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師東

隋師東

此詩大致作於大和四年,雖名為《隋師東》,實則借古諷今,即“唐師東征”,正如沈德潛為,“此借隨東征之役,以諷時事。”在嘲諷政治的同時,尾聯則寫出了唐帝國窮兵黷武,造成“積骸成莽陣雲深”的慘烈景象,可以看出詩人對非正義戰爭的否定和對窮兵黷武之輩的痛恨。戰爭不但使人民流離失所,而且會破壞生產力,給國計民生造成深遠而嚴重的後果。

基本信息

名稱:《隋師東》
李商隱李商隱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李商隱
體裁:詩

詩詞原文

東征日調萬黃金,幾竭中原買斗心。
《李商隱詩選》李商隱詩選

軍令未聞誅馬謖,捷書惟是報孫歆。
但須鸑鷟巢阿閣,豈假鴟鴞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積骸成莽陣雲深。

詩詞題解

此詩借隋煬帝東征高麗,暗指大和年間唐文宗討伐李同捷的戰爭。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橫海鎮節度使李全略病死,其子李同捷稱留後,朝廷經年不問。文宗大和年間(827),朝廷發兵征討,由於軍政腐敗,戰事日久,直到大和三年四月才初步評定,耗盡國家大量資財

注釋譯文

東征:指討伐李同捷的戰爭。
調:征斂。
幾竭中原:幾乎耗盡中原的財富。
買斗心:指朝廷以重金犒賞引誘其他節度使出兵,這些節度使趁機邀功,卻不積極投入戰鬥。
馬謖:三國時期蜀國將領,公元228年諸葛亮討伐魏國,命令馬謖鎮守街亭,馬謖違背軍事部署,打了敗仗,被諸葛亮按照軍法斬首示眾。
孫歆:三國時吳國都督。晉將王濬討吳時謊報了軍功,說斬殺了孫歆的首級。後來杜預俘獲孫歆送到洛陽,才揭穿了實施的真相。這兩句用典故說討伐李同捷的節度使違法軍紀,朝廷不聞不問,任其謊報戰功。
李商隱李商隱

鸑鷟:鳳凰的別稱。
阿閣:指宮殿。
鸑鷟巢阿閣:比喻朝廷有賢臣執政。
豈假:豈能讓。
鴟梟:貓頭鷹
泮林:學宮旁邊的樹林。這裡指朝廷管轄下的各大藩鎮。
玄菟郡:漢武帝時期設定的郡,此指滄州地區。
積骸成莽:屍骸密集,像亂草一樣。莽:亂草。

詩詞鑑賞

此詩大致作於大和四年,雖名為《隋師東》,實則借古諷今,即“唐師東征”,正如沈德潛為,“此借隨東征之役,以諷時事。”在嘲諷政治的同時,尾聯則寫出了唐帝國窮兵黷武,造成“積骸成莽陣雲深”的慘烈景象,可以看出詩人對非正義戰爭的否定和對窮兵黷武之輩的痛恨。戰爭不但使人民流離失所,而且會破壞生產力,給國計民生造成深遠而嚴重的後果。 全詩抒發詩人的傷痛之感,深化朝廷不重用賢臣的慨嘆。

作者簡介

李商隱,男,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婉約派,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博愛縣),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於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47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 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後因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郁而不得志,後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