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龍簡介
南宋莆田陳文龍與抗元英雄文天祥是同時代人,都是南宋後期的狀元、丞相,他們的出身、仕途、遭遇幾乎相同,最後又同樣為國殉職。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讚頌陳文龍和文天祥“隆名並峙”,同為“一代忠貞”。來歷
陳文龍沒有任過尚書官職,明清兩朝官制“六部”也沒有“水部尚書”。陳文龍在抗元鬥爭中壯烈殉國後,宋、元兩朝皇室也並沒有對他敕封“水部尚書”、“鎮海王”。民間傳說這些封號是“天帝”所封。傳說畢竟是傳說。據專家考證:明代崇禎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曾三次敕封陳文龍為“水部尚書”和加封“鎮海王”。
明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一中國後曾命中書省派員到地方訪求應祀的神祗。凡有功國家及惠愛在民者,著於祀典,令有司歲時到祭。”他特別重視江西廬陵的文天祥和福建興化的陳文龍。
福州烏龍江上段有個村莊叫陽岐。陽岐村臨江邊古時有一過往船隻停泊的碼頭,熱鬧異常,特別是經營南北京果雜貨和土特產品生意的莆仙一帶商賈,要進入省城的船舶多停泊於此,然後再棄舟陸運。史稱此碼頭為“化船道”或“興化道”。莆仙一帶商旅為祈求生意興隆,平安往返,就於明洪武年間,在興化道旁大松樹的濃蔭下建一小廟壇,奉祀海上女神媽祖和抗元英雄陳文龍的遺像。這個小廟壇面積約30平方米,遺址至今猶存。明天啟七年(1627)陽岐村民、水上居民和莆仙一帶在省城的商賈,出自對鄉賢忠貞氣節的景仰,開始將原廟宇移到陽岐村“鳳鳴山”下,新建陳文龍廟。這座陳文龍廟歷代旨奉祀典。
琉球自明洪武五年(1312)之後,直至清光緒十年(1879)止,琉球與中國是藩屬關係。明清兩代政府曾派遣冊封使團前往參加“冊封禮”慶典。因琉球與中國隔著浩瀚大海,而福建距琉球最近。所以,凡“冊封使團”出發前必定就近先到“旨奉祀典”的陳文龍廟祭祀之後啟程,或將陳文龍造像陪同使團前往琉球,祈求保佑使團平安往返於中琉之間。陳文龍“神靈顯赫”,都能盡到“責任”,每次都使使團平安,很受皇朝讚賞,所以,皇朝就對他一次次地加以敕封,以“水部尚書”作為中琉之間海上交通安全庇護神的封號,直至加封為“鎮海王”,以求使團永遠受到陳文龍的庇佑,能在風平浪靜,海不揚波的情況下保護冊封使團平安往返於中琉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