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6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並留校任教。1987年和1991年,兩次獲準破格晉升副教授、教授。
1995~1998年任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主編,1996~2001年任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院長,鄭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委員。
曾兼任鄭州市第十、十一屆人大代表。河南省高校教師任職資格高評審兼中文學科組組長,河南省優秀社科獎評審,河南省文化藝術成果獎、“五個一工程”獎評審,河南省優秀圖書獎評審。
2001年調入深圳大學文學院。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學術兼職:
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協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河南省作協常務理事、河南省文學學會副會長。
研究方向
陳繼會的主要學術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其中尤其在文化批評與地域文學研究、中國鄉土文學研究和20世紀中國小說批評方面用力最勤,多有創穫。
主要貢獻
先後主持並完成了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河南省“八五”、“九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主持在研河南省“十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等多項重大科研課題,並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等刊及多家出版社發表、出版論著250餘萬字,主要著作有《理性的消長》(中原農民出版社,1989)、《拯救與重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文化視野中的文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中國鄉土小說史》(安徽教育出版社,主筆1999)、《文學的星群:南陽作家群論》(河南文藝出版社,主編1999)、《20世紀中國小說文化精神》(東方出版社,2002)、《批評:文化審美之維》(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等。
《光明日報》、《文藝報》、《中國圖書評論》、《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全國10餘報刊載文對研究成果予以評介;《文藝報》以《“地之予”的鐘情與不肖》為題,專文介紹學術研究成果。由於學術成就突出,曾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名高校青年學者代表參加1990年於北京召開的全國青年作家代表會。1996年和2001年,兩度參加中國作協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
獲獎記錄
1993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994年被批准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5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優秀專家”。
《理性的消長——中國鄉土小說綜論》獲1990年河南省教委優秀科技專著獎,《拯救與重建——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文化精神》獲河南省首屆優秀社科論著獎、省教委優秀科技專著獎,《文化視野中的文學》獲北方15省優秀圖書獎,《文學的星群》獲河南省優秀圖書獎、《中國鄉土小說史》獲安徽省優秀圖書獎,《高曉聲小說的現實主義精神》獲1987年河南省優秀成果青年獎,其作品還獲1991年全國青年作家會議獎。論著還曾獲中國作家協會1994年度“莊重文文學獎”、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著作獎等多項重大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