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蔭羆

陳蔭羆

陳蔭羆(1913-1995)1913年生於廣東省中山縣。1933開始習畫,1934年進入洛杉磯奧蒂斯藝術學院,師從布魯克 . 維色卡,1942年參加奧蒂斯藝術學院年度展獲油畫獎第一名。1944年以《中國人、墨西哥人與美國人》系列畫作於舊金山狄揚美術館開展。1950年創作聖經系列作品。1951年,詹姆士.維吉維諾藝廊個展展出作品包括上海、杭州、香港各地風景之外亦有社會寫實題材。

個人履歷

陳蔭羆於1969-1973年期間應南加州帕撒狄納美術館之邀舉行個展,展出50件抽象作品。其作品被中國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聖地亞哥博物館及美國數個市立美術館永久收藏。
陳蔭羆的藝術生涯始於1940年代初期,他於此時期的作品多以社會寫實風格為主,作品中充滿了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及對家國的關懷。隨後陳蔭羆於1947年返回中國,曾與中國畫畫家黃加壁與趙少昂一起研習畫法,中國的傳統背景及優良的書畫傳統促使他朝創新現代中國畫的方向走。1950年代初,始有了豐富的層次與肌理變化,他在中國古文物中找到許多靈感—青銅上銅綠腐蝕所產生的歷史文明湮滅感,石碑上斑駁風化的感覺。陳蔭羆在畫面上運用了不同媒材特性,將畫麵塑造出立體且具有具實的質感,並透過中傳統書法與文字的力量,樹立了獨特的現代中國抽象表現風格。之後在陳蔭羆更為象徵抽象的變體抽象作品中,絕妙的色感純熟的繪畫功力。畫中的書寫、文字元號已粹煉出更自由且抽象的線條與結構,那純白的線條,貫穿在色彩繽紛的畫面中,一如音符與旋律般相互呼應。

人物生平

幼年

1913年: 陳蔭羆(George Chann;亦名Chan Yum Bae),廣東省中山縣人,1月1日生。父親陳典經開設中藥店,亦是中醫師。
1925年: 12歲,在中國完成中學學業後,隨父親赴美。母親與兩位弟弟則留在中國。

開始作畫

1933年: 開始作畫。
根據畫家1981年回憶自述:早年為了開源節流,他曾經在基督教的「中華公理教會」(Chinese Congregational Church)教中文,並寄宿教會。稍後,租賃公寓時,為了節省租金以及作畫不受干擾,曾經選擇住在黑人區。
1934年: 進入洛杉磯「奧蒂斯藝術學院」(Otis Art Institute,為洛杉磯郡立美術館之附屬學院),師事布魯克(Alexander Brook)、維色卡(Edouard Vysekal)。
1934-1938年: 獲得全額獎學金,在洛杉磯奧蒂斯藝術學院學習。在校期間,擔任繪畫助教。當時,在奧蒂斯藝術學院僅有1或2位華人學生。
1939-1940年 獲得學士學位後,留校繼續進修,獲得兩年全額獎學金,並擔任助教,取得美術碩士(MFA)學位。
1941-1943年 擔任洛杉磯奧蒂斯藝術學院助教。
1941年 中國抗日戰爭正酣,回響洛杉磯僑界舉辦救助難民募款會,現場為人畫肖像義賣。
3月16日至4月15日,洛杉磯「加州藝術俱樂部」(California Art Club)個展開幕。
11月,洛杉磯「藝術小屋」(Maisonette d’Art)個展。
1941-45年 住在洛杉磯「中華公理教會」,跟著牧師繼續進修中國文字和書法。
大戰期間,曾經在美國陸軍特勤部門(Special Services Division)服務,專事繪畫,譬如描繪歷任總統及軍事將領的畫像。為此,曾獲榮譽獎章。

遷居洛杉磯

1942年 由士德頓(Stockton)遷居洛杉磯。
2月中旬,舊金山榮勛宮(Palace of the Legion of Honor)個展──起因受到洛杉磯郡立美術館館長麥堅尼(Roland Mckinney)的推薦。
3月,參加奧蒂斯藝術學院年度展,獲油畫獎第一名。
7月,聖地亞哥美術館(the Fine Arts Gallery of San Diego,即今之San Diego Museum of Art)個展。
8月,以20分鐘完成一幅小女孩的速寫肖像,為自己贏得聖地亞哥美術館的現金獎掖。(8/14/1942報紙披露)
8月,舊金山狄揚美術館(M.H. de Young Museum)聯展;紐約蓋梅畫廊(Guymaye Gallery)個展。
9月,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館長麥堅尼,邀請他舉辦個展,成為首位在此展覽的華人藝術家,展出作品22幅,有展覽畫冊。
10月,作品〈李莉莉〉(Lily Lee)進入聖地亞哥美術館館藏。
12月,畢爾特摩藝廊(Biltmore Art Gallery)個展,展出作品23幅,有展覽畫冊。
12月,在甫開幕的紀塔珍畫廊(Zita-Jean Gallery)聯展,展出在中國完成的小幅風景畫數幅。
1943年 9月,南加州大學費雪藝廊(Fisher Gallery)個展。
11月10日至27日,紐約新屋藝廊(Newhouse Galleries)個展「中國人、墨西哥人與美國人」(Chinese, Mexican and American Subjects),展出15幅畫作。
1944年 8月8日至9月6日,以「中國人、墨西哥人與美國人」系列畫作,於舊金山狄揚美術館個展。
1945年 1月11日至31日,比佛利山雷蒙與雷蒙藝廊(Raymond & Raymond Galleries)個展。
1946年 4月中上旬,於洛杉磯詹姆士‧維吉維諾藝廊(James Vigeveno Galleries)個展。

返回中國

1947-49年 返回中國,前後達3年之久。期間,主要居住香港。在中國期間,與趙少昂、黃君璧交遊。
1947年 赴上海訪友,住嶺南大學上海江灣分校宿舍。經該校校長介紹,認識後來成為妻子的陳景容。
在上海期間,亦曾展覽作品。
1948年 年初,擔任廣州嶺南大學客座講師,為時6個月。上半年期間,曾有短暫時間赴「京、滬、杭之游」。(參閱王益論1948年9月1日為廣州市文獻館「陳佐治繪畫展覽會」〔展期9月10日至12日〕目錄所寫簡介。)在上海期間,亦曾展覽作品。
9月10日至12日,在廣州市文明路之文獻館舉辦個展,展出在大陸所到之處的掇拾之作,共展出33幅作品,有目錄簡介。
1948-49年 香港聖約翰大教堂(Saint John Cathedral)個展。
1949年 4月與陳景容在香港結婚。

回到美國

1949年12月偕妻返抵美國舊金山。
Early 1950s 開始研究抽象繪畫。
1950年 1月女兒出生。
7月,在舊金山藝術聯盟(Art League)展覽,展出名為〈中國生活〉(Life of China)系列畫作。
1951-52年 任教於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亦在洛杉磯黛娜‧巴帖特藝廊暨藝術學校(Dana Bartett Art Gallery & Art School)教授人像與人體畫,同期應聘在此教畫者,還有美國知名抽象畫先驅麥克唐納-萊特(Stanton Macdonald-Wright, 1890-1973)。
1951年 4月2日至24日,詹姆士‧維吉維諾藝廊(James Vigeveno Galleries)個展,展出作品包括在中國期間與回加州之近作,總計26幅,表現主題除了上海、杭州、香港各地風景之外,亦有社會寫實題材,譬如在中國所見二次大戰之後的乞丐流民景象等等。
4月23日至5月23日,詹姆士‧維吉維諾藝廊舉辦「法美兩國名家小畫展」(Small Paintings by French and American Masters)聯展,參展〈少女〉(Little Girl)與〈嬰孩〉(Baby)兩件作品,全展總計24件,法國部份的名家包括梵谷(Vincent van Gogh)、布丹(Eugène Boudin)、雷諾瓦(Auguste Renoir)、烏依亞爾(Edouard Vuillard)、西尼亞克(Paul Signac)、優特里羅(Maurice Utrillo)、夏卡爾(Marc Chagall)、魯奧(Georges Rouault)、羅蘭馨(Marie Laurencin)等。
11月23日至12月,詹姆士‧維吉維諾藝廊「聖誕節聯展」。
12月,在舊金山狄揚美術館(M.H. de Young Museum)展覽。
1952 3月中旬,參加為洛杉磯普特南基金會(Tracy J. Putnam Foundation)而辦之聯展。
在洛杉磯「農夫市場」(Farmer’s Market)當中,開起藝品店,店名為Farmer’s Market Art Gallery(「農夫市場藝廊」)。
1955年 亦開始繪聖經故事主題。
1959年 10月,奧蒂斯藝術學院「當代美籍畫裔藝術家十人展」,展出畫家平均每人4幅作品,其作品之一〈海鳥〉(Birds)描繪冬季海灘上的海鷗。
1965年 7月29日至8月29日,奧蒂斯藝術學院藝廊展出百件新作,包括54幅水彩,46幅油畫;其中,水彩作品主要為風景畫作,尤其是表現中國景致之作,如作品〈月過萬山〉;大幅油畫作品則是融入中國書法形式與意趣之抽象表現主義作品,如作品〈懷素〉,並出版有《陳蔭羆先生畫展特刊》。
1968年 2月19日起,在洛杉磯安克洛姆藝廊(Ankrum Gallery)個展,展出較具象的風景系列,以及融合中國書法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風之作。
10月,奧蒂斯藝術學院建校50周年繪畫聯展,由策展人自該校校友所提供391幅作品中,選出44位藝術家,一共50幅作品展覽,陳蔭羆以抽象織錦式的畫風,入選兩幅作品,一幅名為〈鐘鼎文〉〈We Give Our Attention to Beautiful Poems〉、另一幅名為〈A Great Land is Made Better by Things Than Wealth),並獲得500美金獎金。
1969-73 期間,曾應南加州帕撒狄納美術館(Pasadena Art Museum,即今之Norton Simon Museum)之邀,舉辦個展,展出50件抽象畫作,展期一個月。受其啟蒙之學生黃昌英曾以中文撰寫〈陳蔭羆導師畫展觀後展〉,文中特別指出:「此次畫展作品,其特色是採用各體的漢字,如甲骨、竹簡、鐘鼎、篆、隸、楷、草、行各體,運用抽象技法,經過藝術加工,繪成一幅幅引人入勝的畫。」
1974-75年 赴美國中部與東部旅遊。芝加哥藝術學院以及鹽湖城等地個展。並前往紐約拜訪友人曾景文。
鹽湖城一畫廊舉辦陳蔭羆畫展,但展後並未歸還作品或支付售出作品的款項。經催討無效,造成陳蔭羆日後不願參加展覽。
1975年 父親陳典經逝世。
獲加州州長布朗(Edmund G. Brown Jr.)邀請,在州長辦公廳中展覽作品。
1981年 1月9日與19日,應洛杉磯加州大學之「亞裔美國人研究中心」(Asian American Studies Center)與「南加州美籍華人口述歷史」(Southern California Chinese American Oral History Project)計畫邀請,接受Jean Wong以英文訪談。
訪談中,自述作品曾經受到舊金山、棕櫚泉(Palm Spring)及多個城市美術館收藏,並曾在堪薩斯、紐約、上海、廣東、(以及大多在)加州展覽。
另外,訪談中也回憶自己的藝術生涯與風格的轉變,主要內容包括:
「早年學習西畫,喜歡描繪窮苦人家、老人與小孩。自中國返美之後,他發現美國藝術已然走向現代化之路,為迎頭趕上,於是,他透過閱讀書籍,致力使自己的畫風由傳統邁向現代。﹒﹒﹒他認為中國畫家用心靈作畫,西方畫家則用眼睛作畫。他最愛的中國畫家為石濤,因為他以獨特的方式表現了中國傳統。」
應廣東的中山大學邀請,返回中國參加孫中山先生銅像揭幕典禮。
1987年 2月,受邀參加加州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集一堂藝廊」(Merging One Gallery)策劃之「衍變:當代華裔美國藝術家五人展」(Derivations: Five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n Artists)聯展。
1988年 4月在洛杉磯一畫廊展出,當地的報紙標題稱他是「被遺忘的藝術家」。
1993年 春天,捐贈洛杉磯「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約250幅以聖經故事為題的畫作,作為教堂出版宗教畫冊之用;不過,迄今仍未見該出版品問世。
1995年 5月,病逝洛杉磯。

逝世後展覽

20世紀

1995年9月24日至10月26日,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在該校藝術系藝廊(Art Department Gallery)舉辦「新觀點:建立西岸亞裔美國人的藝術史」策劃展(With New Eyes: Toward an Asian American Art History in the West),共展出77位藝術家,總計100幅作品,陳蔭羆作品亦在邀展之列,展出1940年代一幅少年的畫像(Shy Boy in a Green Sweater);展中,亦有朱沅芷作品2幅。
1999年 水晶大教堂成立一間作品專室,長期展出陳蔭羆在1950年代創作的聖經系列作品。

21世紀

2000年 2月26日至3月21日,台北大未來畫廊個展。
2005年 7月19日至7月31日,上海美術館個展。
2006年 4月1日至4月20日,廣東美術館個展。
2007年 舊金山狄揚美術館聯展。
2008年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2009年 洛杉磯,華美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