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莊行書詩軸

陳子莊行書詩軸

陳子莊行書詩軸陳子莊現代中國書法。

基本信息

【名稱】陳子莊行書詩軸

陳子莊行書詩軸陳子莊行書詩軸
【類別】中國書法
【年代】現代
【作者】陳子莊
【規格】紙本,縱131.4厘米,橫34.3厘米。

作品賞析

雖然,某些字在造型或用筆上略嫌粗疏,可能被行家們所詬病,但整幅作品中流露出的率然之真氣,恐是今人無法能模仿出的。陳子莊的書法總的來說是崇尚於質拙之美,與他的繪畫如出一轍。他說:“書法柔媚者,世以為美,其實醜極。大凡人無獨立之人格,其藝術則柔媚。既無獨立人格,何來美?”可見他認為書法之美來自於人格之美,雖有所偏激,但卻揭示了中國藝術之美的內在規律。書法如是,繪畫亦然,一切藝術又何嘗不是如此!另外,他還提出:“寫字要下真功夫。畫畫的人寫字要超過專門寫字的人。”可見他作為一個畫家對書法是何等的重視。由此,來反觀今天的一些畫家重畫而不重視書法,畫面與題款判若二人的“兩張皮”現象,豈不悲乎?說真的,多重溫一些大師的作品,就會讓我們有更多的啟迪。

背景簡介

20世紀80年代,陳子莊、黃秋園黃葉村等藝術大師被相繼發現,再一次證明了“野有遺賢”這樣一句古訓。他們生前寂寞,而身後卻以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穿透歷史的塵封,熠熠生輝,名揚天下。
雖然,歷史上一些天才藝術家由於種種主觀和客觀原因而被長期埋沒、生活潦倒、抑鬱而終的事例,在中外藝術史上並不鮮見,但在現代中國,他們卻都以寂寞而終,這多少出乎意外而令人慨嘆了。
陳子莊出身平民,生前生活十分困苦,家有病妻,以至衣食難繼,在社會下層的苦難生活中掙扎了許多年。青年時代,他懷著“彼可取而代之的”理想,周旋於各黨派之間。但他很快就感受到政治的殘酷與社會的冷漠。中年以後,他屏絕一切雜念,潛心研究書畫。如果用佛家修行的“頓悟”和“漸悟”來概述,陳子莊在書畫藝術方面無疑是屬於“頓悟”型的。他的繪畫技法和思想有別於師門授受的沿習傳統,而是直接取法於民間畫工,堅持用民間畫工的技法對傳統文人畫進行技法上的改造,從而形成了他別具一格的筆墨語言和繪畫風格。他不但把在技法方面的改造成果上升為理論,而且還以他的民間立場,對整箇中國畫的傳統加以思辨與批判,清理出了一條他認為與“官方”繪畫傳統完全不同的“在野”的民間繪畫傳統。陳子莊善於化繁為簡,喜用簡淡之筆描繪物象,構圖簡略隨意,卻常出乎意料,而令人玩味不盡。平淡無奇的場景,簡略至極的房舍,平入直出的樹木,三五疏散之線構成的崖岸,等等,相對於許多人的精心構置而言,全是不經意的“偶得之作”。他曾說:“最好的東西都是平淡天真的。”還說:“我追求簡淡孤潔的風貌,孤是獨特,潔是皓月之無塵。”簡淡是中國藝術的至高境界,所謂燦爛之極復歸平淡,是藝術也是人生的體驗。
他的這種思想不獨體現在繪畫上,也同樣貫穿於對書法的理解。當然,陳子莊不是一個純粹的書法家。他對書法的酷愛和研修同眾多中國傳統文人畫家一樣,是繪畫的必需,因為書法是一個文人畫家必備的素質。從他對書法的理解來看,他對傳統書法是下過工夫的。他說:“中國畫應該從整體看是一幅畫,分開看,都不是畫,是書法。”他還說:“書法過不了關,畫法關也過不了。金石、書法、詩文,畫畫的人都須熟悉。”他不僅強調書法與繪畫之間的關係,還特別指出書法與繪畫一樣,都要表現一個“真”字,認為 “真”則美。從他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書法作品,抑或畫面上的題款書法來看,他都在遵循著一個“真”字。故他的字與畫,整合在一起,總是那么妥帖而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陳子莊(1913—1976),四川榮昌人。號蘭園、南原、石壺。自幼習書畫,15歲後以賣畫為生,藝術上宗唐、宋、元、明、清諸家,兼吸民間畫工技法,博採眾長,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自成一格。亦工書法。生前曾任四川省文史館館員。著有《石壺論畫語要》、《石壺書畫篆刻集》、《陳子莊畫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