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色
隆昌豆桿選用隆昌本地生產的優質冬大豆生產,產品色澤油亮、桿條均勻,食之口感潤香、綿軟筋道、無豆腥昧,無膽固醇,是營養豐富的綠色健康食品。
隆昌豆桿為圓枝桿狀,油潤光亮,顏色淡黃,桿條均勻、色澤一致、組織緊密。烹飪後,味道酥脆香甜、鮮嫩軟滑,質地細膩、豆香濃郁,入湯不化,韌性好有嚼頭,吸水膨脹後不糊。
產地環境
隆昌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內江市最南端,地跨東經105°02′~105°26′,北緯29°11′~29°32′。地貌屬川東平行嶺谷區華鎣山山脈向西南延伸的低山丘陵體系。地勢平緩,大體呈北高南低的趨勢。平均海拔300~400米,相對高度20~50米。境內地貌有平壩、淺丘、高丘、低山四種類型,分別占全縣幅員面積的67.23%、20.85%、4.51%、7.41%。隆昌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6℃,年平均降雨量為1049.1毫米,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偏少,雨水季節分配不均,夏季多雨,旱澇交錯,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
隆昌縣縣內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大豆非常適宜丘陵坡腳、種植的大豆產量較高,大豆養分的積累和形成,鑄就了隆昌冬大豆的特有品質。由於出露地層均為沉積岩,少量為新時代第上系河流相鬆散堆積層。土壤中鉀素和水溶性硼和錳的含量增加,利於豆類植物根瘤菌生長,提高固氮效益,有利於大豆蛋白質含量的提高。隆昌的土壤正好適宜優質冬大豆的需要。
歷史溯源
隆昌豆桿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其工藝獨特,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隆昌縣傳統名優特產。
史料記載,兩漢時期(202~220年)隆昌豆桿就已出現。東漢建安十八年(214年)諸葛亮遣趙雲從外水定江陽,入犍為界,平資中。隊伍經隆昌駐紮休整,因敬重其德才兼備、精忠義膽。隆昌父老鄉親,奔走相告,歡迎趙將軍,紛紛獻上各種特色名品,犒勞將軍官兵。當時一名叫郭懷成的豆腐作坊業主,令女兒郭小妹背著自家釀製的美酒,送到將軍營帳,表示慰問。並親自掌勺,燒煮美味佳肴。在飯桌之上,將士們觥籌交錯、談笑風生,此時郭懷成端上一盆“五花肉燒豆桿”,只見該菜薄皮嫩肉,色澤紅亮,香氣撲鼻,趙將軍看著熱氣騰騰的美食,饞液橫溢,胃口大振,拿起竹筷嘗了一口又一口,頻頻點頭,大讚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復爾又夾起一塊色澤紅棕的“五花肉”放入口中,頓時只覺鹹鮮微甜、綿軟筋道、味美爽口但又覺得似肉非肉,較之先前有淡淡清香味,反覆嘗試三次仍無法辨出是何物,忙詢問,郭懷成介紹是由黃豆加工而成的豆桿。將軍翹起拇指稱:“身居軍營數十載,第一次嘗到如此開胃、美味的佳肴”。
後經唐、宋、元、明、清,在歲月更替中隆昌豆桿不斷發展,直至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逐步改進生產工具,改進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
生產情況
截止到2016年隆昌豆桿規模生產企業5家,年產隆昌豆桿200萬公斤,產值達6000萬元,產量增加300%,產值淨增200%。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隆昌豆桿”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隆昌豆桿產地範圍為四川省隆昌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大豆:選用產地範圍內的冬大豆,蛋白質乾基含量≥40%、脂肪乾基含量≥20%。
生產用水:產地範圍內山泉水或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規定。
1.大豆:
2.生產用水:
二、生產加工要求
工藝流程:大豆→浸泡清洗→磨漿→濾漿→煮漿→放漿過濾→起皮成型→裹棒烘乾→成型烘乾→包裝。
加工要點:
1.工藝流程:
2.加工要點:
⑴浸泡清洗:冬春季節浸泡時間控制8小時至10小時,夏秋季節浸泡時間控制在4小時至6小時。浸泡至大豆兩瓣搓開成平板後清洗。
⑵磨漿:按原料和水1:8的比例,反覆3次磨成豆糊。
⑶濾漿:豆糊及時漿渣分離。
⑷煮漿:豆漿升溫至沸,保持5至10分鐘。
⑸放漿過濾:過濾煮沸豆漿。
⑹起皮成型:過濾後豆漿,加熱並保持溫度85至90℃,保持通風,漿面形成薄豆皮。
⑺裹棒烘乾:將豆皮裹至棒狀,烘乾至水分含量50%至60%,繼續裹棒烘乾,直徑控制在1.5厘米至2.5厘米。
⑻ 成型烘乾 :成型豆桿烘烤至水分≤9%。
三、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油潤光亮,顏色淡黃,色澤一致,桿條均勻,組織緊密。
理化指標:蛋白質(乾基)≥45.0%,脂肪(乾基)≥24.0%,水分≤9.0%。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1.感官特色:
2.理化指標: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隆昌豆桿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隆昌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隆昌豆桿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