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冰

陳友冰

陳友冰:1944.11.11生,安徽省肥東縣人,中共黨員,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學研究所所長、海峽兩岸唐宋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客座教授,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四個一批” 拔尖人才,享受高級知識分子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思想政治方面

1、陳友冰同志衷心擁護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政策,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學所所長以及兼任文學所、歷史所黨支部書記任上,能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立黨為公,關心同志,帶領全所科研人員較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務:自我院制訂工作目標責任書以來,文學所是全院唯一連續五年超額完成科研任務的研究所,受到院黨組的嘉獎和頒發的獎金。

2、能結合自己的“海峽兩岸唐宋文學研究”專業方向,努力促進兩岸學術文化的進一步溝通和交流,加強兩岸文化上的認同感,為祖國的和平統一貢獻力量。1999年陳友冰同志受聘為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2000年又受聘為台灣大學客座教授,2002年至2004年三次赴台講學並參加學術會議。五年來在台時間超過兩年,在台灣幾乎所有的著名高校如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成功大學、東海大學等十幾所大學發表過演講並指導過研究生,在演講以及與師生的交往中,宣傳我國政府的和平統一方針,特別是從學術文化領域追溯兩岸的同一源流,消除誤會、澄清事實,加強他們的認同感和親近感。

3、陳友冰同志把這種溝通交流的使命感貫注到自己的課題研究之中,設計了《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這一課題,被列為2000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在“國家社科基金”和台灣“中華文化研究基金”的共同資助下,陳友冰同志往返海峽兩岸兩年多,兩岸近百位學者為這個課題提供資料和研究成果,該課題已於2002年完成並由兩岸分別同時出版,並獲得安徽省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

《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這一課題獲得了很好的海內外社會反響。2001年11月16日,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為這本著作的出版舉辦“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的互動與互通——《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研討會”, 一方面就著作的本身進行研討,同時也就兩岸學術交流的現狀以及如何擴大合作渠道展開討論。海峽兩岸三地二十多位學者,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住台記者,台灣聯合報、中央日報等媒體參加會議,會後發表了報導或專訪。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兩岸學術交流結碩果:〈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在兩岸同時出版》( 2001.11.19),中央人民廣播電台(2001.11.19 9:05),台灣《聯合報》2001.11.10刊登專訪:《兩岸共創唐代文學研究盛世——訪中研院客座研究員陳友冰》,台灣《中央日報》2001.10.16刊登專電:《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員陳友冰先生〈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在兩岸同時出版》。海內外的一些媒體雜誌,如美國《世界日報》,全國古籍整理規劃領導小組《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人民政協報》、國台辦《兩岸關係》,《安徽日報》、《新安晚報》、《合肥日報》陸續作出相關報導;海內外的一些學術雜誌,如台北《書目季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漢學通訊》,北京《書品》、南京《古典文學知識》、廣西《唐代文學年鑑》、合肥《江淮論壇》等,隨即刊登了兩岸一些著名學者傅璇琮、羅聯添、陳伯海、尚永亮等撰寫的書評。所有的評論和報導都指出一點,即這本著作不僅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而且本身就是兩岸學術文化溝通交流、互助互補的結晶,兩岸同宗同源的明證,它的出版也必然有利於兩岸學者對彼此的學術思想、學術流變和學術成果的了解,促進兩岸學術文化的進一步溝通和交流,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上的認同感,有利於祖國的和平統一。

4、陳友冰同志有意識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海峽兩岸三地學術交流合作渠道,發起兩岸三地學者共同編纂《唐代文學論著集成》。這套叢書共八卷、420萬字,其時間斷限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2000年二十世紀結束。大陸、台、港、澳的十六位研究唐代文學的知名學者共同參加,由陳友冰研究員擔任該課題的具體執行人。這是兩岸分治五十多年來,兩岸三地如此數量規模的學者首次共同合作,也是首次對二十世紀以來大陸、港、澳、台的唐代文學研究成果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對未來進行規劃和展望;這套叢書已經付印,分別由陝西三秦出版社和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在2004年10月出版發行。

學術研究方面

近五年來學術成果(2000——2004)

近五年來(2000——2004)共出版著作11部(其中海外8部,主編2部),計366.6萬字;論文46篇(其中國家級10篇,海外22篇),計64.5萬字;合計共431.1萬字。平均每年2.2部著作,9篇論文,每年86萬字。其科研成果為我院最多,成果質量也可儕上乘,具體如下:

著作:11部 (其中海外8部、主編2部) 共366.6萬字

1、中國古典詩文?鑑賞篇 30萬 台北?萬卷樓書局2000

2、中國古典詩文?比較篇 30萬 台北?萬卷樓書局2000

3、國策論辯 50萬字 徽人民出版社2000

4、歷代小令注析 18.6萬 三秦出版社2000.5

5、唐詩清賞 (上下) 36萬字 陳友冰 田素謙 台北正中書局2001

6、宋詞清賞 (上下) 36萬字 陳友冰 王德壽 台北正中書局2001

7、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上下) 80萬字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1.10

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一卷本) 40萬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8、中國古典詩文?現地考論 32萬字 台北?萬卷樓書局2002

9、月是故鄉明(中國歷代至情名篇叢書)主編、作者 30萬字 台灣漢風出版社2002

10、共剪西窗燭(中國歷代至情名篇叢書)主編 30萬字 台灣漢風出版社2002

11、丹心照汗青(中國歷代至情名篇叢書 主編 30萬字 台灣漢風出版社2002

論文:48篇 78萬字

國家級(10篇 、13萬字)

1、五十年來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比較 1.3萬 《文學評論》2000.6

2、歐陽修評傳 1萬字 《明清小說研究》2000.6

3、台灣五十年來唐代文學研究歷程 1.2萬字 《文學遺產》2001.2

4、台灣五十年來唐人小說研究的演進及特徵研究 1.5萬字 《明清小說研究》2001.2

5、台灣五十年來古典文學研究觀念的演進及思考 1.5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2002.2

6、台灣五十年來敦煌學研究歷程及特徵 1.2 中國文化研究2002春之卷

7、台灣古典文學中的女性文學研究 1.2萬 人大複印資料2003.3  (原載《安徽大學學報》2002.6)

8、李賀鬼神詩定量分析 1 .2萬 《文學評論 》 2004.1

9、李賀詩歌的歷代接受及理論思考 1.8萬 《中國文化研究》2004.1

10、論李賀的皇族意識——對《李長吉歌詩》的另類解讀 1.1萬 人大複印資料2004 .1

(原載《江淮論壇》2003.5)

海外(22篇、 37.1萬字)

1、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比較 3萬字 韓國《中語中文學國際學術發表會論文集》2002.5

2、海峽兩岸古典文學研究的百年演進與思考 2.5萬 韓國《中語中文學》第三十輯 2002.6

3、新時期中國唐代文學研究趨勢及其特徵 2.4萬字 韓國《國際中國學研究》第四輯2002.12

4、二十世紀中國宋詩研究歷程及前瞻 2.5萬字 韓國《國際中國學研究》第六輯2003.12

5、傳統的背叛與詩美的創新 2.5萬 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所

——淺論中晚唐險怪詩風的流變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期

6、當代中國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述論 8萬 台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01.9

7、九十年代中國大陸唐代文學研究述論 3萬字 台北《漢學研究通訊》2002.4

8、中國大陸五十年來古典文學研究觀念的研究及思考 台灣《逢甲大學學報》第四期 2002.5

——以唐代文學研究為主 3萬字

9、李白研究接受史序 0.7萬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2000.2

10、敕勒歌小考 0.8萬 台北《國語日報》2000.5.20 988期

11、《黃鶴樓送孟浩然至廣陵》散考 0.8萬 台北《國語日報》2001.1.28

12、《使至塞上》散考 0.8萬 台北《國語日報》2001.1.2

13、懷寧小吏港與《孔雀東南飛》 0.8萬 台北《明道文藝》2001.8期

14、涇縣桃花潭與李白《贈汪倫》 0.8萬 台北《明道文藝》2001.11期

15、從“違常”到“詭譎”——李賀對杜甫兩州詩風的承緒和改造 2 .2萬字

《杜甫與唐宋詩學》 台灣?里仁書局2003

16、《登鸛雀樓》疏解 0.8萬字 台灣?《古今文選》十四集

17、《敕勒歌》疏解 0.8萬字 台灣?《古今文選》十四集

18、唐代神童詩人李賀 0.8萬字 台灣?國語日報書與人995期

19、雁門關與楊家將故事 0.8萬字 台灣?國語日報書與人970期

20、碣石千古話滄桑 0.8萬字 台灣?明道文藝2003.11,332期

21、金代詩人元好問晚年詩作 0.8萬字 台灣國語日報1005期2004.6.5

22、唐宋時代李賀詩歌的接受及理論思考 1.5萬字

《六朝隋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文史哲出版社2004

省級(14篇、14.4萬字)

1、斷代詩史研究走向現代的標誌之一——淺論蘇雪林先生的《唐詩概論》 1萬字 《江淮論壇》2000.2

2、先秦兩漢羈縻考 1.2萬字 《安徽史學》2000.1

3、台灣道教與古典文學研究的特徵與走向 1.2萬字 《唐代文學研究年鑑》2001

4、五十年來台灣唐代文學研究 1萬字 《唐代文學研究年鑑》2001

5、關於古典文學學科體系的思考 1萬 《江淮論壇》2002.3

6、港台李白研究述論 2萬 《安徽文學論集》安徽文藝出版社2003

7、《安徽文學論文集?後記》 0.7萬 安徽文藝出版社2003.10

8、陳書良《藝文考》序 0.8 萬 海南出版社2003.5

9、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困境與出路 1.2萬 《殷都學刊》2003.6

10、關於當代文學語言表達方式的思考 1萬 《潘軍小說集》安大出版社2003

11、台灣鄉土文學研究的內涵、演進及相關論爭 1萬 《學習探索》2003.2

12、《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前言” 0.9萬 《兩岸關係》2004.1

13、山水?鬼神?學術——訪台學術隨筆之一 0.6萬字 《兩岸關係》2004.3

14、《使至塞上》考 0.8萬字 《安慶師院學報》2004.1

五年來主持、完成課題情況

(2000——2004)

(1)國家課題兩項:

*200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獨立完成,上下卷,80萬字),已結題。並由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1年分別在兩岸出版。

*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通志》(由黑龍江大學中文系申請本人參加)

(2)海外課題兩項

*《唐代文學論著集成》,八卷本,420萬字,由安徽省文化發展基金和台灣中華文化發展基金共同資助,兩岸三地十六位知名學者參加,陳友冰為項目執行人。該課題已經完成,分別由陝西三秦出版社和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在2004年十月出版發行。

*《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由國家社科基金和台灣中華文化研究基金共同資助。課題情況見前面介紹。

(3)省部級課題四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2002年重點課題:《新時期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述論》(三卷本,140萬字),陳友冰為主編並擔任第二卷撰著者,已完成,商務印書館2005年4月出版)

*《安徽文學中的人文傳統與當代價值重構》,2004年安徽省社科基金項目,陳友冰為主持人,正在進行中;

*《全球化語境與中國古代文學批評話語的重構》,2003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由首都師範大學汪龍麟教授申請,兩人合作完成,正在進行中。

五年來獲得的榮譽和獎勵

(2000——2004)

1、1993年以來享受省政府高級知識分子津貼;

2、2002年被選為省“四個一批”拔尖人才;

3、2004年被我院推薦為安徽省第二批優秀理論工作者;

4、論文《傳統的背叛和詩美的創新——論中晚唐險怪詩風的流變》獲安徽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論文《五十年來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比較》獲安徽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著作《海峽兩岸唐代文學研究史》獲安徽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7、著作《國策論辨》責任編輯張勝蓮獲華東地區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圖書評選二等獎;

8、2001年被評為文學所、歷史所優秀黨員;

9、被聘為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客座教授;台灣世新大學“學術大家”講席教授,安慶師院講座教授。並被韓國延世大學、漢城大學、成均館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慶應大學等國外高校邀請講學。

優秀專家盤點13

陳燕波
陳興弟
陳幼玲
陳幼安
陳艷才
陳有忠
陳新英
陳有餘
陳有溫
陳有山
陳有榮
陳有清
陳有明
陳彥泉
陳有進
陳有建
陳新壽
陳彥華
陳彥峰
陳有發
陳有德
陳有道
陳有成
陳衍五
陳友朕
陳友修
陳友生
陳友三
陳新實
陳新勝
陳友端
陳友冰
陳猷翔
陳涌華
陳衍俊
陳勇士
陳衍翠
陳炎裔
陳炎林
陳永毅
陳永義
陳新球
陳永錫
陳新亮
陳言讓
陳言群
陳永泉
陳延緒
陳永祿
陳永磷
陳永蓮
陳永靜
陳永輝
陳永漢
陳永根
陳延許
陳延樹
陳延師
陳延秋
陳延慶
陳延令
陳延林
陳雅娟
陳訓詳
陳銀鳳
陳訓明
陳學政
陳學桂
陳翼坤
陳宣中
陳秀桃
陳毅光
陳秀棠
陳秀詩
陳秀榮
陳益中
陳益志
陳益新
陳益清
陳益輝
陳益海
陳益光
陳益的
陳奕溪
陳奕萬
陳奕惠
陳易之
陳亦珊
陳憶萱
陳億萬
陳義忠
陳義章
陳義水
陳義榮
陳義民
陳新開
陳秀慶
陳貽盾
陳一平
陳秀強
陳業順
陳業善
陳業欽
陳秀美
陳業理
陳業富
陳業材
陳秀蓮
陳耀湘
陳秀鈞
陳新記
陳耀寶
陳要璋
陳樣美
陳養輝
陳雄飛
陳仰止
陳仰民
陳陽忠
陳陽生
陳陽春
陳陽安
陳揚弟
陳燕容
陳燕江
陳宇保
陳幼杏
陳右烈
陳岩松
陳有覺
陳有國
陳有谷
陳有根
陳有潮
陳友榮
陳友發
陳勇提
陳勇如
陳永祖
陳永智
陳永新
陳永衛
陳永旺
陳永水
陳永寧
陳永德
陳永財
陳庸登
陳映義
陳影琚
陳瑩瑩
陳英勇
陳英毅
陳銀之
陳寅生
陳蔭良
陳懿珍
陳毅祥
陳毅明
陳毅東
陳逸超
陳翊華
陳義高
陳義德
陳秀全
陳業強
陳耀章
陳耀生
陳耀山
陳養華
陳艷蘭
陳彥忠
陳彥球
陳衍強
陳衍林
陳雄四
陳有志
陳業忠
陳炎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