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鑫

陳錫鑫

陳錫鑫,園藝學家,園藝教育家,中國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園藝學、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西北農學院、北京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和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主要創辦人,為中國園藝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陳錫鑫,1903年11月生於江西省萍鄉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在該縣中學讀書三年,未畢業就東渡日本留學。1923年考取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特設預科,修業期滿後,於1924年升入日本第六高等學校理科。1927年升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1930年3月至1932年6月在該校做研究工作,專攻園藝利用。在日本留學期間,他經常看到中國學生遭受凌辱,遂參加了反日的學生運動,因而曾遭日本官方拘捕。“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華民族處於危難關頭,陳錫鑫毅然回國。1932年8月,到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任教,次年升為教授。南京淪陷後,1939年,陳錫鑫辭去金陵大學教授職務,到陝西武功,參加籌建西北農學院園藝系,任系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應俞大紱教授之聘,到北平任北平大學農學院園藝系教授兼系主任。北平解放前夕,台灣園藝界有關人士邀請陳錫鑫赴台灣任教,以“避開政治”,被他謝絕。他一直堅持在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直到北平解放。1949年11月,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與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陳錫鑫遂任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直至1955年病逝。

陳錫鑫是中國老一輩園藝學家,在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學的教學和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

技術成就

1939年,北平大學農學院和西北農業專科學校合併,成立西北農學院,陳錫鑫受命在原西北農專園藝組和北平大學農學院園藝組的基礎上組建西北農學院園藝系,並在較短時間內使園藝系初具規模。1946年,陳錫鑫到北平擔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主任。在他的領導下,園藝系從無到有,形成了一支較有實力的教師隊伍,建成了一批實驗室、標本室和園藝試驗場,創辦了中國高等學校第一個果蔬加工實驗室,並開設了一批專業課程。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陳錫鑫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兼果蔬貯藏加工教研組組長,殫心致力於園藝系及教研組的建設工作,使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迅速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包括果樹栽培、蔬菜栽培、果蔬貯藏加工和造園等四個教研組,形成了較完整的教學科研體制。早在1951年,陳錫鑫與汪菊淵教授一起倡議並積極奔走,與清華大學建築系(當時系主任為梁思成)合作創辦了當時國內唯一的造園學教學組(造園專業)。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經國家批准,在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正式建立果蔬和造園兩個專業,顯示出陳錫鑫的遠見卓識。同時,經他精心籌劃建立的國內頗具特色並有相當實力的果蔬貯藏加工教研組,在他的帶領下,在果蔬貯藏加工教學與科研方面進行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這個教研組的建立與發展,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園藝產品加工利用方面的專門人才,在科研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並為80年代建立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系奠定了基礎。

陳錫鑫從事園藝學、園藝產品利用學的教學工作20餘年,在園藝學、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學方面有很深造詣,並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建國初期,他致力於園藝教育改革和教學工作,作出了成績。

30-40年代,陳錫鑫先後在金陵大學、西北農學院、北平(京)大學農學院任教,講授園藝學通論、果樹園藝學、蔬菜園藝學、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學等課程。在任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主任兼果蔬貯藏加工教研組組長期間,曾悉心致力於園藝系的教學改革和系、教研組的建設。1950-1951年,園藝系是全國農業院校進行課程改革的重點單位之一。陳錫鑫主持制定了園藝系課程改革方案,提交給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審議。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他積極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從國家農業生產需要出發,使教學與生產和科研緊密結合。他注重實踐教學,注重調查研究和總結民眾經驗,並用以充實教材內容。1950年,在他的領導下,園藝繫著手制定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組織力量翻譯蘇聯教材,並著手編寫中國實用的新教材。

在教學改革工作中,陳錫鑫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50 年代初期,否定摩爾根遺傳學(所謂“舊遺傳學”)曾風行一時,北京農業大學停止了摩爾根遺傳學的教學課程,主講教師李景均教授被迫出走。陳錫鑫卻認為,對任何學說都應該用科學的批判態度吸取精華,要“沙裡淘金”。他主張“舊遺傳學”不應取消。1950年,在有關學術會議上,他以辣椒與番茄嫁接的實例對當時所謂“新遺傳學”提出質疑,並對蘇聯專家宣揚的“米丘林——李森科學說”提出異議,給全系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陳錫鑫在日本留學期間即致力於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利用研究。後來在北京大學農學院任教期間,除講授園藝學有關課程外,還積極從事園藝產品采後研究,並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1947年,天津的一個罐頭加工廠的罐頭製品曾一度約有80%發生霉變。陳錫鑫經過認真研究,終於找出了原因,並提出相應的措施,使這個工廠的罐頭製品霉變率降到0.3%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短短四年的時間裡,陳錫鑫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他十分重視對農民經驗進行調查和總結,親自帶領助教到京郊考察大白菜冬季貯藏。在盧溝橋農場,為摸清窖藏條件及技術措施,他住土炕,認真觀察記錄,有時徹夜不眠。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們進行了窖型改進試驗,並進行試驗推廣。在此基礎上,他們發表了題為“北京白菜貯藏的經驗總結及其初步改進”的論文,刊載於《北京農業大學學報》創刊號上。

陳錫鑫在中國傳統的園藝產品加工利用方面進行了許多開創性的研究工作。他是最早對中國傳統的醬醃菜技術開展研究並用科學理論進行解釋的學者。他研究了傳統醬醃菜的保綠、保脆機理及其技術要點,對冬菜、乾菜等也進行了試驗研究。他曾建議把乾菜製品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進藏部隊的必備軍糧。他認為一些適應戰時需要而興起的罐頭和乾菜食品也可以為普通民眾服務,甚至可以發展出口創匯。可以看出,他當時的觀點很有積極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陳錫鑫還曾進行香蕉催熟技術研究,利用電石催熟獲得成功,使當時採用這一技術的廠家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他的研究成果也獲得有關部門獎勵。

陳錫鑫為人謙遜,待人寬厚,嚴於律己,平易近人,深受園藝系師生們的尊敬。1955年2月,陳錫鑫因患癌症,英年早逝。雖然他離開我們已經多年了,但他在園藝學特別是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學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為今天的園藝產品采後教學與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人物簡歷

1903年11月 生於江西省萍鄉縣。

1921年7月 江西省萍鄉縣中學肄業。

1921-1924年 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特設預科學習。

1924-1927年 日本第六高等學校理科學習。

1927-1930年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

1930-1932年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大學院做研究工作。

1932-1939年 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講師、教授。

1939-1946年 西北農學院園藝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6-1949年11月 北京大學農學院園藝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9年11月-1955年2月 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5年2月 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