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32年推廣西洋棋 陳延俊從棋手到教練難解情緣
53歲的陳延俊是大連弈苑少年西洋棋(西洋棋新聞,西洋棋說吧)培訓學校的校長,也是大連市唯一一位西洋棋國家級裁判。從1975年接觸西洋棋開始,他經歷了從棋手到教練的轉變,32年痴心不改在大連普及西洋棋教育。
緣起
初觸西洋棋7天打敗“領路人”
1975年,在勞動公園舉辦的中國象棋(中國象棋新聞,中國象棋說吧)擂台賽上,陳延俊一舉擊敗了擂主,引起了曾參加遼寧省西洋棋比賽的張榮庭的注意。他把1956年、1958年全國西洋棋表演賽的兩本棋譜送給了陳延俊,因為他認為陳延俊的思路更適合下西洋棋。7天后,陳延俊在西洋棋棋盤上戰勝了他的領路人張榮庭。
走進西洋棋世界的陳延俊漸漸放下了中國象棋,也放下了心愛的二胡。“剛開始,我下棋用的是自己畫的棋盤,棋子則是把中國象棋棋子翻過來,在背面畫西洋棋棋子圖案。因為那時候我跑遍了全大連都買不到一副西洋棋。”
尷尬
20年前的大連,懂棋的不足10人。
雖然從1979年開始,陳延俊作為棋手頻頻參加省級、國家級比賽,也取得不俗的成績。但他卻最終放棄了棋手之路,“我接觸西洋棋時已經21歲了,在西洋棋界,這其實是該出成績的年齡,但我卻剛剛起步!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這樣的環境!”為了不讓自己的遺憾在別人身上重演,陳延俊轉而向教練員方向發展,希望能為西洋棋在大連的普及做些工作。
但那時候的大連,西洋棋愛好者的尷尬不僅僅在於沒有正規的棋具。實際上,從1979年到1999年,大連的成人組西洋棋比賽根本搞不起來,因為連最基本的10個人都湊不齊!
普及西洋棋談何容易?幾年間,他走遍了中山區的國小和幼稚園,提出和對方合辦輔導班,講課費之外他不賺一分錢,為的是讓更多人了解西洋棋。
希望
執著開辦棋校 培養一批棋手
直到1991年,謝軍(謝軍新聞,謝軍說吧)獲得了世界女子西洋棋冠軍,陳延俊意識到在大連普及西洋棋的機會到了。他毅然辦了退職手續,1992年底,陳延俊獲得了棋校辦學許可證,並在1993年租用了一間教室正式招生。
為了吸引學員,陳延俊的棋校學費很低,他更是把自家的積蓄投入到其中。家人不理解,愛人和他分道揚鑣,可這個執著的漢子只能硬撐著。學員少,他就在自己擔任輔導老師的學校物色好苗子,然後千方百計勸說家長給孩子報名參加自己的棋校,還讓家長免費陪學。
十多年來,陳延俊的棋校為大連培養出一批西洋棋小棋手。他們在省級、國家級的比賽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經常性的西洋棋訓練不僅沒有耽擱他們的學業,反而拓展了他們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學習起來更輕鬆更有效。
2006年5月,一舉奪回了遼寧省第十屆運動會成年男子西洋棋比賽冠軍的18歲的王善智令陳延俊驕傲,因為這個冠軍終結了大連選手21年與省西洋棋冠軍無緣的紀錄。
為了擴大西洋棋的影響,陳延俊在體育局領導的支持下,成功舉辦了4屆大連市少年兒童西洋棋比賽,還把謝軍請到大連,通過“1人對21人”的車輪大戰指導棋校的學員們。
堅持 放棄上海高薪 等待遍地開花
這些成績的背後是怎樣的心酸除了他自己沒有人能體會。雖然棋校的學費不高,但每年招生時都很困難,“數理化輔導班擠破頭,可我這裡磨破嘴也招不來幾個學員。有的國小員升入國中後,就不來學習了,因為他們要去上其他補習班,要升學……這種情況每年都有,很多好苗子就這樣被斷送了!”每每想到這些,陳延俊就覺得肩上的擔子太重了。
時至今日,陳延俊仍在用自己的稿費和在其他學校開輔導班賺的講課費補貼棋校的開支,維持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他給自己定下的普及西洋棋的目標還遠未達到。在這種情況下,上海一家俱樂部開出的“每周兩次課5000元薪酬”的條件不能說不是一種誘惑,但陳延俊卻堅持留在大連,“大連是西洋棋的‘偏遠地區’,如果有一天,因為我的努力,我能在自己的家鄉看到西洋棋遍地開花,這會比眼下的高薪更令我心動。
“堂吉訶德和風車作戰很悲壯,雖然我總覺得自己的經歷和他相似,但我比他幸運,因為我已經看到了西洋棋的希望!”陳延俊的希望來自於2008年即將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
在05年到09年之間大連的好棋手人數直線上升,如車有路、唐鈺開等人,而在此期間陳老師一直穩坐總裁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