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庵

陳梅庵,字雪山,祖籍山東利津,1915年生於津郊四里沽村。陳梅庵自幼聰明好學,勤奮刻苦,他先是入私塾拜名師孫紹卿學習古文,書法學“二王”、歐、柳、顏、趙及黃庭堅等諸家,後拜清朝秀才、民國時期天津著名書法家李學曾和葛沽名家承航先生學習書畫。在繪畫上,他擅長小寫意,20歲時就聞名津沽。在“教育救國”思想影響下,他於1934年與其兄在四里沽創辦了陳氏學校,任校長。在辦學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他對那些勤奮好學的農家子弟予以免費,在其他方面給予資助。從1930年到1940年,陳梅庵創作了大量沒骨畫“八破”、“金魚”和小楷扇面,參加榮寶齋扇面展,獲得好評。新中國成立後,陳梅庵依然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默默地為津南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世紀80年代,陳梅庵煥發了第二個藝術青春,他與津門名家孫克綱、慕凌飛、愛新覺羅·溥佐、趙松濤、王麥桿劉止庸、夏明遠、霍春陽、王明九等翰墨結緣,經常在津南舉行筆會,一起到農村、工廠、學校,共同研究書畫藝術的繼承與發展。
1994年,在陳老先生八十壽辰之際,老友孫克綱、王麥桿、愛新覺羅·溥佐、劉止庸等來到家中祝賀。溥佐揮毫潑墨畫了一幅“松柏圖”,孫克綱當場題寫一個大壽字。陳老先生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白玉扳指回贈給溥佐。溥佐非常珍愛,轉身交給夫人史文秀,小聲囑咐夫人“給我保存好”,並講述扳指是古代人射箭用的,自己少年時期隨兄長們外出打獵射箭曾用過扳指。邊說邊模擬拉弓的姿勢,博得了大家一片掌聲。
王麥桿和陳梅庵是好朋友,那緣於“文革”後期。上世紀70年代初,王麥桿作為天津美院的一名“右派”下放到南郊北閘口村,到村生產小隊當木工。在那個年代裡,許多年輕人怕受牽連,不敢接近這位“老人”,陳梅庵卻和王麥桿喜結翰墨緣。在近二十年的交往中,二人互相關心,交流研究書畫藝術,從南郊的葛沽、雙橋河到小站、雙閘,從八里台到鹹水沽,從石化公司到大港油田,津郊這塊沃土留下兩位老人的足跡。王麥桿曾感慨萬端地說:“南郊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南郊人並不難交,在我困難的時候梅庵兄及他的弟子們給了我巨大的幫助和支持,並給了我第二次藝術生命。”
陳老先生和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周祜昌是同鄉又是好朋友,周汝昌家住古鎮鹹水沽,與四里沽村隔河相望,青年時期他們三人經常在一起研究詩文、書法。周家是鹹水沽鎮的一個大戶人家,周汝昌的父親是當地知名人士,人稱“周五爺”,他喜歡詩文書畫,對年輕的教書先生陳梅庵十分器重。多次請到家中,準備了扇子請這位青年書畫家留下墨寶。事隔70年,在2005年紀念陳梅庵先生誕辰九十周年書畫展覽會上,人們看到那把被周家後代保存完好,經歷了許多磨難的扇子。1991年,周汝昌得知陳梅庵舉辦書畫展時,特意題詞祝賀:“喬梓聯輝書畫好,柳風沽上燕雲蒸。”
畫品即人品。陳梅庵一生與人為善,默默地有所思,有所做,經歷著生活錘鍊,他用心藝術,在不斷的追求中走完了八十八年的人生。他的丹青翰墨將永傳人間。
陳梅庵作品陳梅庵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