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擴大,美國在華的僑民、駐軍和經濟利益遭到越來越大的威脅,美國公眾輿論要求制裁日本的呼聲日益高漲。
內容
為了公開表達對日本侵略行為的憤慨並對其施加一定程度的壓力,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937年10月5
日在孤立主義勢力中心芝加哥發表了著名的“隔離演說”(Quarantine Speech),宣稱“世界上無法無紀的傳染病確實正在蔓延著”,“當肉體傳染病開始蔓延時,社會便贊成並聯合起來對患者實行隔離,不使疾病蔓延,以保護社會的健康”。所以,“愛好和平的國家必須齊心協力,反對那些正在造成國際無政府主義狀態和不穩定局勢的破壞條約的行為”。10月6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指出:“美國政府不得不作出結論,日本在中國的行動是與指導國家之間的關係的原則相矛盾的,是1922年2月6日九國公約……以及1928年8月27日凱洛格—白里安公約(非戰公約)相對立的。”
反響
羅斯福的演說和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在美國國內遭到了強烈的反對。美國的6個主要和平團體發表聯合宣言,抗議羅斯福把美國人民引上世界戰爭之路。一些和平組織發起了2500萬人的簽名請願活動,提出“把美國置於戰爭之外”的口號。美國勞工聯合會通過決議,宣稱“美國工人不想捲入歐洲和亞洲的戰爭”。美國《費城問訊報》的一次調查結果表明,美國眾、參兩院的議員們以2對1的比例反對美國干涉中日戰爭。兩名眾議員甚至提出要對羅斯福進行彈劾。
在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勢力的猛烈攻擊下,羅斯福迅速降低了調門,當記者問他是否考慮制裁時,羅斯福回答說:“制裁是一個難聽的字眼。它已被拋棄了。”
評述
日本一再擴大對華侵略嚴重威脅了美國在華的政治與經濟利益,挑戰著美國所珍視的非戰公約和華盛頓體系諸條約。但美日之間密切的經貿聯繫和美國內部強大的孤立主義思潮使美國無法對日本的挑戰做出果斷有效的反應。在1941年7月對日實施全面禁運以前,美國一直是日本以原油和廢鋼鐵為代表的各種戰略物資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