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恐懼症

陽台恐懼症

陽台恐懼症,是一個社會熱詞,源自瀋陽市一居民樓陽台整體垮塌事件,由於這一事件而引發的該樓房居民的恐懼情緒,就稱為陽台恐懼症,主要表現為:為樓房的質量不放心,不敢回家,擔心哪一天陽台或者樓房的其他部件再出事故。

由來

陽台恐懼症陽台恐懼症
2015年7月6日下午,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合作街120號發生樓體坍塌事故,七樓和六樓兩層陽台整個墜落到五樓,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該小區名為梧桐園小區,涉事樓為樓齡13年的回遷樓。經多位居民證實,小區內共有4棟同時期的回遷樓。樓房質量歷來是住戶投訴的熱點,但如這般陽台整體垮塌卻也罕見。更讓人震驚的是,陽台與樓體之間的斷面竟然看不到粗鋼筋,難怪如此脆弱。儘管僥倖沒有出現傷亡事故,卻也讓住戶驚出一身冷汗。垮塌發生後,其它回遷樓的很多住戶已不敢回家居住,更不敢在陽台逗留。有網友為之調侃為“陽台有風險,進入需謹慎”,甚至有網友自嘲患上了”陽台恐懼症”。

原因

陽台恐懼症陽台恐懼症
回遷樓因為含有國家政策性補貼因素,價格較商品房要低許多,但建築質量的要求卻並無二樣。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似回遷樓、保障房這類樓盤,其質量紛爭往往比商品房更甚。究其原因,不外乎2點:

其一,配建一定數量的保障房或回遷樓,是不少地方政府出讓土地的追加條件,加上國家限價,開發商可以說是無利可圖但又不得不為;

其二,此類樓盤屬協定返還原住戶,無銷售壓力,亦不會面對客戶挑剔的目光,很容易使開發商缺失質量為先的推動力。
在這種狀況下,確保回遷樓的質量,一是開發商自律,二是強有力的監管。若開發商無良,視質量為兒戲,再加上監管乏力,如這種陽台整體垮塌悲劇的出現,就不足為怪了。

梧桐園小區回遷樓的陽台垮塌事故,如果調查結論排除了權錢交易的可能性,則很可能與有關部門對開發商的“體恤”態度有關:因為是政府帶有強制性的任務,加上開發商無利可圖,因此在監管上“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不良開發商以可乘之機。同時,回遷戶因協定限制,無過多迴旋餘地,加上享受了政府房價補貼,遂自覺不自覺的降低了對回遷樓質量的要求。這也是回遷樓質量事故頻發的重要誘因。

應對

一段時間以來。不管是“樓脆脆”,還是“橋塌塌”,都讓公眾心裡添堵。尤其是保障房及回遷樓,代表著國家對低收入群體的關懷,事實上也是一種承諾。而如梧桐園小區陽台整體垮塌這樣的事故,讓住戶擔驚受怕,甚至患上“陽台恐懼症”,實質上是對國家關懷低收入群體努力的一種抵消。因此,有必要就這次事故查起,從回遷樓是否有質量問題,開發商是否有偷工減料等不法行為,到監管部門是否有失職、瀆職現象,查個明明白白。通過核查,除了從嚴追責,給公眾一個交代外,更重要的是,找出保障房及回遷樓發包招標、工程監管及竣工驗收中存在的弊端,從而堵塞漏洞,讓保障房及回遷樓真正成為低收入群體心中的放心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