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錚[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署長]

陳鐵錚[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署長]

孔原(1906—1990),原名陳鐵錚,化名田夫、田心,江西萍鄉人。孔原早年就讀於萍鄉中學,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西北工委委員、西南工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和組織部部長,長期從事地下情報工作,不少萍鄉人笑稱孔原為“特務頭子”。新中國後,曾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署長、對外貿易部副部長、國務院外辦主任、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等職。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病逝。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孔原 孔原

孔原,1927年任江西省總工會組織部部長。國共內戰時期,歷任中共瀋陽市委書記,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兼民運部部長、延邊地委書記,中共吉林市委書記,中共撫順市委書記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海關總署署長,對外貿易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調查部副部長,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等職。孔原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六、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在中共第十二大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1年主持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海關法。後歷任對外貿易部副部長、國務院外辦副主任、總參謀部二部政委、總參顧問、解放軍軍人協會副會長。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9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家庭背景

孔原、鄧小平夫婦新婚照片 孔原、鄧小平夫婦新婚照片

故里:江西省萍鄉市安源鎮張家灣村。


妻子:許明(1919-1966)又名朱玉筠,直隸(今河北)滄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在重慶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子女:孔丹、孔棟。

在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的紀念畫冊上有一張1939年在延安毛澤東窯洞前的照片,上面有兩對新婚夫婦,一對是鄧小平和卓琳,另一對就是孔原和許明。原來鄧小平和卓琳結婚的那天還有孔原跟許明要結婚。當時的延安由於膠捲缺乏,兩對夫婦只好站在一起,拍了同一張結婚合影。

生平經歷

從學徒到革命家

被選為國際互濟會主席團委員,後進入列寧學院高級班學習。

轉戰東北功勳

1942年孔原(右)與林彪在紅岩 1942年孔原(右)與林彪在紅岩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9月中旬,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孔原和其他4個黨的重要幹部帶著一部電台離開延安。不久,任中共瀋陽市委書記,兼管東北局社會部工作。1945年12月上旬,孔原兼任地委書記。帶領黨員、幹部同苦大仇深的農民嘮家常、交朋友,用事實做了大量的宣傳教育工作。同時對漢奸、惡霸依法給予懲辦,沒收其土地和財產。1946年12月16日,孔原成為省委委員,兼任省委民運部長,後任地委書記,積極組織各縣參軍參戰、支援前線。在此期間孔原已結婚8年之久,其妻許明才於1947年5月生下長子孔丹。

1948年是中國光明與黑暗進行最後搏鬥的關鍵年月。5月,吉林省委決定孔原任吉林市委書記、警備司令部政委。他面臨的兩項主要工作是改造街以下政權和恢復工商業生產,對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工商業採取扶持的政策。同年8月,孔原出席了中共中央東北局在哈爾濱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孔原等回到吉林市以後,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組織勞資雙方簽訂勞資契約,規定共同恢復生產的條件和權利義務,堅決執行了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劉少奇西柏坡講話精神,使經濟工作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有了較大的變化。

孔原 孔原

1949年1月,孔原被調到遼寧省撫順市,先後任軍管會主任、撫順市委書記兼撫順市衛戍司令部政委。不久,孔原帶領市委、市府,按照毛澤東指出的新民主主義時期國民經濟的總目標,著重抓了煤炭、石油、電力等工業的恢復和發展,提出要恢復工商業,但遇到來自“左”的干擾和阻礙。他始終堅持黨的方針政策,使撫順的工商業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

為共和國立新功

主持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試行組織條例》,以及海關總署各職能處(廳)的辦事細則和30多個海關業務規章。

人物事跡

農運動的骨幹

安源黨組織很快發現了這株好苗子。1924年秋天,安源團組織派他進入萍鄉縣立中學,以讀書的公開合法身份,去開展學運、青運等革命工作。 進入萍中後,首先按照團組織指示,在學校成立了一個“互助社”的民眾團體,並親任互助社總幹事。不久改為“策群社”,屬萍鄉團組織的外圍組織,參加者大都是進步的青年學生與教員,還有部分縣城裡的手工業工人。

1925年為發展壯大黨團組織,進一步開展學生運動,萍鄉中學建立了學生會,他曾被推舉為學生會主席。國共合作時期,孔原還擔任了縣黨部常委。縣黨部完全在黨組織掌握之中。1926年北伐軍到萍鄉,動員和帶領民眾張貼標語、散布傳單、舉行集會,大造革命輿論,鼓舞人民民眾,擾亂敵人軍心,向北伐軍通報信息,為他們當嚮導等等,為配合、支援北伐作出了重要貢獻。有聲有色的學運成果,把孔原推到了萍鄉縣總工會糾察部長和縣農協會的委員兼軍訓部長的領導崗位。1926年為鎮壓土豪劣紳,經過國民黨縣黨部與各革命團體的聯繫會議決定,成立了萍鄉縣審判大土豪劣紳的特別法庭,孔原曾任特別法庭庭長,成為萍鄉早期的法官。

1927年5月間,黨組織派孔原到武漢兵工廠去買槍,由於汪精衛叛變革命,革命形勢驟變,槍沒買成。黨組織決定派孔原前往南昌出席省農民代表大會,從此他留在了南昌工作。“八一”南昌起義前夕,安源有一二十個工人和萍鄉中學一些進步學生去南昌找過他,身兼農協糾察部長、省總工會組織部長等職的孔原均給介紹參加了軍隊,後來他們一起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從此,孔原離開了萍鄉,踏上了新的革命歷程。

張國燾 之弟平反

1984年9月,萍鄉革命烈士紀念館已陳列就緒,正值領導審查階段。孔原回到萍鄉來到安源館指導工作,聽取萍鄉革命烈士紀念館的陳列大綱和陳列內容的匯報後,他諄諄教誨工作人員。

張國庶同志是省中共早期領導人(曾任江西省委書記)。當時江西省委遭到了破壞,他臨危受命,去恢復黨組織,工作很艱難。他上任不久就被捕,沒過多久又被國民黨殺害,他們夫妻二人為黨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事後,孔原為了追求真理,弄清事實,派人到中央檔案館、上海、南京等地查閱相關報刊(《上海申報》)等資料,並複印了相關段落,以證明張國庶同志沒有自首。1985年9月26日在北京首都京西賓館,孔原約見江西省委有關負責同志,鄭重其事地談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提出萍鄉在宣傳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他還反覆講明:“我提的看法不一定準確。要他們(指萍鄉擔負陳列宣傳的相關同志)報告萍鄉市委。市委如有不同意見,報告省委,以省委意見為準。”後來,市委領導指示安源紀念館和黨史辦的同志將有關材料逐級上報業務主管部門。後經省民政廳批准同意,將張國庶同志作為烈士展出和宣傳,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1986年11月孔原回萍鄉參加萍鄉中學80周年校慶。看到烈士館的展出,還了歷史真相,孔原非常高興。時任安源紀念館館長的楊桂香還清楚地記得,在吃飯時,他心情特別好,席間他愛人張紅同志不讓他多喝酒,不讓他吃蹄花肉(因為他患有高血壓病),他興奮得根本聽不進去,一次一次地站起來頻頻舉杯。

殷殷鄉情

孔原同志長期從事調查、情報等秘密工作,因而他在職期間,很少會見家鄉人,儘管如此,孔原同志還是帶著殷厚鄉情,想方設法接見了一些萍鄉的同志。比如1958年,他在北京接見了由萍鄉縣委組織的農業代表團一行30餘人,他和萍鄉籍的另一位首長吳烈邀請傅開宗、劉忠煥等部分代表到王府井中央領導的招待點吃飯。雖然門口有警衛站崗,顯得有點森嚴,但在進餐過程中,由於孔原等首長特別親切和藹,又是詢問家鄉的生產情況,又是打聽家鄉人的生活情況,又是探問你是萍鄉哪裡人呀……席間相互問候,歡聲笑語,驅走了森嚴拘謹的氣氛,掀起了一股“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感情波瀾。孔原那種可親可敬的音容笑貌,至今讓我們難以忘懷!

1977年孔原任中顧委委員之後,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緊張了,他似乎想把以前失去的鄉情、親情、友情一應補回來。1979年3月,他到中越邊界視察,也特意抽空回鄉,拜會市領導,走訪親朋,還參觀了安源紀念館。他欣然命筆為紀念館題詞,勉勵從事黨史宣傳的同志們搞好黨史宣傳:“要為在當前新的長征中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勇前進。”此後,1984年9月、1986年11月他先後回到家鄉,看望老家的左鄰右舍、校友、同學,接見市委黨史辦和安源紀念館的同志們。萍鄉老鄉到北京有事找他,他總是抽空熱情接待,儘量關照。

1986年11月,孔原回萍鄉時,安源鎮和張家灣村的領導,邀請他再回原來住的老房子去看看,因為原房子已經破舊不堪,村里給維修好了。他應邀前往,到達九里坪孔家屋場時,村民都自發地站在那裡恭候迎接。孔原喜出望外,興奮不已!他跟村民們一一握手問候,還親熱地向年紀大的老人詢問一些老鄰居的名字和情況,聽了他們清晰的回答後,深表謝意,並誠邀他們去北京做客。

接著孔原走進自家的老屋,用高興而感激的口吻對鎮村領導說:“謝謝你們把房子修好了!但你們不要掛牌子。我算不得什麼,參加革命,為黨為人民工作是我的本分,沒有什麼可宣傳的。此房子我也不會再回來住了,就讓家庭有困難的鄰居住吧。”後來,鎮和村裡的領導按照孔原的意見辦了。孔原的房子雖然沒掛牌宣傳,但它卻成了孔原關心老鄉、百姓的高尚品格的見證,將永遠鐫刻在萍鄉安源人民的心中。

媒體報導

孔原: 安源 走出去的共和國功勳

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萍鄉安源孔原同志故居,緬懷這位從安源走出去的共和國功勳的光輝業績。

從學徒到職業革命家

丘陵似錦,田園如畫。1906年9月,孔原(原名陳鐵錚),出生在這棟普普通通的民房——安源張家灣村的一個手藝人家庭。他母親早亡,在安源礦當工人的表哥童水生家度過青少年時代。孔原目睹礦工的苦難生活,很快接受了進步的革命思想。1924年秋,孔原進入萍鄉中學後,創建了萍鄉青年團的外圍組織——“互助社”,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反對壓迫、剝削,提倡愛國、民主、互助、團結。1926年,孔原等人受命到醴陵與北伐軍聯絡。不久,隨同安源工會領導人袁德生代表萍鄉赴南昌參加江西省工人代表大會和國民黨代表大會。會後,被選為萍鄉縣總工會糾察部長,並擔任國民黨縣黨部常委兼監察部長,積極開展革命活動,成立行業工會;建立工人糾察隊;開辦工人子弟學校;興辦消費合作社;開展勞資鬥爭。1927年春,孔原赴南昌參加由方誌敏主持召開的江西省農民代表大會。長沙馬日事變後,孔原在南昌任省總工會組織部長,後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不久,他隨部隊南下,後赴上海,任上海滬西區工會組織委員、上海總工會秘書。1929年3月,中共中央組織部通知孔原和錢瑛及另外兩位同志到莫斯科中國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1930年秋,正值紅軍打下長沙,周恩來同志來到莫斯科,號召大家回國參加革命鬥爭。孔原等毅然回響。同年10月,孔原到武漢做兵運工作,後來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組織部任幹事、秘書。1932年初調任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後調任中共中央組織局組織部部長。1933年3月任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負責恢復和主持北方局工作。1935年春夏之交,孔原作為中共白區黨組織的代表於同年7月出席了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和國際互濟會擴大會議,被選為國際互濟會主席團委員,後進入列寧學院高級班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孔原主動請求回國參戰,在由西路軍餘部組成的新疆督辦公署新兵營任政治主任教員。1939年4月奉召到延安,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委員。不久和許明結婚。1940年5月孔原隨同周恩來副主席經西安、成都到重慶西南工作委員會任書記。不久,孔原被國民黨發現,列入黑名單。為了保護孔原的安全,周恩來決定把他調回八路軍重慶辦事處,接替博古擔任南方局委員、組織部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周恩來和林彪、鄧穎超、孔原等100多人,乘卡車離開重慶。孔原返回延安後,在中央黨校參加整風學習,期間,被誣為叛徒、特務、“紅旗黨”頭子。後經周恩來、葉劍英同志澄清,其名譽得到恢復,並先後參加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六屆七中全會和黨的七大。  

為共和國再立新功

1949年7月,新中國即將誕生,孔原奉調進京。周恩來親自找他談話,指示他負責籌建新中國海關總署。孔原顧不上休息,隻身來到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區接管的第一個大海關——天津海關蹲點,比較詳細地了解了海關的組織形式、機構設定、人員構成、具體業務和接管情況,向中央提出了《關於建立海關總署工作的初步意見》,闡述了對改造舊海關、建立新海關的基本構思。不久,毛澤東主席簽署政府令,孔原為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署長。海關總署的成立,只是海關建設的開始,他根據周總理的指示精神,主持起草了新中國成立後指導海關的第一個重要的政策性檔案——《關於關稅政策和海關工作的決定》。1953年初,海關總署併入對外貿易部。孔原調任對外貿易部副部長,主管海關工作,為發展我國對外貿易事業進行了積極有效的工作。1957年後,他歷任中共中央調查部常務副部長、部長,積極參與制定並組織貫徹執行我黨我軍對敵隱蔽鬥爭的路線、方針、政策,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孔原還曾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1958年兼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積極協助國務院管理外事工作和指導各部門及地方的外事活動。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關押達7年之久。其妻許明曾任周恩來副主席秘書和國務院辦公室副主任,也被迫害至死。他的兩個兒子孔丹和孔棟也被下放到農村勞動。在逆境中,他與林彪一夥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75年,孔原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某部政治委員。1980年任總參謀部顧問。1983年作為國家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參與了國家安全部的組建工作。1985年,他主動要求退出領導崗位。離任後,他仍舊關注國家的建設,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

孔原同志功勳卓著,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9月21日,孔原與世長辭。

人物評價

孔原長期從事調查、情報等秘密工作,不少萍鄉人笑稱他為“特務頭子”。他的探親訪友、接待會客均受到約束。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出生入死,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事業尤其是在黨的情報工作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孔原生性聰明伶俐,記性好,辦事靈活,點子多,膽子大,在私塾讀書時,學習成績優秀,深得老師讚賞。由於他孩提時就常跟著表哥童水生到安源工人俱樂部去玩耍,與工人接觸頻繁,革命的思想早已在他幼小的心靈和腦海中萌發、生長,他表現出來的較高的政治熱情與敏銳性在同齡青年中已嶄露頭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