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本法最早載於北宋王懷隱等編撰的《太平聖惠方》,明·《本草綱目》曾在附方中引用:“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麵糊調傅(敷)臍中及丹田內,仍艾(灸)三壯。飲甘草湯,以通為度。”明·《普濟方》中,方法略有改進:“嘗記一人小便閉不通者三日,小腹脹幾死,百藥不效。余用甘遂末、大蒜,搗細和成劑,安臍中,令資以艾灸二七壯。隨後通用此方,無不效。”從單純的甘遂末和面成餅,發展為甘遂、大蒜的複方藥餅。
本法最早載於北宋王懷隱等編撰的《太平聖惠方》,明·《本草綱目》曾在附方中引用:“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麵糊調傅(敷)臍中及丹田內,仍艾(灸)三壯。飲甘草湯,以通為度。”明·《普濟方》中,方法略有改進:“嘗記一人小便閉不通者三日,小腹脹幾死,百藥不效。余用甘遂末、大蒜,搗細和成劑,安臍中,令資以艾灸二七壯。隨後通用此方,無不效。”從單純的甘遂末和面成餅,發展為甘遂、大蒜的複方藥餅。
隔藥餅灸,又稱藥餅。可分為二類。一類為單味中藥或加1~2味輔助中藥研末製作而成的隔藥餅灸,如上述的隔附子餅灸等;另一類系指將複方中藥煎汁或研末後加入少量...
概述 操作方法 主治病證 注意事項 臨床套用艾炷隔物灸又稱間接灸,是指在艾炷與皮膚之間隔墊上某種物品而進行施灸的一種方法。此法首載於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其創立了治霍亂“以鹽內臍中,上灸二七壯...
簡介 分類隔藥灸,隨著亞健康的"泛濫",人們對養生的要求提高。艾灸也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隔藥灸。這一艾灸精華和現代中藥科研成果精華的結合,形成了現代的間接灸法——隔藥灸。
隔藥灸 隔藥灸的藥粉末的分類 隔藥灸的 隔藥灸臨床借鑑間接灸也叫隔物灸、間隔灸,即利用其它藥物將艾炷和穴道隔開施灸的一種方法。
概述 操作方法 主治病症 注意事項《灸法醫鑒》對中醫各種灸治方法進行全面收集和整理,按艾炷灸、艾條灸、溫和灸、天灸、非艾灸和其他灸分類,共介紹100餘種灸治方法及適應證。臨床篇分別從古代...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沉香條懸灸法:齊灸、排灸、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 使用沉香灸法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有效的,要長期堅持。 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基本介紹 歷史淵源 作用概述 養生三部曲 製作工藝中有積,大便閉塞,心痛諸痛“以巴豆肉搗為餅,填臍中,灸三壯。”等。對於灸瀉...。補法:此法多用直接灸或隔物灸治療慢性病。如: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疾病的性質,在治療時選擇相應功效的施灸藥物加入艾中(藥艾),或是隔於艾下...
簡介 歷史淵源 現代研究 作用 方法粉灸 隔蒜灸 隔蔥灸 隔鹽灸 隔樹皮灸 隔韭菜灸 隔川椒灸 隔豉餅灸 隔巴豆灸 隔附子灸 隔藥餅灸 隔麵餅灸 隔藥末灸 隔泥餅灸 隔蟾蜍皮灸 隔甘遂餅灸 隔雞蛋殼灸 隔竹圈鹽灸 隔商陸餅灸 隔蓖麻仁灸 隔香附餅灸 隔...
艾灸簡介 艾灸穴位病理 艾灸館服務項目 灸療作用灸5.隔胡椒灸6.豉藥餅灸7.黃土灸8.隔豆豉灸9.隔蔥灸10.隔蚯蚓灸...隔蟾灸17.山梔生薑灸18.隔川椒餅灸19.隔木香餅灸20.隔頭垢灸21.隔甘遂灸22.隔皂角灸23.隔紙灸24.隔蒼朮灸25.隔陳皮灸26.隔...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