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陳振旗同志1956年8月15日出生,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下莊村柏樹組人,1979年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壯烈犧牲,榮立一等功,年僅23歲。人物生平
陳振旗烈士出生在一個老實本分的農民家庭。父親陳樹湘勤耕苦作、辛勞一生,因病早逝,當時陳振旗烈士只有12歲。母親袁凡珍勤勞樸實、含辛茹苦、養兒育女;哥哥陳林生先天弱智、身材矮小、勞力不足,至今仍孤身一人。當時家庭重擔就落在母親和姐姐的身上,陳振旗自幼受父母的影響,知艱知苦、體貼父母,五歲就幫母親煮飯、提水;6歲就幫父親放牛、看羊、上山打柴。由於當時的經濟條件差,特別是下莊村屬典型的山區村,山窮水瘦、地薄田少;加之交通不便(未通路通電),那時屬集體經濟時代,農戶靠出集體工計工分,糧食按勞分配,加之他家勞力差,茴絲和雜糧是他家的主糧,生活非常艱苦。陳振旗在家是滿崽,父母心疼么兒,有一點好吃的東西總是留給他,但他從小就很孝敬父母、疼愛哥姐,從不享受父母給的特殊待遇,把好的留給父母和兄姐;有時連雜糧和茴絲都吃不飽,他總是主動讓給做重體力活的父母和兄姐,現在他姐姐回憶起來仍淚流不止。
幼年時的陳振旗非常逗人喜愛,七歲入學讀書,他的表現就與其他孩子不同,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成績總是排在全班第一名。白天上課他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課餘幫助同學解答問題;晚上在家他把晾乾的竹片紮成束來點燃插在牆壁上,複習當日的課程,今天的作業從不拖到第二天做,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讚。69年上半年,陳振旗以優異成績進入當時的芭蕉中學讀書,年僅13歲,從他家到中學要走20多里的山路,一星期回一次家。在學校他刻苦學習,星期日在家幫助家裡出集體工。每周上學,他不是一擔乾柴就是兩捆竹椏,以換取自己的生活費和家裡的鹽、火柴、肥皂等日常用品的開支費用。儘管他家裡確實困難,但是他熱心幫助比他更困難的同學。老師稱讚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將來一定有出息。
1973年父親去世,家庭愈加困難,體弱的哥哥又患重病,他只得輟學回家,擔起了家庭的重擔,當時他還只有17歲。1974年,他積極參與鐵山水庫的建設,在鐵山工地上,他總是第一個到達工地,傍晚他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收拾工具。整整一年時間,天天如此。儘管他年齡小,但他掙的工分超過任務1500分。由於他吃苦耐勞、積極肯乾,受到了鐵山工程指揮部和大隊支部的多次表揚和獎勵。
成就及榮譽
1975年12月,經村支部的極力推薦,自己多次申請,陳振旗如願以償穿上了綠軍裝,成為廣州軍區53516部隊495團的一名新兵,駐在廣州龍川縣燈文市。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他起早摸黑,摸爬滾打,刻苦鑽研,努力學習技術和本領,在全團軍事考核評比中,他的各項成績都是優秀,受到團首長的賞識。新兵訓練一結束,當時的軍團長周光太同志把他調到團警衛排擔任一班長。1978年12月,陳振旗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9年2月,對越還擊戰已打響,他積極報名要求參戰,他所在的部隊調入廣西前線直接參與作戰。在越南同登縣的339高地與越軍展開了拉鋸式的爭奪戰,他們蹲貓耳洞、吃壓縮餅、飲岩滲水、吸浮塵灰,炮聲隆隆,震耳欲聾,流血犧牲,隨處可見;但是他英勇沉著,巧妙的與敵軍周旋,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戰鬥任務。1979年3月4日,他和幾名戰士護送團首長去前線指揮所途中,遭到敵軍暗火力的攻擊,他為了保證軍首長的安全,掩護首長安全轉移,帶領兩名戰士吸引住敵軍的火力,迎著敵人的炮火英勇抗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年僅23歲。戰鬥結束後,部隊為了紀念犧牲的同志,把他和其他烈士一起安葬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建了烈士紀念塔,並給他追記一等功,塑了銅像。
陳振旗同志犧牲的訊息傳到家鄉,家鄉的父老鄉親無不扼腕悲嘆,哥哥姐姐聞之,茫然失措;年邁的母親,聽到這個噩耗,如雷轟頂,臥病在床,兩眼發獃,終日以淚洗面,總是喃喃呼喚著烈士的乳名。每天黃昏,老奶奶拄著手杖,走到村頭的小土崗上,或站或座在那,像是等待他心愛的么兒回家。村民自發的組織起來,用當地農村獨有的方式,為陳振旗烈士舉行了悲壯的追悼大會,並輪流到烈士家中陪伴、安慰烈士的母親,幫助烈士的兄弟乾農活。當地鄉政府(原芭蕉鄉政府)聞訊後,在深感自豪和悲痛的同時,於1979年4月組織全鄉共產黨員、村組幹部、復退軍人在鄉禮堂召開了烈士褒揚千人大會,宣傳烈士生前事跡,弘揚英烈革命精神,台上說者慷慨激昂、熱淚盈眶,台下聽眾含首肅立、暗暗啜泣,遠在廣州的團首長周光太同志也趕來作了悼詞,慰問烈士家屬,並帶領烈士家屬代表前往廣西祭奠遠在他鄉的烈士的英靈。
社會評價
陳振旗烈士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壯志未酬,為國捐軀;但他那艱苦樸素、勤勞勇敢、勤奮向上、精忠報國、英勇獻身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奮發圖強、勇往直前,讓我們永遠懷念他——對越還擊戰一等功臣、共產黨員、烈士陳振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