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12年(1832年),許乃濟在廣東欽州七星坪發現此碑。嶺南古刻傳世稀少,此碑當時被推為“粵碑之冠”。它不僅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且書法亦有特色,結字豎長,韻味端厚,鑒家多以為與歐陽詢風格相近。楊守敬、康有為、羅振玉等皆盛稱之。
此碑初發現時左下角缺一塊,損10餘字。清宣統元年(1909年)尋得殘石(其上尚有5字)與原碑拼合,移置州學尊經閣上,並由欽州知事鄭榮作隸書題跋一行,刻於碑陽末行之左。今觀此拓,缺左下角,並無鄭跋。且第二行“維城各理”之“理”字左半未損,第三行“諱贙”之“諱”字右半未損,第八行“儀同三司”之“三”字完好。可定為道光初拓。其上鈐有“孝禹”、“王孝禹收藏記”、“怡齋珍藏之印”等鑑藏章。
此碑主要著錄有:清莫有芝《金石筆識》、陸耀遹《金石續編》、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汪鋆《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近代徐樹均《寶鴨齋題跋》、方若《校碑隨筆》,現代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