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陳陽春
兼任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全國《中醫血療》專業技術委員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河南分會心血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藥品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行為醫學》和《中醫研究》雜誌編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河南省管優秀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二批An名帶徒名老中醫。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39年,以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心律失常為研究內容。1959年10月一lop年9月在河南省衛生幹部進修學校任病理課老師,lop年10月一1963年6月在河南省中醫學院第二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學員,1963年6月至今在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從事臨床研究工作。1981年晉升為助理研究員,1987年晉升為副研究員,lop年晉升為研究員。1979年一1979年任臨床研究室負責人,1979年一1984年任臨床研究室副主任,1984年10月一lop年3月任業務科(科研、醫療)副科長、科長,lop年3月一1994年8月任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1994年8月一1998年7日任心腎科科主任,兼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研究工作。1963年一1967年從事肝硬化臨床研究,1973年至今從事心血管病臨床研究,野薔薇根降脂作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流行病學調查及20餘萬人群心腦血管病動態監測、心絞痛靈抗心絞痛作用的臨床及實驗研究,降壓空降壓作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腦血寧口服液治療中風先兆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抗疲勞口服液抗疲勞作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律康沖劑"治療心肌炎後心律失常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福建名醫-陳陽春
陳陽春(1918~2003) 乳名冬桂,字隆甲,福建德化城東隆泰村樂陶人。陳侯科次子,陳祖德第五孫。生於民國7年(1918)農曆12月初3日。他從小隨父母學得中醫正骨,遵承祖訓,對傷疾患者極盡關懷,四方急請未嘗延誤。年輕時以農瓷為業,農忙務農,農閒時設家庭作坊,從事陶瓷燒制,兼正骨醫務。1958年應德化縣醫院之聘,任中醫骨科醫師。他醫術高明,療效顯著,時晉江地區(今泉州市)衛生部門幾次要調他到地區醫院骨科任職,因德化縣醫院、縣衛生部門與人民民眾懇切挽留而未於赴任。
陳陽春為人敦厚,對疾患者態度和藹,治療認真細緻,深受傷患者及人民民眾讚譽。他在德化縣醫院一直工作到1983年(66歲)時才退休。退休後仍繼續發揮餘熱,於隆泰居所接受部分傷疾者來診。他一生接收治療的傷疾者有德化及鄰縣永春、南安、晉江、泉州城區、安溪、仙遊、莆田、永泰、尤溪、大田和永安、三明、邵武等縣市,鳴謝錦旗掛滿當時他所工作的德化縣醫院骨科診室及隆泰本宅廳堂。1978年、1979年分別被評為德化縣科技工作與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從事中醫藥工作30年”榮譽證書。是政協德化縣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委員,福建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湖南省優秀教師-陳陽春
陳陽春 男,漢族,省優秀教師,益陽財稅職工中專講師。1984年畢業於湖南財經學院並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份配到益陽財稅職工中專任教至今,擔任過中專、電大、短訓班的教學,所教課程主要有;會計、財務管理、財經學,統古學原理等。主編和參編了《財政基礎》、《企業財務會計》、《商業會計》、《企業財務管理》等教材,撰寫了有價值的教學論文。1992年評為講師,擔任教研組組長、教務科副科長。多次評為先進個人。
原寧夏軍區副司令員
陳陽春(1913.9—1984),湖北潛江人。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參加農民協會。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2年任湘鄂西紅3軍特務大隊副班長,公民大隊文書、書記、大隊長。
1933年任第9師25團3連戰士。
1934年任紅2軍團第6師18團1營3連副班長、連部文書、1營營部文書、17團團部文書、6師司令部文書、軍委衛勤政治部技術書記。參加了湘鄂西蘇區、黔東蘇區、湘鄂川黔蘇區創建鬥爭、反“圍剿”和長征,在黃土坡戰鬥、板栗園戰鬥中兩次負傷。
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作戰科科長。
1940年任獨立第2旅作戰科長。
1945年任晉綏軍區雁門軍分區參謀長,第2分區副參謀長。參加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創建鬥爭、反頑鬥爭、反“掃蕩”戰役和百團大戰和對日大反攻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任晉綏解放區土改工作團副團長,晉綏軍區獨立第7旅參謀長。
1949年任第1野戰軍1軍3師參謀長。參加了晉北、臨汾、晉中、太原等戰役,在太原戰役中組織指揮獨立第七旅主攻東山制高點牛駝寨,與守敵反覆爭奪19晝夜,攻克並堅守陣地,而後攻入太原城縱深。1949年6月率部西進,參加了扶眉、隴東追擊、解放西寧等戰役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任西北軍區司令部軍務處處長。
1958年起任寧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4年4月20日在西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