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仁壽宮·唐九成宮——考古發掘報告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考古發掘報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隊對麟遊新縣城及其周圍進行多次考察和發掘的十幾年考古工作的總結報告。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考古發掘報告

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考古學專刊 丁種第七十九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著
科學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定價:188.00語種:中文
標準書號:978-7-03-020751-7裝幀:精裝
版本:第一版開本:大16開
責任編輯:宋小軍字數:400千字
讀者對象:本科以上文化程度頁數:161
書類:資料與綜述冊/包:4
編輯部: 考古文物分社
附註: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專家評論

讀者評論

我要留言

隋仁壽宮建於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歷經二年,於開皇十五年竣工。擔任設計和營造這座行宮的是隋代最有成就的建築大師宇文愷。隋朝覆滅後,仁壽宮也隨之廢棄。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以隋仁壽宮為基礎,加以修繕,並改名為九成宮。《九成宮醴泉銘》碑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代表作,被譽為楷書之宗。碑文的作者是宰相魏徵,文中記載了貞觀六年唐太宗在九成宮發現泉水的故事和這座離宮華麗的景色。
1978~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隊對麟遊新縣城及其周圍進行了多次考察和發掘,充分證實了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即在陝西省麟遊縣的新城區。本書為十幾年考古工作的總結報告。
隋仁壽宮是隋建築大師宇文愷的作品,代表著隋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由於西安地區隋的建築遺址多已破壞殆盡,隋仁壽宮是保存下來的唯一的宇文愷的作品。報告的出版將填補中國建築史上隋代宮殿遺址的空白。報告中的材料除37號殿址簡報發表在《考古》雜誌,其餘資料均為首次發表,報告的出版將為歷史學、藝術史學、古建築學等的研究提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