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仁[中山大學教授]

陳安仁[中山大學教授]
陳安仁[中山大學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12年民國肇建,陳安仁他考進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今中山大學前身)學習,同時兼任廣東新軍軍部秘書。 1928年陳安仁歸國後,擔任了國民政府僑務委員,國民黨中央黨部僑務委員,教育部華僑教育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成為國民政府僑務工作的一名資深人士。 1949年之後,60歲的陳氏轉往香港,曾在香港崇基學院、珠海書院等文史教育機構任教中國文化之學,保持了一個學者的獨立性。

陳安仁,1889年出生在東莞,1964年陳在香港辭世。1910年他在香港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事業。1912年民國肇建,

陳安仁陳安仁
他考進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今中山大學前身)學習,同時兼任廣東新軍軍部秘書。1918年赴南洋星洲養正學校任教,該校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廣幫僑商設立,故陳安仁在此頗受重視,隨即獲選為南洋英屬七州府教育總會議長。1921年夏歸國,1923年孫中山親自簽署命令任命他為中國國民黨南洋群島特派員,赴南洋(包括澳洲)視察國民黨黨務,並負責1921年三月在雅加達創刊的國民革命刊物《天聲日報》的編輯工作,很快因為宣傳革命被殖民地荷蘭政府當局驅逐出境,而且歸國途中在香港還一度被港英當局扣押。
陳安仁歸國後,適逢北伐興起,歷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審委員、特別黨部候補執行委員等職務,又任《革命華僑》刊物的主要撰寫人,是當時廣州教育文化領域活躍分子。
1928年陳安仁歸國後,擔任了國民政府僑務委員,國民黨中央黨部僑務委員,教育部華僑教育設計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成為國民政府僑務工作的一名資深人士。20年代末30年代初,陳安仁開始轉入比較正規的學術研究,此前陳雖多涉政務,但一直筆耕不輟,已著有《文學原理》,《人生問題》,《六朝時代學者之人生哲學》等書,已形成較接近於國民黨正統性思想話語的表述口徑和發論立場,這為他轉入大學機關提供了堅實的鋪路石。
陳安仁先後任教於上海的暨南大學,廣州的嶺南大學和中山大學,主要研究課題包括對日國防問題,三民主義的理論拓展,中國本位文化的重建等等。在陳安仁看來,用鮮明的三民主義文化理論框架來整理中國本位文化,是中國振興必由之路;同時,他還吸取了“西方優長文化”中的生物史觀等新式學理來闡揚三民主義的中國文化史,豐富了三民主義的文化史研究,配合國民政府的相關教育改革運動,使其在30年代的中國大學校園裡逐漸“定於一尊”。抗戰爆發,陳安仁任廣州市民眾抗敵後援會常委、第七戰區編纂委員會委員等職,常在西南、東南各報發表抗戰專論,鼓動全民抗日。1943年3月,重慶教育部正式建立中國史學會,陳安仁作為中山大學史學系系主任被選舉為理事,並在隨後的學術演講周里發表學術演講,同列名理事的20人中包括顧頡剛、傅斯年、陳寅恪、錢穆、胡適等,均為碩學通儒。1949年之後,60歲的陳氏轉往香港,曾在香港崇基學院、珠海書院等文史教育機構任教中國文化之學,保持了一個學者的獨立性。1954年時北京的清華印書館還出版了一冊《陳安仁三十餘年來學術性論著已印單行本分類表》的小書,可見其在學界專門領域中的影響力之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