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東都城遺址

隋唐東都城遺址

隋唐東都城文化遺址位於洛陽市區,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所建,歷經唐、武周、五代後梁、後唐、後晉諸王朝。

簡介

隋唐東都城文化遺址位於洛陽市區,北依邙山,南對伊闕,西至澗河,東逾瀍水,洛水橫貫其中。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所建,歷經唐、武周、五代後梁、後唐、後晉諸王朝。北宋是為西京。東都城址分為外郭城、宮城、皇城、東城、含嘉城、圓壁城和曜儀城。規模宏大,而局有序。城址周長為27.52公里,是洛陽最大的一座古代都城。城內有里坊109個,河南多於河北。現在河南已找到了55個,河北僅找到9個。城內有三個大的市場,東為豐都市,西為大同市,瀍河東岸有通遠市。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大體包括今洛陽市區,北接邙山,南對龍門,東瀍西澗,城跨洛河兩岸。其外廓城(羅城),東北角在唐寺村,西北角在苗溝村,東南角在城角村,西南角在古城村。

景區介紹

共有8座城門,東3、南3、北2,以南面中門定鼎門最宏偉。城垣遺址周長約27.5公里,略呈正方形。內由宮城、皇城、東城、圓璧城、曜儀城、含嘉倉城等組成。其中宮城地處郭城西北隅,四面有牆,東牆長的1275米,西牆長約1270米,南牆長1710米,北牆長1400米。共有6座城門,以南面中門端門為主。隋時乾陽殿、武后時重建的明堂(萬象神宮)最為豪華壯麗。皇城地處宮城之南、東、西,為皇子皇孫府第及百官衙署所在地。東城地處皇城之東。含嘉倉城位於東城北面,創建於隋大業年間(605~616),唐代繼續使用,是隋唐兩代大型官倉之一。四周有牆,自成一城,南北長725米,東西寬612米,面積43萬平方米。倉城內分布有排列整齊的密封式地下圓形窖穴,已探出287座,發掘11座。窖穴一般口徑為8~18米,深3~11米。口大底小,壁斜下內收,窖底堅硬,經過火燒處理;其底縱橫鋪木板兩層,周圍砌木板,經油漆。大部分窖內有磚刻銘文。外廓城為官吏私宅及百姓住地。城有103坊,洛河南有東市、南市、氵廛河東有北市等3個商業市場。西苑地處都城西面,周長200餘里。上陽宮地處宮城之西,正門、正殿皆向東。都城之內,街道縱橫,其中定鼎門街,北起皇城端門,中經洛河天津橋,南達外廓城定鼎門,長9里,寬100步,中為御道,路旁各植櫻桃和石榴兩行,極為寬敞壯觀。其遺址位於今洛龍公路西約500米處。隋唐東都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歷一年建成。武周時期曾大加擴建。後梁、後唐曾建都於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