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畢業於江蘇省海州師範學校,江蘇省灌雲縣。
是江蘇省教育學會會員,江蘇省中國小教師培訓學會會員,連雲港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連雲港市詩詞楹聯協會理事,連雲港市語言學會理事,連雲港市作家協會會員,連雲港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專家,連雲港市中級職稱評審專家庫成員,連雲港市管理規範示範校評審專家庫成員,連雲港市“521”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連雲港市“333工程”首批名校長,連雲區人民政府特聘專家。
2007年11月曾赴英國考察基礎教育。2008年11月,參加教育部國小校長培訓中心(北師大教育管理學院)全國國小校長第28期高級研修班學習,2009年在華中師範大學參加“國培計畫”全國首批班主任培訓者培訓,2012年秋參加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第3期長三角名校長高級研究班學習。
主要任職經歷:
1993年8月-1994年8月任連雲港市東連島國小校長;
1994年8月-1996年8月任連雲港市連島中心國小副校長;
1999年2月-2000年8月任連雲港市南巷國小校長;
2000年8月-2006年8月任連雲港市墟溝國小副校長;
2006年8月-2010年8月任連雲港市東港國小(江蘇省實驗國小)校長;
2010年8月-2012年8月任連雲港市墟溝國小(江蘇省實驗國小)校長;
現任連雲港市海州灣國小校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國小課程研究、師生髮展性評價研究、班主任研究、地方文化史研究、《紅樓夢》研究、地方方言研究。
主要貢獻
主要著述:
2008年6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教師的幸福符號》;
2010年7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英倫書簡—英國的教育與文化印象》。
學術成果:
《對課程改革中一些矛盾的思考》發表於《江蘇大學學報》2003年第五卷;
《遊戲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的套用》發表於《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五訓,為教師插上騰飛的翅膀》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04年8月17日;
《理想國小的三個支點》發表於《國小教學參考》2004年第11期;
《由V代替ü》發表於《國小教學研究》2004年第8期;
《國小課堂激勵性評價》發表於《上海教師》2004年第6期;
《對一幅情景圖的商榷》發表於《教學與管理》2004年第5期;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發展》發表於《菏澤師專學報》2004年教研專輯;
《當心,課改實驗的形式化》發表於《教育策劃》2005年第1期;
《終身大事是讀書》發表於《連雲港日報》2005年12月23日;
《對課改形式化傾向的批判與反思》發表於《江蘇課改實驗通訊》2006年第9期;;
《有多少語文教學行為經得起追問》發表於《國小教學參考》2007年第5期
《談教師的職業精神》發表於《新課改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把語文學習看作是學生與語文的聯繫》發表於《實踐新課程》2008年第4期;
《教簡單的語文》發表於《當代教育參考》2008年第6期;
《談讀書的三重境界》發表於《國小教學參考》2008年第10期;
《發蒙儀式:完美人生的幸福起點》發表於《蒼梧晚報》2009年11月;
《校訓價值:學校教育理念的張力場》發表於《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傳統與創新:語文考試的魅力所在》發表於《考試周刊》2010年第4期;
《未來教育,行走在路上的智慧與理想》發表於《蒼梧晚報》2010年1月;
《全效課堂:教學實踐行為中的理性追求》發表於《國小時代 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校本研訓: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發表於《國小時代 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建構“品質課堂”的探索與實踐》發表於《國小時代 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在個性化朗讀指導中發展學生個性》發表於《國小教學研究》2012年第2期;
《文本深度解讀:“潛台詞”的探尋路徑》與蔡亞合著 發表於《國小教學研究》2012年第3期;
《教師發展空間及空間創設的思考》發表於《中學課程輔導 江蘇教師》2012年第3期;
《回歸課堂本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發表於《國小時代 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
《校長,做專業的現代學校管理者》發表於《江蘇教育》2012年第6期;
《一篇帶多篇:“全效課堂”背景下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探析》與汪艷合著 發表於《江蘇教師》2012年第12期;
《全效課堂:基於學生生命發展的深度課堂變革》發表於《國小教學研究》2012年第11期;
《兒童文學藝術課程:學校內涵發展的新起點》與楊海波合著 發表於《江蘇教育研究與評論》2012年第11期;
《如何創建班級公共生活》發表於《蒼梧晚報》201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