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失陪

隱性失陪

隱性失陪是相對普通“失陪”而言的,它比失陪更普遍,也比失陪更容易被家長們所忽視。具體來說,隱性失陪特指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給孩子造成的精神失陪。具體表現為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性失陪的孩子,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概述

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還要忙家務、忙看劇、忙刷朋友圈,陪孩子這事兒難免就會敷衍起來。調查顯示,不少城市的孩子,父母看似朝夕相伴,但由於毫無陪伴質量可言,其實長期處於“隱性失陪”狀態。專家強調,如果“隱性失陪”的情況得不到重視和改觀,最終將直接導致親職教育的失敗。

種類

看管陪同≠陪伴

有時間陪伴子女,但缺乏有效溝通,是當下最普遍的一種精神上的失陪。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把陪同視為陪伴。因此,他們可能會一邊帶孩子散步,一邊刷手機上的財經新聞。面對孩子的互動需求,總是表現得十分敷衍,有時甚至會言語粗暴地讓孩子一邊兒玩去。

命令說教≠陪伴

命令說教代替親子陪伴的做法,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孩子會把父母的話當做“耳邊風”,父母說得越多,孩子進步越少。

物質滿足≠陪伴

不少父母都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殊不知,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帶給孩子的心理給養,要比進口的奶粉和品牌服飾重要n倍。因為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有力量,而且可以讓孩子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變得更有責任心,有夢想也有激情。

專家支招

如何讓親子陪伴變得有質量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安全、放鬆和親密的陪伴氛圍。這種陪伴本身,應該拒絕說教和敷衍,而且要有讓彼此身心放鬆、情感愉悅的雙向互動。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最好要做到心無旁騖,全心全意地關注孩子。

其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所需要的心理給養是不一樣的。1歲之前,除了親密陪伴,還可以做撫觸、共浴等。1-3歲,可以向外拓展,多帶孩子去做運動或者做體驗、探索性活動,以促進孩子的肢體、感官發育。3歲左右的孩子,要注意幫助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多尊重孩子的意願。學齡後的孩子,可以多開展一些雙向溝通,幫助孩子挖掘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高質量的陪伴,還必須要給孩子留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獨立空間,讓他自己去學習怎么做到想做的事,怎么照顧自己。作為父母,不必事事代勞,只要在關鍵時候給他足夠的支持即可。

方式和方法

首先,每天保證至少兩個小時左右的親子時間。

其次,你可以挖掘至少一個和孩子的共同愛好,或者可以跟孩子一起參與的活動。比如說養一盆花或者養一隻狗。又比如說,做某一類手工或者是玩一種遊戲。

再次,找到一個你和孩子都可以參與的體育鍛鍊,比如說打球、游泳或者散步等等。

最後,專家呼籲家長重視親子閱讀。親子閱讀不只是讀“故事”,而是將孩子帶入一個“多樣”和“百科”的圖書小世界。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開闊視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個最寧靜、最溫馨的親子陪伴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