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東

陳復東 研究員。1928年7月出生,江蘇淮陰人。中共黨員。畢業於中央黨校。曾任村長,鄉指導員,區委書,團縣委書,地委宣傳科長,安徽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副主任,縣委書記,地委書記。是安徽省老子研究會會長,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家企業家聯誼會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作為攝影愛好者,於1950年率懷遠縣10萬治淮民工遠征五河縣淙潼河疏浚時利用擁有相機的機遇,拍了反映治淮工效和民工生活的大量照片。繼任宿縣地委宣傳科長時,又拍了許多生產救災及合作化方面的照片,《安徽日報》報角曾刊用過幾十幅,尤其是1953年霜打麥子後,拍了"雨後西北鄉"的(地委點)5幅連用搶種照片,獲省攝影協會嘉獎。被評為一二等獎的有3幅,並給16萬元獎勵。

人物生平

1983年任阜陽地委書記時,創造了影響全國的“阜陽模式”,與“溫州模式”並稱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模式(阜陽模式的內容是“四專兩廠”,即專業戶、專業村、專業經濟區、專業市場)。阜陽模式仍然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指導思路,在江浙一帶遍地開花。他拍了潁上縣小張莊生態村環境優美的5幅照片,配詩發表在《阜陽報》上,並作為小張莊入選國際五百佳的依據。從此,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攝影成了他學習、工作、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到目前為止,包括出國考察和外省參觀訪問在內拍了千餘幅風景生活照片,被《安徽畫報》社多次選用。作品《望穎樓詩集》由遼寧省《當代詩歌社》出版,《農業經濟研究》、《阜陽經濟模式探討》由安徽出版社出版。他從事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研究工作達13年之久。《人民日報》發表過他的《和農民交朋友》畢業論文;《紅旗》雜誌發表過《五個專業村調查》;省地報刊連續發表過《訪歐紀行》、《改革中的快與慢》。論文在《江淮論壇》發表後,先後被《跨世紀發展戰略》、《中國當代決策文萃》、《中國社會科學文庫》、《中國改革與發展的理論探索》、《中國改革發展大走勢系列叢書》等多家書刊全文轉載收編。業績入編《中國當代名人錄》。

優秀專家盤點09

陳逢卓
陳革新
陳國超
陳高春
陳貴祥
陳國創
陳國初
陳國昌
陳桂玉
陳桂餘
陳桂馨
陳桂霞
陳桂然
陳桂蓮
陳桂鈞
陳桂金
陳桂華
陳桂豪
陳桂鳳
陳桂德
陳桂蒼
陳貴子
陳貴忠
陳貴旭
陳貴相
陳貴文
陳貴生
陳貴龍
陳貴孚
陳廣智
陳廣雲
陳廣遠
陳廣源
陳廣義
陳廣緒
陳廣濤
陳廣森
陳廣泉
陳廣寬
陳廣進
陳廣恆
陳廣和
陳廣淦
陳廣福
陳廣發
陳廣存
陳廣彪
陳廣安
陳光珍
陳光有
陳光友
陳光夷
陳光學
陳光騰
陳光淑
陳光勝
陳光瑞
陳光啟
陳光臨
陳光軍
陳光進
陳光潔
陳光分
陳光發
陳光春
陳光燦
陳光拔
陳貫勇
陳貫誠
陳冠雄
陳冠寶
陳官鎖
陳官良
陳官貴
陳關興
陳關明
陳顧鑫
陳谷嘉
陳鞏蓀
陳恭潤
陳功輝
陳功鳳
陳公祿
陳公浩
陳耕燕
陳庚鵬
陳庚柳
陳庚長
陳根元
陳根興
陳根土
陳根生
陳根芬
陳根法
陳根本
陳葛仁
陳葛滿
陳革榮
陳高莊
陳高重
陳高生
陳高敏
陳高康
陳港強
陳剛石
陳剛權
陳剛林
陳富貴
陳富安
陳復有
陳復玫
陳復東
陳阜元
陳甫珍
陳甫新
陳福忠
陳福運
陳福育
陳福祥
陳福申
陳福黔
陳福木奎
陳福明
陳福敏
陳福華
陳福海
陳福廣
陳福寶
陳茀來
陳拂岫
陳伏生
陳伏來
陳夫義
陳夫朋
陳佛贈
陳佛松
陳奉三
陳鳳祖
陳鳳珍
陳鳳雲
陳鳳玉
陳鳳學
陳鳳仁
陳鳳歧
陳鳳蘭
陳鳳軍
陳鳳江
陳鳳海
陳逢凱
陳豐雨
陳奮生
陳肥壤
陳飛堯
陳飛雄
陳芳儀
陳芳蘇
陳鼎益
陳芳國
陳芳德
陳方圓
陳方同
陳方舜
陳方品
陳方成
陳范欣
陳繁勤
陳凡鋒
陳藩福
陳翻身
陳法亨
陳法昌
陳發忠
陳發通
陳發清
陳發明
陳發輝
陳發煌
陳發光
陳發捌
陳爾詔
陳爾秀
陳爾全
陳爾卿
陳爾乾
陳爾民
陳恩忠
陳恩泉
陳恩沛
陳恩蘭
陳恩科
陳鄂元
陳峨樵
陳敦學
陳敦貴
陳敦傳
陳對華
陳端錚
陳端樹
陳棟茂
陳棟良
陳棟傳
陳動飛
陳冬芝
陳冬元
陳冬青
陳冬平
陳冬年
陳冬法
陳東柱
陳東洲
陳東瑜
陳東旺
陳東山
陳東清
陳東林
陳東魁
陳東華
陳東航
陳東成
陳東安
陳定洲
陳定意
陳定星
陳定先
陳定乾
陳定懋
陳芳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