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榮譽
陽姣梅,是隆回縣司門前鎮中心國小校長,共產黨員。1993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1996年被選為隆回縣5名優秀教師代表之一,參加原國家教委組織的北京“中意之旅”考察觀光活動;1997年被選為邵陽市十一次婦女代表大會代表;2004年被評為邵陽市優秀教師;2008年評為湖南省特級教師。
成長經歷
執著追求,用愛打拚
她,自小受魏源愛國思想的薰陶,憂樂常懷報國心。1984年師範畢業,本有機會留在縣城學校工作,考慮到家鄉的需要,毅然回到司門前鎮石橋鋪國小工作。由於領導的培養,自身的努力,她快速成長。不到一年,她就代表隆回縣參加邵陽地區數學教學比武並取得好成績,成為當時司門前區第一個走出隆回參加教學競賽的老師。此後,二十多次參加縣市語文、數學、思品教學比武,均獲一、二等獎。1993年暑假,領導委以重任,要她創辦隆回縣魏源實驗學校,並擔任校長。當時條件很差,除司門前鎮中學騰出一棟破舊的教學樓外,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她毫不畏懼。白天,帶領老師們維修教室,粉刷牆壁;夜晚一起學習教改理論,商討育人大計。生活非常艱苦:睡地鋪,坐地上,餐餐煮豆腐,炒白菜,在她帶領下老師們也無怨無悔。要按時開學,學生的課桌凳,教師的辦公桌、床等製作便成她首要解決的問題。本與土嶺界大山上的木匠聯繫好了,但臨近開學時,木匠托人帶信說木材漲價,路途又遠,要求加錢。否則,不供貨。當時她正為經費犯愁,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分錢花。木匠的要求無異於落井下石。為按時開學,她決定去做這木匠的工作。從司門前去土嶺界三十多里,中間一道上坡有十五里左右。那時,沒通車,她只好冒著炎炎烈日走路上山。正當她氣喘吁吁的走到前不巴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時,一場突然而至的傾盆大雨,將她淋成了落湯雞,全身沒有一根乾紗。匆忙中,腳下一滑,摔倒在地。萬幸,沒滾下深溝,只摔破了膝蓋,弄傷了手,一隻高跟鞋斷了腳跟。她從地上爬起,穿上鞋繼續頂風冒雨往前走,一高一低的不好走,她乾脆把鞋拿在手裡,穿著薄襪子走路,腳板磨得生疼生疼的。就這樣一直走到那木匠家。木匠見她這副模樣,大為驚訝,也深受感動,不用她多說話,便答應不加價準時送貨到校。她雖因淋雨受寒病了好幾天,但看到學生們能準時開學,便有種說不出的高興。這樣忙到開學,老師們不僅沒領一分錢的補助,反而爭相為學校的建設捐款。經過老師們的努力,魏源實驗學校由一個班,四十八名學生開始,後發展到十幾個班、數百名學生,成為隆回縣第一所正規的實驗國小。
正當她想舒口氣時,1996年,領導又把她調到校舍條件較差的司門前鎮中心國小擔任校長。。這所學校,只有兩棟破舊不堪的磚木結構教學樓。她在大抓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的同時,積極向上級領導申請,要求改建學校。她想盡一切辦法,不足五年,便將該校建成了一所省級農村合格學校。2002年暑假,正當她全身心地設計學校美好藍圖時,她丈夫被省委宣傳部、省作家協會、毛澤東文學院派往廣東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任《中國青年報》廣東記者站記者。為照顧他的生活,她只得隨行。廣東省團省委一位領導非常愛才,特為她聯繫到廣州市東山區育才學校工作。在那上了一個月的班,兩地巨大的差距給她極大的震撼。她在那兒雖然生活的相當安逸,但內心總不平靜,總覺得自己是個叛徒似的,愧對家鄉人民。尤其是想到自己的偶像魏源,想到自己振興家鄉教育的夢想時,她再也呆不住了。於是,她不但自己回來了,還把丈夫也拽回了老家司門前鎮中學工作。
以心換心,用愛經營
為使學校真正成為老師們的精神樂園、成長搖籃,她以心換心,用愛經營美麗校園。對教師提出的合理需求,都儘可能地給予滿足和支持,最大限度減少矛盾,最大限度激發教師上進,最大限度促進和諧。教師及其家屬生病住院了,帶領校級領導前去慰問;教師家庭遇有喪事,無論路途遠近,都去弔唁安慰;老師舉行婚禮,親去祝賀;老師子女上學入園有困難,千方百計幫助解決;老師思想有疙瘩,及時疏通……點點滴滴的瑣事,濃濃鬱郁的關愛,溫溫馨馨的校園,對教師們產生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三算教改”實驗中,她提出“同理推導引探教學法”,在同事們的支持與幫助下,教改經驗受到省市領導讚許。學生課外“寫作小組”的作品在老師們的輔導下,連連在省內外報刊發表,多次獲省級、國家級一、二等獎。承擔的數學“三算結合”教改實驗,被評為邵陽市“三算結合”教學推廣先進單位,語文“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改實驗,評為全國“注·提”教學先進單位。2007年,學校在省市縣衛生工作檢查中深受好評,代表湖南省接受國家衛生部、教育部檢查,被評為先進單位。這些都是他們同心同德,攜手共創的成果。
無私奉獻,用愛育人
“愛心,是撫慰學生心靈最美的弦律,是流入學生心田最純的甘露,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萬能鑰匙。”面對學生,她努力做到無私奉獻,用愛育人,催開山區的每一朵鮮花。她已記不清曾無私的幫助過多少需要幫助的同學。但有個同學卻始終讓她難忘,讓她心痛。她叫鄒微,她媽媽意外去世後,她一聽到有人喊“媽媽”就流淚,經常一個人在校園的角落裡發獃,精神十分萎靡。為使這個學生得到母愛,下課後陽老師常陪她玩,帶她與大家做遊戲。缺學習用品,給她買;病了,帶她看醫生;餓了,給她飯吃;開學了,給她交學費。看到她的精神創傷特別大,為排除她內心的悲痛,陽老師常陪她一起看電視,一起上街買新衣服,細心地輔導她的學業,耐心與她聊天,她生日時帶著家人、全班同學與她一起過。慚慚地,她恢復了往日的天真活潑,擁有了和同齡人一樣燦爛的笑容,自信了、開朗了,學習進步了,她也改口喊陽老師為“媽媽”。後來一年的暑假,她在家,上山砍柴,由於太勞累、太疲倦,失足跌入水塘中,再也沒回來……這也成了陽老師心中永遠的疼。她經常悔恨、自責、反思:如果能再助她一把,讓她與自己同吃同住,可能就不會有慘劇發生。多年了,陽老師在夢中還一直聽她叫“媽媽”……此後,她一直把學生們視作自己一生的所有,一生的財富,一生的摯愛!默默地關愛著,無私地奉獻著!她沒有給自己女兒多少愛,這是她一生中永遠的遺憾,但當她看到學生的笑臉,聽到學生親切地叫“媽媽”時,又感到無比地欣慰與自豪!她不僅收穫著桃李花開的芬芳,收穫著家長、社會的尊重,同時收穫著母愛的偉大與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