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耳漠虎

隱耳漠虎

隱耳漠虎,拉丁名pipiens,蜥蜴目(LACERTILIA),壁虎科(Gekkonidae),漠虎屬(Alsophylax)的動物,命名人Pallas,於1827年命名。

基本信息

分布區域

(圖)隱耳漠虎隱耳漠虎

分布於中國西北部,及哈薩克斯坦(從裏海到 Zaysan 湖),蒙古,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北部),阿富汗一帶。

體形特徵

背部的疣鱗帶有棱跡,排列不規則;大形的鼻間鱗1枚,無附加的 小鼻鱗;肛前窩6~9個;背面有4~7條暗色寬闊橫紋。

尾的再生

隱耳漠虎隱耳漠虎

隱耳漠虎在遭遇敵害或受到嚴重干擾時,常常把尾巴斷掉,斷尾不停跳動吸引敵害的注意,它自己卻逃之夭夭。 

這種現象叫做自截,可認為是一種逃避敵害的保護性適應。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發生。但斷尾的地方並不是在兩個尾椎骨之間的關節處,而發生於同一椎體中部的特殊軟骨橫隔處。這種特殊橫隔構造在尾椎骨骨化過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強烈收縮而斷開。軟骨橫隔的細胞終生保持胚胎組織的特性,可以不斷分化。所以尾斷開後又可自該處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沒有分節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連續的骨棱,鱗片的排列及構造也與原尾巴不同。有時候,尾巴並未完全斷掉,於是,軟骨橫隔自傷處不斷分化再生,產生另一隻甚至兩隻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現象。我國壁虎科、蛇蜥科、隱耳漠虎科及石龍子科的隱耳漠虎,都有自截與再生能力。

變色

隱耳漠虎的變色能力很強,特別是避役類(Chamaeleons)以其善於變色獲得“變色龍”的美名。我國的樹蜥與龍蜥多數也有變色能力,其中隱耳漠虎(Calotsversicolor)在陽光照射的乾燥地方通身顏色變淺而頭頸部發紅,當轉入陰濕地方後,紅色逐漸消失,通身顏色逐漸變暗。隱耳漠虎的變色是一種非隨意的生理行為變化。它與光照的強弱、溫度的改變、動物本身的興奮程度以及個體的健康狀況等有關。

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