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斯潛

陶斯潛,字宏謀,號隴上一丁,1937年生於甘肅漳縣,現籍江蘇徐州,一生從事石油事業,從小愛好書法,幼從家訓,初臨歐、顏、柳諸貼,後真草隸篆並攻,幼對行草興趣最濃,習書不輟,他的作品師古而不泥,蒼雄而古撲,寓秀於拙,堅挺不滑。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省市級書展大賽並屢屢獲獎,不少作品先後被輯入《中華萬歲書畫金石家大詞典》、《國粹藝術大典獲獎作品集》等辭書,還有兩幅作品被選入《中國觀音閣碑林》並刻石造像永留世間。

基本信息

江蘇省著名書法家陶斯潛,今年69歲,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山東沂水書畫院名譽院長。他擅長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等多種字型,作品“師古而不泥,蒼雄而古樸,寓秀於拙,堅挺不滑”。他多次參加國內外大賽,屢屢獲獎,不少作品被輯入有關獲獎精品大典,並被海內外不少書藝團體和個人所收藏。他在遊覽泰山時寫下的“駕纜拿雲”四個大字,深受國內外遊客讚許。1998年,應邀出席在泰國舉行的國際文化交流暨文化名人藝術大賽時,陶斯潛還被譽為“國際華人書畫藝術家”、“世界名人”。

父親嚴厲教導自小與書法結緣

陶斯潛先生1937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喜歡書畫篆刻,參加過馮玉祥將軍的部隊,退伍後在當地縣文化館當館長,解放初期還曾被選為人大代表。受父親的影響,陶斯潛從小對書畫篆刻頗感興趣,五六歲就開始拿著毛筆練起了大字。父親看到他有這方面的愛好十分欣喜,就開始手把手,一筆一畫耐心教導他。陶斯潛回憶說,當時父親頗為嚴厲,每天都要求他按時完成布置好的書法練習,如果沒有完成,就拿來戒尺打手板。由於自己當時還小,常常坐不住,於是挨了許多罰。有一次,父親又要打他手板,為了逃避處罰,他大呼:“都解放了,你還打人!”這件為自己辯護的趣事,陶斯潛至今都清晰地記得。“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父親也沒用多大力打我,其實他是想以此威懾我,讓我好好練習。”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陶斯潛漸漸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沉醉書法世界上街經常“走丟”

上國中時,陶斯潛的書法才華已嶄露頭角,老師常常讓他負責出牆報,這也成了當時他勤練書法的動力。參加工作後,大概是在1962年或1963年,他在甘肅玉門石油管理局舉辦的一次職工書畫比賽中,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獎,獎品很簡單,就是一本有關書法的理論書籍。儘管此後,他拿過大大小小、國內國外不同級別的大獎無數,但第一次得獎對他而言卻是意義最深遠的,因為那是他的書法作品首次獲得這么多人的肯定。陶斯潛還說,以前,自己比較喜歡體育運動,有時運動累了,就不再練書法,而這次獲獎,讓他下定決心讓自己的書法作品更上一層樓。於是他開始雷打不動堅持每天練習書法,即使某天很累了,也會稍作休息,然後繼續練習。此外,他還到處拜師學藝,只要發現誰的字寫得比自己好,他就會登門拜訪。陶斯潛的夫人趙女士告訴記者,和他一起逛街,經常會走著走著就見不到人了,找著他時,他肯定是在看別人店裡或櫥窗里的書法。平常在家裡看電視,甚至聊天時,他都會不自覺陷入自己的書法世界,拿手指在空中比比畫畫。

擁有一技之長困難歲月沒挨餓

正是由於對書法的這種痴狂,讓陶斯潛在書法的藝術世界裡綻放光彩。也正因為有這樣一技之長,讓他在3年自然災害中,避免了挨餓之苦。陶斯潛說,當時如果晚上加班超過零時,單位就會補助一小塊玉米餅。為了那一小塊餅,很多人即使已經忙完了工作,也會磨蹭到零時。陶斯潛卻是幸運的,由於他的字寫得好,一些商店經常要他幫忙寫宣傳畫,寫完了,就會回報他幾張購物票。正因為有了這些票,他起碼可以買到一些吃的,填飽肚子。

現在已經退休的陶斯潛,空閒時間多起來。儘管他的書法早已得到大家的認可,但他並未停滯不前,他認為“藝無止境”,只要自己肯堅持,肯學習,就一定會有新的突破。這樣,退休不久,陶斯潛就有了在全國巡迴展出自己的書法作品的念頭,他想借到各地展出的機會,與當地的同道中人互相切磋。抱著這種求學上進的心態,陶斯潛開始了自己的漫漫行程。至今,他已在北京、山東、浙江、廣東進行了10多場展覽,結識了眾多同道好友。陶斯潛表示,今後自己要這樣一路走下去,追求自己心中的至高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