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博士
個人簡介
陸小華,男,傳媒研究專家,法學博士。享受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所長、《中國記者》雜誌總編輯;現任新華社音視頻部副主任,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


1997年破格晉升高級編輯。曾任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評審組成員,曾連續擔任十屆中國新聞獎評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研究員,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經濟學課題、新聞學課題;曾承擔完成多項中宣部重大調研課題。
主要成果
經濟學專著:
《西部對策——抑制返貧與中西部發展》
新聞學專著:
《整合傳媒——傳媒競爭趨勢與對策》
《再造傳媒——傳統媒體系統整合方略》
《激活傳媒——傳媒競爭力發掘與執行策略》
《新媒體觀——信息化生存時代的思維方式》
法學專著:
《信息財產權——民法視角中的新財富保護模式》
還編譯有《全能記者必備》、《重大報導對策》等。
南京工業大學教授
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館長。從事化工熱力學及分子和界面化學工程的套用基礎研究,主持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德國洪堡研究基金和國家863項目等十多項國內外課題,多次作為訪問教授赴德國和美國進行合作研究,並赴美、英、德、意、日等國參加國際會議交流,共發表論文一百八十餘篇,獲專利授權4項,作為第一完成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先後三次作為第一完成者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培養的研究生中已有15名獲得博士學位、30名獲得碩士學位。先後獲化工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教委“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和研究基金;化工部"跨世紀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事部和教育部“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全國模範教師”;“江蘇省師德模範”稱號。兼任江蘇省第九、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2002年“國際流體與界面學術會議”國際學術委員會成員,中方組委會主席。2007、2010年“國際流體相平衡會議”組委會成員Ind.Eng.Chem.Res.、Chem.Eng.Sci.等十多個國內外知名刊物審稿人。化工學報、過程工程學報編委、南京工業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現任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學位委員會、江蘇省“333工程”評審委員。
研究方向:
1、超臨界離子水溶液和納米材料的分子模擬
2、鈦基晶須及納米結構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3、氧化鈦晶須光催化技術及其集成
4、鈦基晶須增強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其套用
5、電解質溶液相平衡及過程模擬
汕頭大學工學院教授
人物概況
陸小華,博士,教授。1962年4 月出生, 湖北省公安縣人。國際橋樑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會員。新加坡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ngineers, Singapore)會員。1982年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電廠建築結構工程專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6月於武漢工業大學獲結構工程碩士學位。1995年12月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獲得結構工程博士學位。1982年8月至1984年9月在湖北省電力一處工作。1987年6月至1991年3月在武漢工業大學工作。1995年12月至1996年8月赫爾辛基工業大學博士後, 1996年8月至1997年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後。1997年10月至2006年3月新加坡理工學院講師。2006年3月起任汕頭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長期從事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致力於把素質教育引入工程教育中。開發教學軟硬體。主講結構力學,結構分析, 預製與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結構評估與修復,套用科學, 網際網路技術等課程。歷任結構實驗室,建築維護實驗室主任。到汕大後將致力於將CDIO理念引入工學院教學改革。
科研情況
主要論文]Using Structural Simulations to 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作 者:Rose Huang & Xiaohua Lu
主要論文]Dynamic Response of Composit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Subjected to Blast Loading
Proc.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hock & Impact Loads on Structures,
作 者:Lim Chee Hong, Leonard Heng, Lan Shengrui & Lu Xiaohua
[主要論文]Horizontal Shear Strength of Indirectly Loaded Composite Concrete Beams
ACI Structural Journal,
作 者:Tan Kang Hai, Guan Ling Wei, Lu Xiaohua & Lim Teck Yong
主要論文]Slim Floo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weden and Finl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作 者:Lu, X. & Makelainen,P
主要論文]Slim Floo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weden and Finl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作 者:
[主要論文]Study on the Structural Behaviour and Composite Action in Composite Slim Floor Beams, Acta Polytechnica Scandinavica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Series No. 103,
作 者:Xiaohua LuLu, X. & Makelainen,P
[主要論文]Parametric Studies o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in Slim Floors, Steel Structures, Eurosteel’95, Proc
1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teel Structures, Athens, 18-20 May 1995, A. A. Balkema,
作 者:Lu, X. & Makelainen,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