2106.47萬噸,增產7.9%,其中設施蔬菜產量579.71萬噸,增產3.4%;園林水果產量557.02萬噸,增產10.0%;中藥材產量123.26萬噸,增產6.8%。

林業

2017年,甘肅省完成造林成活面積32.54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28.04萬公頃。全民義務植樹9719萬株。

畜牧業

天水麥積山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2017年,甘肅省肉類總產量105.29萬噸,比2016年增長3.3%。其中,豬肉產量51.77萬噸,增長1.8%;牛肉產量22.41萬噸,增長4.5%;羊肉產量24.51萬噸,增長8.1%;禽肉產量4.26萬噸,下降8.0%。牛奶產量64.48萬噸,增長0.6%。年末大牲畜存欄654.11萬頭(只),下降3.1%;大牲畜出欄237.93萬頭(只),增長5.6%。羊存欄1989.00萬隻,下降2.0%;羊出欄1551.44萬隻,增長8.0%。生豬存欄611.87萬頭,下降5.0%;生豬出欄733.29萬頭,增長1.9%。

漁業

2017年,甘肅省水產品產量1.54萬噸,比2016年增長0.7%。

第二產業

工業

多彩土地--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多彩土地--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2017年,甘肅省全部工業增加值1769.7億元,比2016年下降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03.7億元,下降1.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51.8億元,下降3.9%;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8億元,下降12.5%;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64.6億元,下降3.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1.0億元,增長80.3%。分隸屬關係看,中央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13.7億元,增長0.4%;省屬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50.0億元,增長0.6%;省以下地方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40.0億元,下降11.6%。

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260.0億元,下降5.2%;重工業增加值1343.7億元,下降1.2%。規模以上工業中,石化、有色、食品、電力、冶金、煤炭和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30.9億元,下降1.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9.2%。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4.3億元,增長11.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4%。高技術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5.5億元,增長8.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6.9億元,淨增130.0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47.9億元,淨增86.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111.6億元,下降22.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78.7億元,下降27.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2元,降低1.4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4.5%,下降0.8%。年末,甘肅省規模以上工業產成品庫存432.6億元,下降15.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成品庫存274.8億元,下降17.7%。煤炭工業產成品庫存12.2億元,下降34.4%;有色工業產成品庫存161.0億元,下降31.3%。

建築業

2017年,甘肅省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11.4億元,比2016年增長0.1%。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甘肅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6.6億元,比2016年年增長7.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29.9億元,增長7.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96.7億元,增長7.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877.9億元,增長7.3%;餐飲收入額548.7億元,增長9.0%。全年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零售額11.2億元,增長26.6%。全年批發業實現商品銷售額5585.1億元,增長7.1%;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3479.7億元,增長11.0%;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16.3億元,增長9.1%;餐飲業實現營業額717.6億元,增長14.1%。

對外經濟

2017年,甘肅省進出口總額341.7億元,比2016年下降23.9%。其中,出口123.7億元,下降53.4%;進口218.0億元,增長18.6%。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契約項目11個,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0.44億美元,下降62.4%。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35億美元,下降12.7%。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契約金額1.95億美元。

房地產業

2017年,甘肅省房地產開發投資944.5億元,比2016年增長11.1%,其中住宅投資601.3億元,增長6.7%。房屋施工面積9153.5萬平方米,增長2.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087.9萬平方米,下降1.7%。在房屋施工面積中,房屋新開工面積2374.6萬平方米,增長1.8%,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443.0萬平方米,下降9.1%。全年房屋竣工面積847.9萬平方米,下降14.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619.4萬平方米,下降15.2%;商品房銷售面積1559.5萬平方米,下降7.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86.0萬平方米,下降6.3%。

郵電通信

2017年,甘肅省郵政業務總量26.7億元,比2016年增長20.5%;電信業務總量455.9億元,增長97.3%。郵政業完成郵政函件業務864.0萬件;包裹業務61.1萬件;快遞業務量7201.7萬件,增長18.7%,快遞業務收入14.8億元,增長18.4%。電信業年末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76.3萬門,下降34.5%;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5227.0萬戶,增長67.1%。年末電話用戶2853.2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2526.4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1744.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6.8部/百人,增加12部/百人。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數2569.4萬戶,增長24.7%,其中移動寬頻用戶1993.0萬戶,增長19.6%;網際網路寬頻接入連線埠1099.9萬個,增長16.4%。移動寬頻普及率76.4部/百人,固定寬頻接入用戶普及率22.1部/百人。

旅遊業

2017年,甘肅省接待國內遊客23897.3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25%;國內旅遊收入1578.7億元,增長29%。接待境外旅遊人數7.88萬人次,增長10.3%。其中,接待外國遊客4.22萬人次,增長6.4%;接待港澳台同胞3.66萬人次,增長14.9%。國際旅遊外匯收入2086萬美元,增長17.9%。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甘肅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7777.2億元,比2016年末增長1.5%,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7660.8億元,增長1.4%。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7707.2億元,增長11.2%,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7404.6億元,增長11.2%。境內共有上市公司33家,增加3家。年末股票總市值3408.7億元,增長23.2%。發行、配售股票籌集資金29.1億元,下降70.8%。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14.2億元。

保險業

2017年,甘肅省保費收入366.4億元,比2016年增長19.1%;賠付額119.2億元,增長9.0%。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7年末,甘肅省新建鐵路投產里程554.6千米,增、新建鐵路複線投產里程554.2千米,電氣化鐵路投產里程574.4千米。公路里程14.2萬千米,其中等級公路12.5萬千米。新建二級以上公路246.1千米。

鐵路

鐵路名稱 起點 終點
高速鐵路
蘭新高速鐵路 蘭州 烏魯木齊
徐蘭高速鐵路 徐州 蘭州
銀西高速鐵路 銀川 西安
京蘭客運專線(在建) 北京 蘭州
快速鐵路
蘭渝鐵路 蘭州 重慶
蘭成鐵路(在建) 蘭州 成都
普速鐵路
隴海鐵路 蘭州 連雲港
蘭新鐵路 蘭州 烏魯木齊
包蘭鐵路 包頭 蘭州
蘭青鐵路 蘭州 西寧
寶中鐵路 寶雞 中衛
寶成鐵路 寶雞 成都
乾武鐵路 乾塘 武威
紅會鐵路 白銀 紅會
嘉鏡鐵路 嘉峪關 鏡鐵山
嘉策鐵路 嘉峪關 策克口岸
敦煌鐵路 柳溝 敦煌
清綠鐵路 清水 綠園
西平鐵路 西安 平涼
天平鐵路 天水 華亭
敦格鐵路(在建) 敦煌 格爾木
參考資料:

公路

京藏高速公路 青蘭高速公路 連霍高速公路 福銀高速公路 蘭海高速公路
張汶高速公路 定武高速公路 柳格高速公路 十天高速公路 平綿高速公路
蘭州機場高速公路 蘭郎高速公路 隴渭高速公路 金永高速公路

航空

甘肅省民用機場列表
地區 機場 級別 狀態 ICAO IATA 備註
蘭州市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4E 使用中 ZLLL LHW
酒泉市 敦煌莫高機場 4D、兼顧4E 使用中 ZLDH DNH
嘉峪關市 嘉峪關機場 4C 使用中 ZLJQ JGN
張掖市 張掖甘州機場 4C 使用中 ZLZY YZY 軍民合用
金昌市 金昌金川機場 4C 使用中 ZLJC JIC
隴南市 隴南成縣機場 4C 使用中 / LNL
定西市 定西臨洮機場 / 使用中 / / 軍用
慶陽市 慶陽西峰機場 4C 使用中 ZLQY IQN
天水市 天水麥積山機場 3C 使用中 ZLTS THQ 軍民合用
天水中梁機場 4C 遷建 / /
甘南州 甘南夏河機場 4C 使用中 ZLXH JXH
參考資料:

運輸

2017年,甘肅省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439.8億噸千米,比2016年增長12.4%;旅客周轉量643.1億人千米,增長1.3%。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1440.6萬人次,增長16.7%;貨郵吞吐量6.3萬噸,增長2.3%。民用汽車保有量334.6萬輛,增長1.3%,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87.6萬輛,增長10.6%。民用轎車保有量137.3萬輛,增長13.3%,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20.9萬輛,增長14.7%。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甘肅省共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5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2家。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070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371項,套用技術成果653項,軟科學成果46項。獲得獎勵151項。受理專利申請24448件,比2016年增長20.58%;授予專利權9672件,增長21.28%,其中授予發明專利權1340件,增長2.40%。截至年底,有效專利6045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32件。全年共簽訂技術契約5850項,增長11.39%;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62.95億元,增長8.05%。

教育事業

2017年,甘肅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28萬人,在學研究生3.45萬人,畢業生0.92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13.85萬人,在校生46.62萬人,畢業生12.4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7.32萬人,在校生19.39萬人,畢業生6.7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8.26萬人,在校生57.72萬人,畢業生20.81萬人。國中招生28.56萬人,在校生85.61萬人,畢業生29.81萬人。普通國小招生33.63萬人,在校生185.57萬人,畢業生29.47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25萬人,在校生1.35萬人。幼稚園在園幼兒92.97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4%。

軍事院校
院校名稱 主管部門 所在地
武警指揮學院蘭州分院 中央軍委 蘭州
本科院校
序號 院校名稱 主管部門 所在地 備註
1 蘭州大學 教育部 蘭州 雙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畫、111計畫
2 西北民族大學 國家民委 小211工程
3 蘭州理工大學 甘肅省人民政府 小211工程、2011計畫
4 蘭州交通大學 小211工程
5 甘肅農業大學 小211工程
6 甘肅中醫藥大學 原:甘肅中醫學院
7 西北師範大學 小211工程
8 蘭州城市學院
9 蘭州財經大學 原:蘭州商學院
10 甘肅政法學院
11 蘭州文理學院
12 蘭州工業學院
13 天水師範學院 天水
14 河西學院 張掖
15 隴東學院 慶陽
16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甘南
17 甘肅醫學院 平涼 原: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8 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 甘肅省教育廳 蘭州 獨立學院
19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
20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21 蘭州商學院長青學院
22 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
參考資料:
專科院校
序號 院校名稱 主管部門 備註
01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省人民政府 蘭州
02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03 甘肅警察職業學院
04 甘肅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05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06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07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08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 甘肅省教育廳 民辦
09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省人民政府 天水
10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11 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12 武威職業學院 武威
13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4 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 嘉峪關
15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酒泉
16 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金昌
17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 白銀
18 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定西 甘肅中醫藥大學 定西校區
19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張掖
20 隴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隴南
參考資料:

文化事業

2017年,甘肅省有線電視用戶192.06萬戶,有線數位電視用戶153.68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38%,比2016年末提高0.2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68%,提高0.13%。

體育事業

2017年,甘肅省體育獲得各類獎牌170枚,比2016年減少5枚。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甘肅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887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90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99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02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7508個。衛生技術人員14.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6萬人,註冊護士5.9萬人。醫院衛生技術人員8.5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0.7萬人,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技術人員1.2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3400人。衛生監督所(中心)93個,衛生監督所(中心)衛生技術人員1399人。鄉鎮衛生院1378個,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6萬人。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14.7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3.7萬張。全年總診療人次13563.97萬人次,出院人數432.60萬人。

勞動就業

截至2017年末,甘肅省就業人員1553.84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617.36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3.78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5.7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1%。全年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29.5萬人,比2016年增長0.4%。其中,省外輸轉195.6萬人,增長2.7%;省內輸轉333.9萬人,下降0.9%。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甘肅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29.8萬人,其中職工288.2萬人,離退休人員141.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262.4萬人,比2016年增長0.69%。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12.2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20.2萬人,增長1.8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9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65.4萬人,增長0.67%。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98.6萬人,增長5.43%。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75.3萬人,增長7.72%。全年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727.19億元,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支出645.71億元。年末共有65.09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99.38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11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資助524.8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102.32萬人次。

社會福利

截至2017年末,甘肅省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52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245個,兒童服務機構19個。社會服務床位13.0萬張,其中養老服務床位12.6萬張,兒童服務床位3020張。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876個,社區服務站1923個。

環境保護

截至2017年末,甘肅省自然保護區達到6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個。共有國家地質公園11個,省級地質遺蹟保護區3個。省內38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達到或優於III類斷面比例占94.7%,IV類斷面比例占5.3%,無劣V類斷面。2017年,甘肅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85.3%,比2016年提高0.6%。省內監測的14個城市中,城市區域聲環境評價好的城市有3個,評價較好的有7個。

安全生產

2017年,甘肅省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127起,比2016年下降7.17%;死亡887人,下降9.30%;受傷1007人,下降2.80%;直接經濟損失10460.01萬元,下降12.31%。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2人,下降12.12%;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2.20人,增長4.77%;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21人,下降24.11%;十二類營運車輛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16.10人,下降13.58%。

歷史文化

馬踏飛燕 敦煌莫高窟民俗 肅南裕固族風情 肅北蒙古族風情 阿克塞風俗
天祝藏區風情 雷台奇觀 古酒泉傳奇 嘉峪關傳說 橋灣人皮鼓
玉門關 古陽關 民間筵悅 伏羲文化 大地灣文化
佛公嬌 萬紫山 滲金寺 拉卜楞寺 臨夏清真寺
崆峒山 王母宮山 公劉廟 菩薩山  隴劇
太平鼓 羊皮筏 甘肅花兒 隴東皮影 窯洞民居
崆峒武術 馬社火 參考資料:

特色美食

清湯牛肉麵

蘭州清湯牛肉麵俗稱“牛肉麵”,是蘭州著名的風味小吃,被當地人譽為蘭州的麥當勞。蘭州牛肉麵創始於光緒年間,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蘭州牛肉麵有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子油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麵條黃亮)五大特點。麵條根據粗細可分為大寬、寬、細、二細、三細、毛細、韭葉子等種類。麵條用手工現場拉成,一碗麵不到兩分鐘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麵湯、白蘿蔔片,調上辣椒油、蒜苗、香菜。

百花全雞

蘭州牛肉麵蘭州牛肉麵

這也是用髮菜作配料的名菜。用一隻肥母雞,取下雞脯,雞裡脊,加脂肉剁成細泥,加水、蛋清、精鹽,攪成雞茸。剩下部分加蔥、姜、精鹽上籠蒸爛取出,留頭、爪、翅膀,將其餘的肉切成五分大的片鋪在魚盤中。另將菠菜、髮菜、蒸熟的蛋黃分別製成細末。這時,將雞茸抹在盤內鋪的雞片上做成菱形塊(也可做成其它圖案)將菠菜、髮菜、蛋黃這四種碎末整齊地撒在雞茸上。將雞頭用刀劈開擺在魚盤前端,雞爪去尖按雞形擺在魚盤的另一端,翅膀擺在兩邊。上籠蒸十分鐘,勾流水芡即成。這道菜操作精細,圖案新穎,香嫩可口,清淡不膩。

漿水面

漿水,既可做清涼飲料,又能在吃麵條時做湯。再加上蔥花、香菜調味.更是膾炙人口。所以,蘭州、定西、天水、臨夏等地的民眾,都喜歡吃漿水面。漿水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碗漿水,或者吃上一碗漿水面,立即會感到清涼爽快,還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漿水對某些疾病也有療效。有的高血壓病患者經常吃一點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據說對腸胃和泌尿系統的某些疾病,漿水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的醫院,曾用漿水配合藥物,治療燒傷病人。漿水的製作也很簡單。一般用芹菜、蓮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葉為料,煮熟以後加上發酵“引子”,盛在盆內蓋好,用衣物悶上一天后即可食用。

麵皮子

定西、武威釀皮子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精心釀製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其作法是將優質麵粉加水和成硬團,然後在清水中揉搓,使麵粉中的蛋白質和澱粉分離。麵粉中的蛋白質俗稱麵筋,被分離出來以後另行放置。游離水中的澱粉,待其沉澱於容器底部後,將上面的清水倒去,再加入適量的食用蓬灰,調成稀糊狀,隨即舀人大平底盤中,上籠蒸熟,切成薄片,隨碗搭配極受人們喜愛,食用者非常普遍。在涼州城裡,幾乎每街都有賣的,為數亦不少。釀皮子價廉物美,其味酸辣涼爽,柔韌可口,是一種大眾化的地方風味食品。

舌尖上的甘肅舌尖上的甘肅

涼州還有一種“高擔釀皮”,據說製作者過去在街頭挑擔出售,因其擔子特別高而得名。高擔釀皮的製作和普通釀皮稍有差異,主要是蒸製過程中不加入食鹼,不提取麵筋,所以,柔勁較強。另外,其成品色澤不是黃亮,而呈灰白。所用調料亦更精緻而周全,有的在食用時還加入少許黃瓜絲或豆芽,因而在釀皮中獨樹一幟,被人們視為名品。

糊鍋

糊鍋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應該就算“糊鍋”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愛吃,賣糊鍋的店主在店門口架上一口大鍋,湯料用雞湯,投入蠶豆粉汁,成糊狀,再加蠶豆粉製成的粉塊、粉條、以及雞絲、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湯中即成,其味鮮香,突出姜與胡椒的辣味。

風景名勝

5A級景區

煙籠嘉峪碧岧嶢, 影拂崑崙萬里遙 煙籠嘉峪碧岧嶢, 影拂崑崙萬里遙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
嘉峪關文物景區(嘉峪關市) 崆峒山風景名勝區(平涼市)
路入青松翠靄間,斜陽倒影入溪灣 路入青松翠靄間,斜陽倒影入溪灣
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
麥積山景區(天水市)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敦煌市)
參考資料:

4A級景區

區劃 景區名稱
蘭州市 五泉山公園 水車博覽園 吐魯溝
興隆山 古梨園 青城古鎮
嘉峪關市 紫軒葡萄酒莊園 中華孔雀苑 嘉峪關方特歡樂世界
東湖生態旅遊景區 - -
金昌市 驪靬古城 紫金花城景區 金水湖
白銀市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黃河石林 -
天水市 伏羲廟 大象山 玉泉觀
水簾洞 秦安縣鳳山風景區 張家川回鄉風情園
酒泉市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金塔胡楊林 瓜州草聖故里
敦煌古城 陽關文物旅遊景區 赤金峽
富康夢天堂景區 西漢酒泉勝跡 玉門玉澤湖公園
張掖市 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大佛寺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 文殊寺石窟群 馬蹄寺
焉支山森林公園 山丹大佛寺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張掖玉水苑景區 冰溝丹霞 扁都口
月牙湖公園 大湖灣 裕固族民俗度假區
武威市 武威沙漠公園 白塔寺 武威文廟
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 天祝縣冰溝河森林公園 -
定西 遮陽山 貴清山 -
隴南 萬象洞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陽壩亞熱帶生態旅遊風景區
甘肅秦文化博物館 晚霞湖 西狹頌風景名勝區
雲屏三峽 兩當兵變紀念館 花橋村
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 金徽酒文化生態旅遊景區 金徽礦業景區
平涼市 荊山森林公園 雲崖寺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台
龍泉寺 田家溝生態風景區 王母宮
古靈台 - -
慶陽市 周祖陵森林公園 - -
臨夏州
松鳴岩 劉家峽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蓮花山 八坊十三巷 大墩峽
甘南州 拉卜楞寺 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 當周草原
大峪溝 拉尕山 則岔石林
郎木寺 - -
參考資料: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姓名 事跡 姓名 事跡
伏羲 人文始祖 不窋 古代周族部落首領
女媧 上古之神 鞠陶 不窋之子
軒轅黃帝 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 嫘祖 嫘祖始蠶
歧伯 華夏民族人文始祖 公劉 古代周部落首領
秦襄公 大秦開國之君 秦非子 秦的開國君主
秦始皇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的皇帝 段會宗 西漢著名外交家
李廣 西漢名將 李陵 西漢將領,李廣之孫
趙充國 西漢屯田安邦名將 甘延壽 西漢將領、出身名門、義成侯
公孫賀 平定七國之亂、官拜丞相 馬援 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
公孫敖 從大長公主手中救衛青 王符 東漢政論家、文學家、著《潛夫論》36篇
隗囂 西漢末年將領 李敢 西漢名將、被霍去病暗箭射殺
馬騰 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 李陵 西漢名將
張繡 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 趙壹 東漢著名辭斌家
董卓 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 皇甫謐 魏晉著名學者,醫學家
馬超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賈詡 三國時期魏國謀士
姜維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 龐德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韓遂 三國名將 索靖 晉代著名書法家
貂蟬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傅玄 魏晉時期著名學者
陰鏗 南朝著名詩人五言律詩的先驅 張芝 東漢大書法家
蓋勛 東漢著名清官 呂光 後涼的建立者
姚萇 後秦武昭帝 宋繇 西涼、北涼大臣名儒
姚興 後秦文桓帝 李暠 西涼開國皇帝
苻洪 十六國時期前秦建立者 劉雄 北周大將軍、柱國、趙郡公
苻堅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 李穆 北周名將、屢建奇功,隋朝位列三公
李世民 唐朝君主 李淵 政治家和戰略家
李翱 唐代散文家、哲學家 梁肅 唐文學家
李思訓 唐代大將軍、山水畫家 李益 唐代詩人
李白 浪漫主義詩人 梁肅 唐文學家
李翱 唐代散文家、哲學家 王仁裕 五代文學家
李夢陽 明代"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趙邦清 明代邦清仕途十年,清名播天下
米萬鍾 明代著名書畫家 劉爾炘 近代著名學者
金鑾 明代散曲家 安維峻 清代著名的諫官、“隴上鐵漢”
張澍 清代著名學者 封芝琴 劉巧兒的原型
馬步芳 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四馬拒孫” 鄧寶珊 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
蔣雲台 國民黨陸軍中將 李世軍 曾任國民政府南京(首都)市長
杜堃 國民黨陸軍中將 牛鑒 清道光朝兩江總督
當代名人
姓名 事跡 姓名 事跡
潘石屹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秦大河 首個橫穿南極的中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進喜 大慶油田“鐵人” 楊子恆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第一位華人
朱軍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任繼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草業科學的奠基人
水均益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盧柯 中國科學院院士
裴新華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姚檀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麗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施雅風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冰川學家
耿薩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李燦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修平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文蘭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張莉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張學忠 四川省省委書記
馬斌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陳寶生 中央黨校副校長
張騰岳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蔡武 文化部部長
和佳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王石 衛生部副部長
朵英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95式槍族之父 陸武成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
葛寶豐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骨科奠基人之一 李建華 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吳有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希模 天鴻集團總裁
柴天佑 中國工程院院士 慈國威 前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武官
賈承造 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蕭蕭 中國十佳軍旅詩人
徐德龍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栓科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
王隴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季平 著名電影作曲家
閆希軍 天津天士力集團總裁 張維 著名書法家
李陽 瘋狂英語創始人 雷達 著名作家
胡亞權 《讀者》雜誌的創辦人 王曉銀 著名畫家
馬三立 相聲大師 張芷溪 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黃軒 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魏晨 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
副書記
唐仁健省委副書記、省長 孫偉省委副書記
省委常委
李榮燦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 馬廷禮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劉昌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馬世忠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員會書記 宋 亮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李元平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陳 青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嘉毅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蒲永能省委常委、省軍區政治委員
秘書長
王嘉毅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