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勞模
陳遠恩(1925~1975),別名寧化佬,民國14年(1925)出生於清流縣夢溪鄉水東村,後搬遷到東華鄉暖水村。1952年起,先後任沙蕪鄉水東村行政組長、互助組長、水東鄉信用社會計、水東大隊長、沙蕪公社黨委委員。1964年出席華東農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同年被華東地區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65年赴京參加國慶16周年觀禮。
遠恩出生在貧農家庭,從懂事起,便幫人作短工度日。解放後,帶頭參加合作化。50年代擔任原沙蕪鄉水東大隊長期間,水東大隊成為全省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被評為福建省和華東地區農業先進單位。
水東村原來的自然條件差,1500畝土地有一半受旱災威脅,畝產只一二百斤。1964年6月15日暴雨成災,僅兩個小時洪水淹沒了水東,沖倒房屋56間,630多畝早稻蕩然無存,138戶人家僅剩15個鍋灶。在洪水未退的當天夜裡,大隊黨支部便召開會議,作出籌劃,安定民心。翌日凌晨,遠恩和黨支部書記陳茂生帶領民眾下山搶救秧苗,同時動員另一部分民眾回村清理房舍、街道,經過兩天奮戰,全部民眾終於回到被毀壞的家園。當縣裡撥來救濟糧時,黨支部召開全體社員會議,進行民主評議。洪水淹村的那天夜裡,遠恩竭盡全力搶救集體和別人的財產,自己家裡東西全淹了,民眾評給他100斤救濟糧,但他一斤不要,把糧食和物資全讓給民眾。
為把河水引上良田,大隊決定在沙溪河安裝水輪泵,遠恩身先士卒在氣溫零下3度的冬天,仍照常出工,腿部被石頭劃掉一層皮也不讓人知道,依然揀最重的石頭抬,挑最沉的擔子。在一個雨雪交加的深夜,河水猛漲,抽水機、柴油機被洪水淹沒,他率領10餘個社員,不顧河水的冰涼透骨,跳進機坑,抬出機器。製造水輪泵彎曲尾水管時,沒有技術人員指導,他便對著圖紙認真試製,直至第四次才試製成功。僅幾年時間,全村興建2座水庫、5個水輪泵,使870畝旱地變成水田。他還帶領社員開溝排水、改良土壤、改良品種,使糧食生產連年增產,至1972年平均畝產達906斤。
1973年,因建設安砂電站需淹沒水東村,遠恩毫不猶豫地首先率領11戶55名社員離開世代居住的水東村,來到城關公社的楊家店。為解決生產資金的不足,他發動社員將節省下來的搬家費用、房屋折價款投入大隊購置農藥、化肥。當年,便奪得豐收,糧食總產比1972年翻一番,畝產由原來的200斤提高到670斤,平均每人生產糧食2000餘斤,人均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200餘斤。
1975年,生產隊油菜籽豐收,由於他患病住院,沒有上交給國家。聽到訊息,他抱病回村,教育社員,完成國家派購任務。
他平時嚴於律己,每次從外地開會回村,背包一放就下地勞動。出差外地總是帶著飯包,不進菜館。他經常教育社員要將富日子當窮日子過,細水長流,勤儉持家。他為清流人民樹立了好榜樣。
遠恩病逝後,清流縣革命委員會向全縣黨員、幹部發出學習陳遠恩先進事跡的通知,在城鄉掀起一個學習陳遠恩精神的熱潮。
2.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副院長
陳遠恩,男,1955年生,福建閩侯人,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副院長,1981年畢業於莆田地區農業學校,1981-1983年於福建農學院牧醫系實驗室工作,1983-1985年於福建農學院基建辦工作,1989年畢業於瀋陽工業大學企業管理專業,1985年2009年於福建農林大學後勤處工作,具有豐富的後勤管理與服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