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碣石五色獅

陸豐碣石五色獅

碣石五色獅,歷史悠久,意蘊深邃。是我國地方特色非常濃郁的民間傳統舞蹈之一,不僅能清晰地反映碣石民俗文化演變的軌跡,更能動態地揭示民間傳統舞蹈的發展歷程。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2009年11月,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陸豐碣石五色獅由來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於明朝初期設衛,建有碣石衛淺澳炮台,是明清時期我國的海防軍事重鎮,期駐軍由朝廷在全國各地統調。相傳在明洪武年間碣石衛城舞“五色獅燈舞”就已有之,並逐漸成為碣石鎮最富有地方特色、民眾喜聞樂見、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傳統娛樂節目之一。威武雄壯的“五色獅燈舞”既融洽了外地舞獅特點,又獨具地方特色,形成了突出當地民俗的傳統舞蹈。

雄獅稱為百獸之王,所以在碣石衛駐兵軍旅娛樂之中,用舞獅來展示軍人的雄風,在民間用雄獅來驅邪除煞。至清光緒年間劉永福任碣石鎮總兵時,極力提倡開展“五色獅燈舞”活動,在民間達到極盛時期直至民國期間,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度冷落。改革開放以來恢復活動並擴大規模,1996年應邀參加了亞洲帆板賽開幕式,1996年參加玄武山元山寺一百周年重光慶典廟會,2005年參加泛珠三角民間藝術節暨經貿活動文藝巡遊,2006年參加玄武山元山寺一百一十周年重光慶典廟會,2010年“五色獅”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廣大觀眾的好評和有關專家的肯定。“五色獅燈舞”成為慶典活動、節目娛樂中不可缺少的品牌內容。

陸豐碣石五色獅的構成

碣石五色獅獅身高2.8米、長3.2米、寬1.2米。用竹篾紮成骨架,裱上薄棉紙或絹布而成。內空,有安插火燭的裝置。分獅頭和獅尾,獅腰三個部分。獅腰由12個竹圈連上絹布,可以前後活動;獅頭和獅尾各裝竹把一支。五隻獅分別塗上青、藍、紅、黃、深藍五種顏色,故稱五色獅,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和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民間舞五色獅,皆為祈求一方鄉土平安吉祥,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民間贊曰:“神獅起舞,五彩呈祥”。因此,五色獅成為慶典活動、節日娛樂中不可缺少的品牌內容。每年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神誕、打酬等喜慶活動,它都是必須展現的主要項目。改革開放以後,更是經常參與地方文化藝術活動和經貿活動等文藝巡遊。很受廣大民眾、港澳台同胞和投資客商的賞識和歡迎。

陸豐碣石五色獅風格

五色獅每隻配有6個舞者,由二人高舉舞動,另4人分兩隊隨時輪換。舞者手執竹把上下左右頻頻舞動,舞獅頭者須有節奏扭轉竹桿,使獅頭左右自由搖動、活靈活現。舞獅者一般不說出動作及步法,忌諱帶來不祥。舞蹈套路主要有。一條龍”、“麻花辮”和“走圈”等。舞時配有大鼓、大嗩吶、大鑼等樂器伴奏,又有 “五福頭”和“三扇燈”伴舞。整個隊伍達60多人,場面生動活潑、氣勢如虹、十分壯觀。尤其是夜間表演獅身內的燭光更令五色獅光彩奪目。相傳大獅能吞食世上惡煞給人們帶來吉祥喜慶。因此五色獅所到之處,人們鞭炮齊鳴、喝彩助威。

陸豐碣石五色獅價值

碣石五色獅 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它歷史悠久,意蘊深邃。舞五色獅,不僅能清晰地反映碣石民俗文化演變的軌跡,更能動態地揭示民間傳統舞蹈的發展歷程。體現傳統與創新,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規律。五色獅是碣石人民嚮往太平盛世,希望吉祥平安的精神寄託,同時也是一項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開展五色獅活動可以凝聚民心,培養團隊精神精神,強化團結力和親和力,利於構建和諧社會。五色獅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尤其是在旅遊業中,更具有相當的經濟效益潛力。

陸豐碣石五色獅榮譽

1996年應邀參加了亞洲帆板賽開幕式。

1996年參加玄武山元山寺一百周年重光慶典廟會。

2005年參加泛珠三角民間藝術節暨經貿活動文藝巡遊。

2006年參加玄武山元山寺一百一十周年重光慶典廟會。

2010年“五色獅”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11月,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