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鄒

陳鄒出身農民家庭,受家鄉人民長期與法國侵略者不屈不撓鬥爭的愛國精神影響,自小養成向黑暗惡勢力抗爭性格。他為人正直,有正義感,遇事善思考,是村中公認的“好後生”。
1936年南三、坡頭人民不堪法租界當局的苛捐雜稅,爆發抗稅反法鬥爭。霞瑤村在陳鳴周的組織發動下成立抗法自救會,陳鄒與一批青年積極參加自救會的抗法活動,並於農曆閏三月三日前往坡頭公局武裝請願,參加著名的“三月三”抗法鬥爭。
1943年2月,日軍侵占廣州灣。中共黨員韋成榮、孫均泰和武術師陳紅面到霞瑤村以開辦武術館為名進行革命活動和開展抗日鬥爭。陳鄒參加武術館開始接受共產黨的教育,不久便被吸收為共產黨員。爾後又發展陳光、陳意、陳清等人並成立黨小組,陳鄒擔任黨的小組長。他們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發動民眾成立守垌隊,名為保護農作物,實為保護革命同志出入安全,組織抗日武裝。與此同時,還成立喪葬會,為民眾排憂解難,得到民眾擁護。守垌隊員不斷增加,後發展為抗日聯防隊,陳鄒任抗日聯防隊隊長。
1945年6月,日軍在南三燈塔沿海登入,騷擾南三,得到情報後,韋成榮、陳鄒帶領聯防隊全副武裝趕到燈塔沿海村莊抗敵,雖日軍已向南海海面逃去,但已顯示了抗日聯防隊的組織能力,在民眾中樹立了威信。民眾一旦發現情報,便自覺及時向聯防隊報告,並自動加入聯防隊。 “聯防自衛,保衛家鄉”,抗日聯防隊成為南三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國民黨積極準備內戰。根據上級黨的指示,為了做好武裝鬥爭的準備,陳鄒與黨小組同志研究決定從聯防隊員中挑選一批骨幹成立游擊小組,並設立一個內外交通情報聯絡站收集情報。同時黨員進行分工、深入附近村莊,發展革命力量,經過幾個月的工作,便發展10多條村,100餘人參加革命活動。1947年3月,陳鄒聯繫各村游擊小組共10餘人,第一次襲擊國民黨南三區公所,因被敵人發現,而沒有成功。
1947年5月,濱海區建立紅色政權,南三鄉人民政府成立,陳鄒被委任為南三鄉鄉長兼游擊隊長。同年8月因工作需要調往濱海區任督導員。1947年8月18日陳鄒帶領陳教等人從吳川轉移到南三,因壞人告密,在老鴉山海面被國民黨南三自衛隊包圍,陳教被捕犧牲,陳鄒等人脫險。第二天國民黨南三區自衛隊包圍霞瑤村,陳鄒等同志的家被洗劫一空,母親被打傷致殘。1948年10月國民黨加緊清鄉、圍剿,革命轉入低潮,南三地下黨大部分同志轉到外地,陳鄒按黨組織指示,堅持在南三隱蔽活動,直到迎來南三解放。解放初,陳鄒蒙受冤案,回家務農,仍長期關心家鄉建設。1980年7月,颱風襲擊南三,陳鄒在海堤的鴨寮遇難,終年66歲。20世紀末,陳鄒蒙受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