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仁壽宮·唐九成宮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

(二)門址 (一)隋代殿址 (三)殿址

基本信息

副標題: 考古學專刊 丁種第七十九號

作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
出版年: 2008-1
頁數: 116
定價: 188.00元
叢書: 考古學專刊·丁種
ISBN: 9787030207517

內容簡介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考古發掘報告》為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的考古發掘報告。隋仁壽宮建於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歷經二年,於開皇十五年竣工。擔任設計和營造這座行宮的是隋代最有成就的建築大師字文愷。隋朝覆滅後,仁壽宮也隨之廢棄。
隋仁壽宮是隋建築大師宇文凱的作品,代表著隋代建築的最高水平。由於西安地區隋的建築遺址多已破壞殆盡,隋仁壽宮是保存下來的唯一的宇文凱的作品。報告的出版將填補中國建築史上隋代宮殿的遺址空白。報告中的材料除37號殿址簡報發表在《考古》雜誌,其餘資料均為首次發表,報告的出版將為歷史學、藝術史學、古建築學等的研究提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編輯推薦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考古發掘報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壹 序言
一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的位置及其自然環境
二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歷史沿革
三 調查發掘緣起
貳 城址
一 宮城
(一)城址位置及保存情況
(二)城址的勘察與實測
(三)城門
繚牆及其北門遺址
(一)繚牆
(二)門址
三 禁苑
叄 建築遺址
一 1號殿址
(一)隋代殿址
(二)隋代闕址
(三)唐代殿址
(四)唐代闕址
(五)曲廊遺址
(六)出土遺物
二 2號遺址
三 3號遺址
(一)發掘過程
(二)地層堆積
(三)殿址
(四)北閣道遺址
(五)東閣道遺址
(六)西閣道遺址
(七)東閣遺址
(八)西閣遺址
(九)小結
(一0)出土遺物
四 37號殿址
(一)發掘經過
(二)地層堆積
(三)37號殿址的形制與結構
(四)出土遺物
(五)結語
五 其他遺址的勘探及試掘
六 井亭遺址
肆 醴泉銘碑與醴泉石渠及萬年宮銘碑
一 醴泉銘碑
二 醴泉渠(編為5號遺址)
三 萬年宮銘碑
附錄
附錄一 《九成宮髓泉銘》碑文
附錄二 《萬年宮銘》碑文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