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湛氏

陶母湛氏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 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賢母,晉代著名大將軍陶侃的母親。她與孟母、歐母、岳母齊名,是著名的“四大賢母”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湛氏,三國時代(243年)出生於新乾南市村(今金川鎮),病逝於東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年),終年75歲,葬於今江西鄱陽縣城東,現有陶母墓.陶侃因年幼喪父,家貧無所依託,湛氏只好攜陶侃由鄱陽回外祖父家。陶母即以紡織謀生養子,供陶侃讀書。湛氏家教能嚴謹,教子惜陰讀書,樹建功立業之志,還以忠順勤儉為美德薰陶其子。為此,小小陶侃總以清貧為樂,發憤進取,自幼伴母夜織而讀書,聞雞鳴而勞作。因此,陶侃讀書萬卷,精通兵法,被其父好友太守范逵薦為縣令,直至任長吏、太尉、都督大將軍、封長沙郡公,為國為民,清正廉潔。

軼事典故

陶母封鮓

原文

陶母湛氏 陶母湛氏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選自《世說新語》)

譯文

晉朝人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壇糟魚送給母親。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糟魚封好交還給差役,寫了一封回信責備陶侃,信中寫道:“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官府的東西(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愁。”

截髮延賓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而逵馬仆甚多。侃母諶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諶氏頭髮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諸薦以為馬革。日夕,遂為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知諶氏所為,既嘆其才識,又深愧其厚意,語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陽,遂稱之於羊晫、顧榮等人,大獲美譽。

陶母截髮延賓,銼薦餵馬之事鄉里傳談,以為賢良。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北寧范仲淹知饒州時,曾下令於德化橋頭立“延賓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傳陶母“截髮延賓”的事跡。後來,為紀念湛氏教子讀書,縣人便在陶母湛氏故宅旁(今江西省新幹縣皮革廠址)建起陶侃“讀書台”、“洗墨池”,旁邊還建有“惜陰書院”和“金川望江樓”。

宋代名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楊萬里、文天祥,明代名人解縉等都到此遊歷並賦詩讚譽“陶母教子”。

陶母紀念館

鄱陽陶母紀念館 鄱陽陶母紀念館

座落在東湖公園的陶母湛氏紀念館建成已有好幾個年頭了,由於配套景點的姍姍來遲,致使多處剝落、上灰,無人問津。隨著東湖公園的建設力度的加大和配套景點的迅速興起,陶母紀念館的修繕已進入尾聲,四合院的古色古香的房屋整體煥然一新。據管理人員透露,不日將開放。

陶母湛氏的品質和歷史故事已形成鄱陽厚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陶母紀念館建在東湖公園,把文物複製成浮雕或雕塑,把古蹟還願重現,這是鄱陽繼承文化傳統並發揚光大的舉措,同時也是旅遊鄱陽,發展鄱陽旅遊業的重大決策和戰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