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晉劇院

陽泉市晉劇院

陽泉市晉劇院創建於1947年,初稱“人民戲院”已有七十年的歷史。晉劇院涉足晉、冀、陝、蒙等地演出,受到廣大觀眾的讚譽和好評。並多次獲得省市調演大獎,現代戲《荒溝紀事>、古裝戲《盂山情》、《大鐘鏜鏜》、《清明》,先後榮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杏花新劇目獎等。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親切關懷下,經過隊伍最佳化、設備更新、使我院成為 —個演員陣容整齊、行當齊全、業務實力雄厚、裝備倩良的大型國有專業表演院團。

基本信息

簡介

陽泉市晉劇院陽泉市晉劇院
陽泉市晉劇院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創建於1947年,初稱“人民戲院”已有七十年的歷史。陽泉市晉劇院是陽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著作權局)管理的正科級財政補助事業單位。1947年5月陽泉解放,成立"新華劇團"。1952年,"戲改"後曾名"大眾劇團"、"新聲劇團"。2005年升格為陽泉市晉劇院。迄今劇院以劉衛平為院長,帶著《忠義俠》、《白溝河》、《審御案》、《出水青蓮》、《文龍歸宋》巡迴演出在晉秦冀三省。一齼《牧羊圈》成品牌,十年不衰,創下自編劇目迄今為止最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發展歷程

陽泉市晉劇院陽泉市晉劇院
1947年5月陽泉解放。晉劇藝人許志林受市委副書記任朴齋的委託,招聚葛秀枝、蔡春春、王義誠(茶葉紅)、劉書讓、侯德全等流散藝人和石卜嘴自樂班的荊發厚等成立"新華劇團"。翌年8月,因戰事被困而流散於石家莊,由高文翰、王紅計、張春明(二計黑)、楊步雲(山藥蛋)所成的"共和班"返回。在市委文教科領導下兩班合併,並派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孔麗貞(北路梆子藝人)為指導員,成立"人民戲院"。1952年,"戲改"後曾名"大眾劇團"、"新聲劇團"。1966年"文革"開始,劇團一度解散,人員下放。1970年組建文工團一隊,排練演出晉劇。原有的大部分人員返回,又調進趙華雲、劉鳳蘭、賀國華、郭學友、李軍勝、韓少華(十三紅之子)等人演出當時被人稱之為"八大樣板戲"和"現代戲"《農奴戟》、《苗嶺風雷》、自編劇目《碧嶺紅花》、《火燒八仙樓》等現代戲,元氣逐步恢復。1977年,在全國率先上演延安評劇院本《逼上梁山》(雷合電、賀席華、趙華雲導演陳學勤、郭學友為主的音樂、唱腔設計)引起轟動,隨之《下河東》、《白溝河》、《孫安動本》、《三滴血》、《龍匭誤》等20多部傳統戲陸續上演。1998年後,劇團著力加強劇目建設,保留觀眾喜聞樂見的《黃鶴樓》、《審御案》、《忠義俠》、《再教子》(李守珍編劇)等傳統戲;學習引進《出水青蓮》、《中國公主圖蘭朵》、《詩扇情》。2005年升格為陽泉市晉劇院。迄今劇院以劉衛平為院長,帶著《忠義俠》、《白溝河》、《審御案》、《出水青蓮》、《文龍歸宋》巡迴演出在晉秦冀三省。一齼《牧羊圈》成品牌,十年不衰,創下自編劇目迄今為止最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主要職責

陽泉市晉劇院陽泉市晉劇院
(一)堅持文藝工作“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按照“三貼近”原則,創作、排練、演出優秀歌舞節目;(二)開展文藝下鄉活動,送歡樂到基層;(三)參加各種文藝匯演和藝術賽事,為觀眾服務,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人員編制

人員編制88名。編制結構為:管理人員5名,專業技術人員79名,工勤人員4名。領導職數設院長1名,副院長3名。

劇院發展

陽泉市晉劇院涉足晉、冀、陝、蒙等地演出,受到廣大觀眾的讚譽和好評。並多次獲得省市調演大獎,現代戲《荒溝紀事》、古裝戲《盂山情》、《大鐘鏜鏜》、《清明》,先後榮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杏花新劇目獎等。《三岔口》《失子驚瘋》,曾隨市政府友好訪問團赴英國切斯特菲爾德市訪問演出,受到國際友人的歡迎和讚譽。現有副高級職稱演職員十三名,中級職稱六十餘名,演出劇目三十多部。在以劉衛平為院長的領導班子帶領下.確立理念:“以人為本創建和諧劇院“德藝雙馨樹立院團品牌”。全院以優秀的劇目和優質的服務水準,奉獻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為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做出我們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