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釋義
陽公祭,應為楊公忌,楊公忌有兩種說法,一是為紀念楊令公楊繼業,另一個講的是神話傳說故事。
二、歷史來源
在各地傳說有一個忌日—-楊公忌,大多數人們都知道農曆的正月十三,忌做活,忌出行,這是為啥呢?
傳說,宋太宗趙匡義,中了遼國計策,前赴北國會談,楊家將在楊繼業率領下,七郎八虎闖幽州,前往保駕北征,行兵到兩狼山前,楊繼業認為此次行兵犯了地名之忌,自己姓“楊”,“羊”遇“狼”,又遇兩“狼”難以取勝,告誡子弟官兵都要小心,結果,在戰爭中,遇到了埋伏,兵敗金沙灘,楊家將受到嚴重損傷。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短壽一命亡;三郎馬踏肉泥漿;四郎流落在番邦,五郎怕死當和尚;七郎亂箭一命亡;李陵碑前碰死了楊老將;只剩一個楊六郎。 楊家將兵敗失了散,這一天,正月十三日,楊家將的忌日,人們為了紀念保國忠良,就把正月十三定為“楊公忌”。
正月十三也叫“楊公祭”,相傳是老令公楊繼業戰死的日子,諸事不宜。人們用各種形式表彰他的功績,以之紀念。
三、神話來源
從前有個姓楊的老人,鄉鄰們稱他為楊公。楊公有13個兒子,兒子們個個文武雙全,遠近聞名。
玉皇大帝聽說後,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很是嫉妒。陰曆正月十三,閻羅王告訴老人,說根據“生死簿”老人每一個月死一個兒子,一年內正好死完。
楊公說自己有十三個兒子,一年十二個月,每一個月死一個兒子,還能剩一個,怎么會死玩呢?結果從那天開始,閻羅王每28天讓楊公死一個兒子,一年內分別死完,這十三個日子是陰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
以後每到這些日子,楊公都會給兒子祭祀,所以後人將陰曆正月十三及相關日子稱為“楊公祭”。
上述日子一般不搞大型慶典,不婚喪嫁娶,不出遠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