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介紹
位於山西寧武管涔山系縱深的小湖,四面環山,歷史悠久,它小的甚至在省級地圖上也找不到。它遠觀像一顆鑲嵌在群山之中的碩大珍珠,近看似一面平躺在幽谷內變形的銀鏡,其山勢連綿,綠樹環繞,藍天碧水,渾然一體,景色的確不凡,難怪明清兩代的地方志修書者,總要以“天池錦鱗”為名,將其列為當地的“八景”之一呢。也就是這個在地理書上也很難找到且面積只有0.8平方公里的高山淡水湖泊,歷史上卻有許多文人墨客光臨過這裡,並常將它與隋朝的一位皇帝聯繫起來,說當年稱雄一世的隋煬帝,不僅多次在此避暑巡獵,還不惜人力財力,大興土木,在“天池”附近修建了一座宏偉壯觀的行宮。現在,“天池”隋帝行宮遺址,已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記載
“天池”古稱“祁連池”和“祁連泊”,俗稱“馬營海”,史書上稱:“天池,廣五里,水不測深淺,天旱不枯,陰霖不溢,《山西通志》稱其潛通桑乾河。”其具體位置在晉西北寧武縣城的西南約20公里處。隋王朝修建過一座金碧輝煌的行宮建築,而且規模壯觀,殿宇樓閣,水榭歌台,棧道迴廊,應有皆有。因為該行宮距汾河的發源地不遠,故史稱“汾陽宮”(或稱“汾源宮”),據說,隋文帝和隋煬帝經常來這裡巡獵、避暑、遊玩,並在行宮接見大臣和使者,商討和處理國家大事。當然,也少不了攜愛妃宮女們雲遊行宮,踏青湖邊,打情罵俏,賞景吟詩,於美酒聲色中尋歡作樂,窮奢極欲地炫耀帝王的風流。關於隋帝“天池”行宮這段歷史風雲,不僅許多文獻碑碣有過記載,也為史學家多次點到,為文學家多次引用,並得到當今許多學者的認可。只是因為年代久遠,行宮往日的壯觀景象已不復存在。眼下,除了可以看到當地政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重建的那座“海瀛寺”建築外,就只有這千年的老湖了。現在到了“天池”邊,人們也只能站在那斷基殘垣的遺址上,去回味當年帝王行宮的模樣了。
有關“天池”行宮的歷史,清版《寧武府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汾陽有天池,在燕京山即管涔山上,周過八里,俗名天池,曰祁連池。隋開皇(公元581年至600年)建祠池上,祈禱多應。”這裡所稱的“祠”,雖然並非指“宮”,但足以證明風景秀美的“天池”,早在隋代就被人慧眼發現且得到青睞,難怪隋朝的皇帝要選擇在這裡修建行宮了。而以下的一段記載更為確切:“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四月北巡過雁門關,八月癸巳入樓煩(今寧武、靜樂一帶),十一年(公元615年)五月避暑汾陽宮。”以後的《寧武縣誌》又載:“汾陽宮,是隋文帝楊堅於開皇年間始建,坐落於天池邊。”據說,隋文帝先在汾陽河上游的寧化古城建立“隋王宮”(又稱隋陽宮),後來宮城被洪水淹沒,當地仍有“水漫隋宮”的傳說。而位於“天池”邊的“汾陽宮”(又稱“汾源宮”),則是隋煬帝手上所建造,兩宮史稱“上行宮”和“下行宮”,但由於歷史的久遠,目前明顯的痕跡我們已經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