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瘦駿

建國後,瘦駿先後在西南鐵路工程局、西南鐵路設計分局、鐵道部第二設計院任地質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 他從事地質工作60餘年,是國內享有盛譽的老地質專家之一。 此外,還有關於西南、鷹廈等鐵路設計中有關地質問題的論述,均受到同行專家的好評。

陳瘦駿(1894一1983),小名連財,號流風,清塘鎮大鶩崗人。早年隨父母在澳門求學,從小立志以科學救國。民國5年(1916)考取公費留學日本,攻讀工科大學礦冶系。民國11年畢業回國,先後在奉天(遼寧)、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江西等地從事礦業采煉工作。曾擔任工程師,並任過技正、主任、科長、礦長、顧問等職。
建國後,瘦駿先後在西南鐵路工程局、西南鐵路設計分局、鐵道部第二設計院任地質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參加成渝、寶成、川黔、成昆、黔桂、貴昆、鷹廈、昆陽等鐵路的勘測設計工作。在工作中深入實際,不怕艱苦。凡重大工程地質不良地段,都親臨現場勘踏,蒐集資料,對線路方案和工程措施提出意見,使之設計合理,節省工時,增大效益,為國家節約大量資金。如1955年設計成昆鐵路的沙木拉達隧道和1960年設計成(都)築(貴陽)鐵路的涼楓椏隧道兩項工程的陳氏方案,均優於蘇聯專家的方案,可減少兩線共繞道三百多公里的路程,節約投資十多億元。經過反覆科學論證,最後按照陳氏方案施工,因而一再受到鐵道部通令表揚。又如鷹廈鐵路的屯溪河橋設計,因此處河床地質極為複雜,陳氏經過調查研究,以最壞的地質條件為依據設計建橋方案,開親臨現場指導和監督施工,終於建成--座高質量的鐵路橋。寶成鐵路的設計,過秦嶺路段有陡坡。按常規一台機車拖拉是很困難的,而且危險性很大。陳氏發揮才智,大膽構想,設計以兩台機車一前一後推拉列車過秦嶺的方案,順利解決這一難題。
瘦駿一生熱愛祖國,作風正派,廉潔奉公,忠於職守,為我國礦藏開發、鐵路建設、地質人才培養作出重要貢獻。他從事地質工作60餘年,是國內享有盛譽的老地質專家之一。曾擔任過四川省地質學會理事會理事、名譽理事、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成都地質學院畢業設計答辯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1965年9月由組織安排退休。1980年被授予高級工程師職稱。1982年在慶祝中國地質學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受到大會通報表彰。1983年7月19日病逝於成都,享年90歲。鐵道部第二設計院給陳瘦駿敬送的輓聯寫道:“千秋駿骨,一代高風”。
陳瘦駿主要著述有:《對60'大塌方的緊急處理方案》(載1958年5月《勘測設計》雙月刊)、《關於依達木大隧道的地質結構和西南地質的關係》(載1959年8月《勘測設計》雙月刊)、《論成昆鐵路的地質與設計》(載1962年《地球》季刊)。此外,還有關於西南、鷹廈等鐵路設計中有關地質問題的論述,均受到同行專家的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